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民
黨最致命的隱憂是脫離群眾
1969年張聞天在廣東期間深刻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寫下《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一文,其中特別強調,“黨最容易犯的錯誤,錯誤中最危險的和致命的錯誤,是脫離群眾”。為什么說脫離群眾是最致命的錯誤,這其實是由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所決定的。
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現了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直接民主理念。由于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主集中制,使得直接民主的基本原則得到充分體現。憲法規(guī)定,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行使國家權力。人民可以依照法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同時,中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各級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對人民負責并受人民監(jiān)督。國家行政、司法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jiān)督。在遵循中央統(tǒng)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說,人民代表大會的議行合一與民主集中制是中國政治體制的核心。有人認為這種制度與西方的代議制、三權分立制度不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缺乏對于權力的制衡機制。其實,中國政治制度中雖然沒有西方政治體制中那種代議制權力之間的三權分立,但是卻具有人民群眾對于所有國家機關實行的最廣泛的、經常性的監(jiān)督和管理機制。這其實就是最大、最根本的制衡。而實現這種制衡,最有力的保證就是群眾路線。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指出的那樣:“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边@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所在。
實行群眾路線就是為了防止公仆變成主人,保證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曾經警告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黨員干部手里。如果脫離群眾,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農民就要打扁擔,工人就要上街示威,學生就要鬧事。”鄧小平也說過:“我們進了城,執(zhí)了政,是做官呢?還是當人民的勤務員呢?如果不是做官,而是當人民的勤務員,那就要以普通勞動者的面貌出現,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笨梢哉f,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保障直接民主制度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蘇聯(lián)黨和國家的垮臺正是由于沒有形成和堅持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就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作為領導國家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其黨章中規(guī)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強調黨與群眾的關系就是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
走群眾路線就是發(fā)揮中國民主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只有依靠群眾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胡錦濤曾指出:“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备母镩_放以來,中國的許多重大決策都是民眾首先反映、提出的。實行聯(lián)產承包制、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就是廣大農民群眾首先要求改變的。設立深圳特區(qū),殺出一條血路,其契機就是受到民眾大量逃港事件的沖擊,中央意識到不改革、不發(fā)展就會在兩種社會制度的比較中處于下風而作出的順民心、合民意的決策。
走群眾路線才能使改革政策得到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為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熱情響應和堅決支持。正是由于全國億萬勞動者積極響應改革開放政策、辛勤勞作,中國的社會財富才能迅速積聚。每一項改革得以實施,產生好的效果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當然,有了好的政策,也離不開在群眾中對其進行認真解釋和說明。否則即使是真理也不會變成為實踐。張聞天就說,“黨不能對人民群眾實行包辦代替、強迫命令的辦法,而只能用說服教育的辦法,把真理告訴群眾”,“如果群眾不擁護和執(zhí)行我們的方針政策,即使我們覺得我們的方針政策再好也沒有用,也不能把事情辦好”。那種認為自己的政策如何好,群眾為什么不理解的抱怨情緒,或者依靠簡單、粗暴方法就想推進工作的做法都不會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會走向反面。
走群眾路線才能保持政治穩(wěn)定
走群眾路線才能保持政治穩(wěn)定。經過30多年的改革,中國社會經濟有了巨大發(fā)展,由于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一項新的政策出臺往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關系,一些社會矛盾也突出起來,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出現干群對立。而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依靠群眾。只有與群眾平等討論、同甘共苦,始終同群眾在一起,才能把事情辦好。鄧小平就說:“只要你關心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不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眾一塊吃苦,任何問題都容易解決,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p>
當然,走群眾路線離不開黨的領導,張聞天指出:“群眾運動愈廣泛愈深入,黨愈要加強領導,把準方向盤,使群眾的行動向著一個方向。”由于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有時會發(fā)生矛盾,在這時,“如果沒有集中統(tǒng)一,各行其是,就會使力量分散,相互抵消”。但走群眾路線并不是要搞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指出的那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要“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使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的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過規(guī)范化程序把人民群眾的意志上升為法律、決策。只有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人民民主制度才會健全。
中共中央反復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就是因為群眾路線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和優(yōu)越性所在。所以,走群眾路線決不僅僅是改變工作作風,而是在發(fā)揮中國政治制度最具有優(yōu)勢的地方。可以說,最致命的隱憂與最優(yōu)越的制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于走群眾路線,不應該消極應付、害怕群眾,或有畏難情緒。而應該看到這正是要發(fā)揮我們的優(yōu)勢,依靠群眾智慧作出正確決策,從而得到人民支持、把事情辦好,正是揚我之長避我所短。所以,如果不是堅持群眾路線、時刻與群眾在一起,而是貿然改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那就是舍本逐末,將會丟掉我們最優(yōu)越的地方,犯“顛覆性錯誤”。
責編/袁靜 美編/于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