王鵬飛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近日報道,一位名叫喬什·貝格利的程序員已獲得蘋果公司授權,在App Store上發(fā)布一款“追蹤美國無人機”的新應用。
這款名為Metadata+(元數據)的軟件能實時更新美國無人機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作戰(zhàn)狀態(tài)。當有無人機升空執(zhí)行任務時,Metadata+就會向蘋果終端用戶推送通知,發(fā)布這些無人機任務的執(zhí)行和損失情況。不僅如此,Metadata+還儲存有過去幾年美國無人機發(fā)動襲擊的數據,該數據庫以地圖形式向蘋果用戶展示了無人機的部署地點和襲擊坐標。
值得注意的是,Metadata+的作者喬什·貝格利還運營著一個名為“Dronestream”的推特賬戶。貝格利在此賬戶上與Metadata+幾乎同步發(fā)布自2002年以來美國無人機發(fā)動攻擊的資料。
無人機數據從哪來?
據媒體報道,用戶使用Metadata+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您手中的iPhone5、iPad或者iTouch固件升級到IOS7以上,您就可以在App Store里免費下載Metadata+并使用。為了驗證該軟件的有效性,筆者特意用手中的iphone5“嘗了鮮”。果然,無需“翻墻”,筆者很快就在App Store中國區(qū)搜索到了Metadata+。軟件的確是免費的,然而在下載完成后卻無法正常打開。這似乎又證實了筆者之前關于該軟件只是個噱頭的猜測。
從軍事角度講,包括無人機任務情況在內美軍各軍兵種作戰(zhàn)信息都是高度保密的。美軍在各國部署的無人機數量、任務時間、地點等恐怕只有在國家軍事指揮中心(NMCC)的美軍內網才能看到。除去近年來美軍士兵傳記里的只言片語,以及類似2009年士官切爾西·曼寧在維基解密上泄露的信息外,民間人士幾乎不可能得到哪怕一丁點兒“軍事機密”,更不用說海量的無人機任務情況和損失情況了。
如果一款互聯(lián)網上公開的軟件真的可以實時顯示無人機作戰(zhàn)信息,恐怕只有黑客24小時持續(xù)潛入美軍內網盜取數據才能做到。這聽起來顯然不靠譜,即使有黑客成功竊取相關信息并發(fā)布到網上,也會很快被軍方及情報部門截獲。很難想象這些高度機密的信息被允許出現(xiàn)在遍布大街小巷的蘋果手機屏幕上。曾經,“谷歌地球”軟件(Google Earth)剛上線時也能顯示美國空軍基地、軍港的高清照片,但美軍方迅速出面交涉,谷歌公司很快就把所有涉美敏感坐標的圖像做了模糊化處理。
被蘋果武裝的戰(zhàn)爭機器
不過,軍方雖然不會向社會分享自己的作戰(zhàn)細節(jié),但讓每個士兵都共享戰(zhàn)場上的敵我態(tài)勢卻是需要的。事實上蘋果出品的“暢銷街機”早已成為很多美軍部隊的“信息化利器”。諸如蘋果這樣的高科技公司與美國情報部門及軍方長期合作早就不是秘密。
2009年,美國空軍曾開發(fā)出一款名為Tactical Nav的iPhone應用。借助該軟件,士兵可以在戰(zhàn)場上繪制戰(zhàn)地地圖并規(guī)劃路線中繼點,拍照后與戰(zhàn)友和后方指揮中心分享,甚至可以為炮兵指示目標。據美國2011年11月出版的《國防》雜志報道,美國海軍也為航母上的水兵和陸戰(zhàn)隊員配備智能手機,以便對艦船、飛機、以及艦上人員進行監(jiān)控和定位。
單兵狙擊作戰(zhàn)同樣得到了智能手機助力,智能手機上的專用軟件可以精確測算風速、重力、地球轉速等環(huán)境變化對彈道的影響,修正射擊諸元,提高射擊精度。2009年8月,駐阿富汗的一名英軍狙擊手,依靠智能手機(據傳就是iPhone)的幫助,在1 853米的超遠距離擊斃一名塔利班指揮官,創(chuàng)下了英軍歷史最遠狙殺紀錄。
應對反竊聽與
反無人機浪潮
話說回來,平民用智能手機獲得“軍事情報”也許不靠譜,政府借助智能手機窺視民眾的“隱私”卻是易如反掌。與蘋果合作的絕不僅是五角大樓,2013年6月,叛逃香港的前美國中情局技術分析員斯諾登爆料,蘋果等多家高科技公司與美國政府及中央情報局合作,提供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用戶信息、通訊記錄,甚至協(xié)助美國政府對終端用戶進行實時監(jiān)聽作業(yè)。
政府監(jiān)聽公民隱私的內幕一經揭開便引發(fā)全球輿論劇烈反彈。此時,一個可以讓“民眾窺探軍方隱私”的軟件就這樣“適時出現(xiàn)”了,其背后所隱含的動機則不得不讓人懷疑。一方面,斯諾登掀起的“全球反竊聽”浪潮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的所有人對不透明的“無人機戰(zhàn)爭”愈發(fā)恐懼。自奧巴馬執(zhí)政以來,使用無人機定點清除恐怖主義嫌犯已成為白宮的標志性政策。小布什政府的“關塔那摩”政策費錢又費人,而且還要付出高昂的人道主義代價。因此,奧巴馬安全團隊更傾向于用無人機發(fā)動干凈利索的外科手術打擊。
然而,就像硬幣總有兩面,無人機攻擊仍然會導致大量誤傷與財產損毀。2014年2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的《2013年美國人權紀錄》披露,美國頻繁使用無人機造成他國大量平民傷亡。斯坦福大學和紐約大學法學院近期的出臺的一份聯(lián)合研究報告顯示,在巴基斯坦境內的無人機襲擊殺害了474至881名平民,其中包括近200名兒童。英國非盈利組織新聞調查局的數據則更加驚人:2004年以來美國在巴基斯坦進行的376次無人機襲擊已造成926名平民死亡。這種誤傷概率遠比派出特種部隊小組的定點清除要高的多。對于聯(lián)合國提出的“說明無人機襲擊理由、標準和為減少平民傷亡所采取舉措”的要求,美國則一概予以拒絕。
如果這些誤炸誤傷以及美國的傲慢刺激了國際社會的神經,那么,真正引起美國國內民眾反彈的,則是未經審判便對恐怖主義嫌疑犯進行無人機刺殺,特別是當目標身份為美國公民時。2013年2月,美國司法部一份密件曝光,顯示如果政府認定某人為“基地”組織分子,即便沒有證據顯示他正在參與瞄準美國的恐怖襲擊,政府也可動用無人機鏟除此人。2013年5月,美國政府首次承認在海外反恐行動中用無人機打死4名美國公民,其中3人并非反恐行動目標。該任務鎖定的目標本來是安瓦爾·奧拉基——“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頭目,然而,在2011年9月的“也門慘案”中,三名無辜的生命——其中還包括奧拉基未成年的兒子,也在這次襲擊中身亡。
無人機計劃是秘密進行的,美國在非交戰(zhàn)國家巴基斯坦,甚至距離阿富汗數千英里之外的索馬里開展無人機襲擊,在法律上根本說不過去。中情局的無人機誤殺大量平民,行動條件過于隨意,這種“法外殺人”的做法顯然違背了“無罪推定”原則,與美國憲法精神嚴重不符。強烈的輿論批評讓奧巴馬的無人機戰(zhàn)略幾乎走到了盡頭。
也許,現(xiàn)在推出一款讓無人機戰(zhàn)爭透明化的iPhone軟件能讓公眾覺得這一切不過就是一個手機游戲罷了,從而淡化對無人機殘酷殺戮的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Metadata+真的能夠顯示無人機行動,該行動無疑也是軍方或情報部門愿意或者故意向公眾披露的,它不一定真實,也不一定全面,倒更像是CNN在信息化時代的新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