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昌
古代,文人學(xué)士在閑暇時,喜歡寫作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種詩歌流傳很廣。讀這些打油詩,我們既可以從中了解當(dāng)時封建社會的一些狀況,也可以領(lǐng)略到詩歌的趣味性、生動性,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有一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屋里像蒸籠,人們飽受炎熱之苦。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吃罷晚飯,端了把椅子,坐在院子里納涼,但暑氣蒸騰,酷暑難當(dāng)。此情此景,令他吟出《消暑》的打油詩一首: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fēng)。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作者在詩中寫了自己以為只有室內(nèi)少放些東西,坐在窗下,心平氣和,自然就會清風(fēng)徐徐,涼爽拂人了。
汪洙是北宋有名的文人,小時候他聰穎伶俐,吟詩作對,無一不能。一次,他寫了一首四季詩,流傳很廣。詩曰:
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
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這首詩很有特點(diǎn),在詩的開頭分別嵌有“春”“夏”“秋”“冬”表示季節(jié)的詞,生動地描繪出人們外出賞景,陶醉于美麗的大自然之中,充滿著閑適之趣。這出自一位年僅七歲的孩子之手,真是難能可貴。
宋代時,江南有一位姓華的縣官喜歡打抱不平,見到不平事,敢于拔刀相助,所以,老百姓十分敬仰他。這位縣官曾寫了一首打油詩,表達(dá)了他為老百姓作主的心跡:
頭戴紗帽翅兒,當(dāng)官不省勁兒;
平事兒我不管,專管不平事兒。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xué)家。他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見有個出身富豪家庭的紈绔子弟在地方上拈花惹草、胡作非為,于是將他抓了起來,準(zhǔn)備按律法處置。當(dāng)時,鄭板橋的同科進(jìn)士前來說情,希望鄭板橋網(wǎng)開一面,高抬貴手,放了那個紈绔子弟。但鄭板橋剛正不阿,不賣人情,堅(jiān)決按律懲辦,并作了一首題為《卻情詩》的打油詩:
同窗數(shù)載結(jié)友情,為官不能亂同情。
老鄭身為七品官,不為升官只為清。
那個說情的官員見鄭板橋一點(diǎn)也不松動,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地告辭了。
(編輯 常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