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新學年開始的第一天,豆豆放學回家,給他的媽媽吳華帶回來一張紙條。吳華很好奇,怎么開學第一天,兒子就出“狀況”了?她趕緊打開一看,原來是兒子幼兒園的通知:星期五下午三點半安卡拉老師要來家訪。通知上寫著,家訪時老師不進屋,時間為十分鐘,請家長準備好談話的內(nèi)容。
吳華一家是旅居芬蘭的北京人,對芬蘭的一些風俗習慣還不太了解。剛剛上幼兒園就要家訪,這在國內(nèi)可是少有的現(xiàn)象。吳華想,一定要給老師留下一個最佳的印象,好給自己的孩子加分兒。
為了這個不可多得的和老師“增進感情”的機會,吳華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開動腦筋,想盡辦法要好好“款待”安卡拉老師。
第二天,吳華下了班就直奔商場。老師來了一定得送些禮物啊,選什么好呢?太貴的,買不起,太便宜的,又怕老師瞧不上眼。最后,吳華買了一些做包包的花布、拉鏈、裝飾品等,高高興興地拿回家。吃過晚飯,她就開始鼓搗起來。
接下來的兩天,吳華又把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水果、點心、飲料等備得一應俱全。
在“忐忑”的心情中,終于迎來了安卡拉老師。豆豆爸爸負責請進,老師微笑著說:“只在門外談十分鐘好了。”
在豆豆爸爸的熱情堅持下,安卡拉老師只好進屋來坐。吳華忙著給安卡拉老師沏茶、倒水、拿點心。而安卡拉老師先是看了看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然后用本子記下了他們家里的大致情況,還問了他們在哪兒工作、教育程度、經(jīng)濟實力。知道了這些以后,安卡拉老師又和他們探討了孩子的性格、愛好、生活習慣等,“因材施教”地制定了對孩子的施教方針和方式。
不知不覺已經(jīng)超過十分鐘了。安卡拉老師還要去下一個孩子家,吳華趕緊拿出準備好的禮物:給安卡拉老師做的折疊的購物袋、口金包、小物包,包里還放了上好的中國大紅袍茶葉。
安卡拉老師推來推去地說不要,吳華只好硬塞給她。第二天,辛譜園長打來電話,說很高興了解了孩子那么多情況和生活狀態(tài),禮物已經(jīng)看了,這個是媽媽的手工,可以留下。因為是孩子媽媽用心制作的,一定會珍惜的。
吳華接完電話,非常納悶。老師收到的禮物怎么還上交呢?而且家訪還不讓進屋。帶著這個疑問,吳華又撥通了辛譜園長的電話,想仔細了解一下。
辛譜園長給她介紹了芬蘭學校的一些規(guī)定。第一,家訪規(guī)定十分鐘,是為了多走訪幾個孩子,盡早地完成全班的家訪工作。第二,家訪不進屋,是為了不給家長添麻煩。第三,家訪不收禮,是芬蘭幼教的原則。
辛譜園長說,家長的小小心意,我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老師一定要上報,學校通過以后,老師才能收下。如果有不上報的,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將會受到嚴重處罰。
【原載2014年第3期《黑龍江教育:小學文選
版》】
插圖/送禮/春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