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蟲:什么叫剝皮詩?剝皮詩通常以前人較有名氣的詩做基礎(chǔ),顛倒、刪除、增添或者改動幾個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諷今,變成另一種意義。
唐代崔護寫過一首《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后來有個縣的前任縣令執(zhí)法如山,人稱“鐵面”,后任縣令恰恰相反,人稱“糟團”。一幫讀書人在前任離開一年之際,在縣署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鐵面糟團兩不同。鐵面不知何處去,糟團依舊醉春風?!?/p>
有一位文人曾去橋頭齋鋪買麻花吃,看上了搓麻花的姑娘,一年后那位文人再來齋鋪買麻花吃,卻發(fā)現(xiàn)姑娘已離開這里。于是文人寫了一首《再過橋頭齋鋪》詩:
去年今日此門過,人面麻花相對搓。
人面不知何處去,麻花依舊下油鍋。
汪精衛(wèi)因刺殺攝政王載灃而被捕時曾作一首五言絕句:
慷慨過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后來汪精衛(wèi)叛變了,于是有個叫陳劍魂的人在報紙上發(fā)表一首《改汪精衛(wèi)詩》的詩:
當時慷慨過燕市,曾羨從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終慚不負少年頭。
這首剝皮詩剝?nèi)チ送艟l(wèi)的畫皮,使汪精衛(wèi)丑態(tài)畢露。這是一首反意剝皮詩。
宋代詩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廟,想起一首唐人的絕句: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一日閑。
可他在與寺廟住持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其庸俗淺薄,不學(xué)無術(shù),與昏醉者無異。臨別時住持還讓他作詩留念。莫子山便將那首詩顛倒了一下次序:
又得浮生一日閑,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醉夢間。
這樣,由原詩是抒發(fā)作者忙中偷閑,在春盡時游寺廟的閑情雅趣,變成了諷刺廟僧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