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要:隨著中國國際旅游業(yè)日益興旺發(fā)達,越來越多的國外游客來中國旅游,因此對應的英文旅游介紹資料成為必不可少的宣傳手段。基于此,通過分析中英文旅游文本的文體差異,以期研究并推薦適當?shù)穆糜挝谋镜挠⒆g策略及方法。
關(guān)鍵詞:旅游文本;英譯;原則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4-0156-03
旅游文體以描述見長,與異國情調(diào)、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在旅游文本翻譯中,我們不單要正確使用這一外語的語音、語法、詞匯,還要根據(jù)該語種使用者的文化、思維模式及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相應的翻譯。因此,在介紹翻譯策略前,我們需要對旅游文本的文體特點進行分析。
1旅游文本的文體特點
1.1詞匯特點
旅游詞匯的豐富性是旅游文本最顯著的特點,旅游詞匯涉及文化、經(jīng)濟、政治、宗教、地理、歷史、民俗、休閑與娛樂等,有時甚至會使用某一領(lǐng)域的術(shù)語,例如介紹某名勝古跡的建筑或風景點的地理風貌等。旅游文體中還大量使用特定文化專有名詞,如人名和地名等。
漢語旅游文本中,文字使用比較文學化,常用夸張的手法,而英語旅游文本則常用口語體(含方言)、文化用語和大量的描述性文字,力求體現(xiàn)藝術(shù)性和美感。除此之外,在將旅游文本英譯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中英文的詞匯的語義范圍、內(nèi)涵意義、情感意義及社會意義的差異。
1.2句法特點
在旅游資料中,中英的句式也有差異。漢語用詞富于變化,句子講究對仗工整,整體風格協(xié)調(diào)一致。而英語旅游文體句型則靈活多變,長短不一。在時態(tài)上,一般性的描述用一般現(xiàn)在時,涉及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時一般用一般過去時,語態(tài)上多用被動語態(tài)來表現(xiàn)靜態(tài)的景觀。而漢語呈“無時間性”(timeless),只能通過詞匯手段來強調(diào)時間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此外,中英的句子結(jié)構(gòu)差異還包括:英語主語突出,漢語主題突出;英語組句多焦點透視,句子成樹狀結(jié)構(gòu),漢語組句多散點透視,句子成竹式結(jié)構(gòu);漢語思維重邏輯,句式嚴謹規(guī)范,缺乏彈性,漢語思維重語感,句式長長短短,靈活多變。
1.3語篇特點
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向潛在的旅游者傳達旅游目的地景點自然風光以及文化信息,使游人產(chǎn)生怡情的享受,感受人文和自然之美,進而“勸說”讀者做出旅游的選擇和決定。因此中英旅游篇章都具備相應的信息功能和誘導功能,但其表達方式卻有明顯的差異。
英語旅游篇章重點在于對景點地理環(huán)境、服務設施、優(yōu)勢和不足諸方面的純信息進行傳輸,而針對風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則較少;中文的旅游篇章則重點介紹旅游資源的社會身份特征,如社會影響、歷史、發(fā)展業(yè)績,更加能夠突出旅游資源的風光景色和人文特色,并且將史書、文學作品及詩歌對于景點的頌揚和描述添加入旅游文本中。
中文旅游篇章用詞雍容華貴,詞藻堆砌,四字結(jié)構(gòu),文采濃郁,工仗格律,詩情畫意,意趣盎然,尤其擅用古典詞詩名句,和諧相生,寓情于景,迎合漢民族審美思維習慣,讓中國旅游者浸淫于優(yōu)美詞句之中,激起其文化期待視野,獲得審美感受。而英文寫作追求文字簡約、客觀,講求句法邏輯,體現(xiàn)語法顯性,構(gòu)架主次分明,空間立體樹式結(jié)構(gòu)明晰,偏重理性,忌諱同義重復和用詞累贅,使旅游者在樸素平淡的遣詞之中獲得對旅游景點的理性認知,品味旅游文化資源。
2旅游文本的英譯策略
漢英翻譯中,常見的標準翻譯原則主要有五種,其中包括:以譯出語或譯出語文化為取向,以譯入語或譯入語文化為取向,以作者為取向,以旅游者為取向,以及以美學為取向。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向潛在的旅游者傳達旅游目的地的景點自然風光以及文化信息,使讀者做出旅游的選擇和決定。因此,旅游文本翻譯應以譯語讀者為中心,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文化背景、認知習慣、審美情趣以及閱讀心態(tài)等,或增或減,或改或編,或并或縮或述,靈活處理,以達到說服讀者的勸誘功能。
2.1增刪變通,符合文化
旅游文本的終極目的和功能就是要通過描述景區(qū)的豐富信息,感染潛在游客,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根據(jù)漢英文本的差異,充分考慮讀者的接受需要,改寫原作文本,通過在譯文詞量上的適當增加或減少,使譯文既能忠實地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和風格,又能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
例1:在我國最早的典籍中,即有關(guān)這條河的記載。尚書禹貢:“漆沮既從,灃水攸同?!痹娊?jīng)大雅:“灃水東注,維禹之績?!闭f明灃水在遠古就是一條著名的河流。
譯文: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 which proves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been well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中文旅游資料的撰寫者們在描述一個景點時,往往喜歡旁征博引,如這段對西安附近“八水”之一的“灃河”的描寫。中文撰寫者引經(jīng)據(jù)典的目的,無非是想證明灃河的悠久歷史。但是,所引的漢語文字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都難以明白,更何況外國旅游者:就是翻譯者費九牛二虎之力將引文的來龍去脈在英語中交代清楚,效果又會如何?不如省些力氣,作上述處理,求得功能上的對等。
例2:路左有一巨石,石上原有蘇東坡手書“云外流春”四個大字。
譯文:To its left is another roek formerly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Liu Chun (Beyond clouds flows spring) written by Su Dongpo (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endprint
“云外流春”這四個字的翻譯如果只用音譯,外國游客根本看不懂。如果只用意譯,容易引起誤解,認為蘇東坡寫的是英文。這里用添加法,音譯加意譯,較好地傳達了原文的意思。關(guān)于此句中歷史文化人物“蘇東坡”也是如此。蘇東坡,中國人無人不知,而外國人卻未必都知道。此處增添了必要的文化信息,說明了蘇東坡的生卒年代和他在北宋文學史的地位,較好地傳達了原文要表達的意圖:“云外流春”四個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2.2重構(gòu)調(diào)整,主次有別
在進行英譯時,為了使譯文順暢更符合英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譯者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重新謀篇布局,靈活變譯,實現(xiàn)讀者閱讀習慣的認同。因此在理解原文的基礎(chǔ)上,徹底擺擺脫原文的語序和句子結(jié)構(gòu),對句子進行重新組合,迎合西方直線思維,先總后分的篇章結(jié)構(gòu)習慣。
例3:沒有見過冰雪的港澳同胞,不妨在一二月份去哈爾濱,那里是冰雪的世界,可以觀賞雪景,看冰燈,滑雪,滑冰。
譯文:Harbin is particularly good for sightseeing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and therefore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Hong Kong and Macao compatriots who have never seen snow before. In these two months, Harbin turns itself into a world of ice and snow, where tourists can either enjoy the ice festival or go skiing and skating by themselves. (新漢英翻譯實務)
原文從漢語言習慣出發(fā),呼喚游客,然后介紹時間和地點,以景觀活動結(jié)束,體現(xiàn)出“先分后總”的漢話段落撰寫思維,而英譯文則按照英語思維的習慣,重新謀篇布局,體現(xiàn)出主次有別,中西不同。因此英譯時以“Harbin”這個主題為核心,使用“先總后分”的寫作模式,使譯文結(jié)構(gòu)嚴密,脈絡清晰,以適應譯入語讀者的閱讀習慣。
2.3視點轉(zhuǎn)換,關(guān)注差異
為使譯文能夠準確流暢,譯者通常需要轉(zhuǎn)換視角,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原文的意思。在旅游文本中,英語旅游語篇遣詞精煉、簡約,加強理性認知;漢語語篇用詞雍容華貴,烘托感情效果。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需要轉(zhuǎn)換視點,以關(guān)照旅游語篇行文的風格差異。旅游翻譯中經(jīng)常使用視角轉(zhuǎn)換的方法包括詞類轉(zhuǎn)換、句子成分轉(zhuǎn)換、分句轉(zhuǎn)換、表達方式轉(zhuǎn)換、主被動互換等。
例4: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chuàng)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譯文:Ancient Chinese garden builders were all highly educated, and good at verse and painting. Rich in literary allusions and analogous with the freehand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are the recreation of natur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he decoration of land by planting trees, shrubs and flowers, and designing and materializing mountains and watercourses. Sometimes they are called “a silent poem and threedimensional painting”
原文是一個流水句,主語都是“古代的造園者”。譯成英文是因只能有一個主句,其他成分很難全部放到到一個句子中,因此對原句進行了拆分。其中拆分后的跌入句譯文轉(zhuǎn)換了視角以便達意。
例5:分析文化層的土質(zhì)和堆積,我們發(fā)現(xiàn)代表跨湖橋文化的跨湖橋遺址和下孫遺址,都和江南地區(qū)較為普遍的山前坡地形遺址不同。
譯文:From the analysis of soil property and pileup of the remains, Kuahu Bridge Remains and Xiasun Remains, which represent Kuahu Bridge Cultur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comparatively prevalent Shanqianpo Remains in the Jiangnan region.
中文文本中用的“分析”是動詞,與后面的“發(fā)現(xiàn)”形成了連動式,而連動式在英語中并不常用,所以在英文文本中使用了“分析”的名詞形式,并用from這個介詞來表現(xiàn)“分析”和“發(fā)現(xiàn)”的關(guān)系。
3結(jié)束語
旅游翻譯是涉及旅游活動、旅游專業(yè)和行業(yè)的翻譯實踐和研究,還是一種跨語言、跨社會、跨時空、跨文化、跨心理、跨宗教的交際活動。單一的翻譯策略或翻譯方法不能適用于所用的旅游文本英譯實踐,除本文所介紹的三種主要翻譯方法外,還有許多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如替代、釋義等,這需要譯者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積累,并予以實踐。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李亞丹.新編漢英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
[3]陳剛.旅游英漢互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4]方夢之,毛忠明.英漢—漢英應用翻譯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賈文波.旅游翻譯不可忽視民族審美差異[J].上海科技翻譯,2003,(1).
[6]戎林海.新編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7]王君.旅游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的路徑選擇[J].外語學刊,2008,(5).
[8]張錦蘭.目的論與翻譯方法[J].中國科技翻譯,2004,(2).
[9]張瑩.翻譯學科世紀末的轉(zhuǎn)向[J].中國翻譯,2007,(6).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ourism, more and more foreign tourists come to China to travel. The corresponding English tourism materials become the essential means of propagand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ourism text, som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on are stated and promot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tourism text; translation; principl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