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摘要: 目的:研究非小細胞肺癌放療時機及方式對臨床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37例患者臨床資料。結(jié)果:經(jīng)積極治療,對照組患者臨床緩解率低于觀察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對照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觀察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合適的放療時機和恰當?shù)姆暖煼绞?,有助于降低患者毒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意義重大。
關(guān)鍵詞:非小細胞肺癌; 放療; 時機; 方式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152-01 臨床統(tǒng)計資料指出,目前,非小細胞肺癌占據(jù)肺癌的三分之二,且多數(shù)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就診時已經(jīng)到了中晚期。臨床對于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多給予放療治療,但放療的時機及方式目前仍存有爭論。本文以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例,臨床給予化療和放療結(jié)合治療,探討非小細胞肺癌放療時機和方式對臨床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39~68歲,平均年齡43.5歲;臨床分期:13例Ⅲ期,24例為拒絕手術(shù)治療的Ⅱ期。將37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患者先給予化療后放療,觀察組17例患者化療和放療同時進行。
患者納入標準:①初治,年齡不大于70歲;②臨床分期為拒絕手術(shù)治療Ⅱ期或Ⅲ期患者;③患者給予血常規(guī)、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檢查,均正常;④癌細胞未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
1.2 方法: 對照組20例患者先給予化療,后放療。治療方法如下:患者化療3個周期后,胸部放療,一天1次,2Gy/次,總量60Gy,共用6周完成放療,放療結(jié)束后再化療1個周期。觀察組17例患者從化療開始就采用上述放療方法進行胸部放療。兩組患者均采用8MV X線放療,放療范圍有原發(fā)灶、縱膈以及同側(cè)肺門,當病灶在上葉的時候,放療范圍下界在隆凸下方5cm處,當病灶在下葉的時候,放療范圍下界在膈面。兩組患者化療采用順鉑+去甲長春花堿的方法,順鉑20mg/m2,d1~d4,去甲長春花堿25 mg/m2,d1、d8,共四個周期,每周期21天,每周定期復查患者血常規(guī),并于化療前復查患者的肝腎功能。
兩組患者放療均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1.3 療效判定及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1個月CT結(jié)果,療效判定標準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及進展,毒副反應則參照世界衛(wèi)生部組織頒布的標準[1]。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生存率根據(jù)KaplainMeier方法進行計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表示(X±s),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采用順鉑和去甲長春花堿治療對兩組患者進行化療,有效地抑制了患者腫瘤細胞有絲分裂,抗腫瘤效果明顯。相關(guān)文獻資料指出,順鉑和去甲長春花堿聯(lián)合化療,能提升患者初治和復治有效率。
對照組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及進展分別為5例、8例、4例、3例,緩解率為:65%;而觀察組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及進展分別為5例、9例、2例、1例,患者緩解率為82.4%。兩組患者臨床緩解率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64%、22%、18%;觀察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72%、41%、32%。兩組患者臨床生存率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2例患者在放療過程中因肺癌轉(zhuǎn)移終止放療,無病例因毒副反應終止放療;而觀察組患者3例因嚴重的骨髓抑制毒副反應而終止治療。兩組患者毒副反應對比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經(jīng)驗指出,單純采用化療或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效果不明顯,且患者5年生存率較低,而采用化療、放療相結(jié)合的方式能提高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
目前,臨床采用放化療相結(jié)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有兩種方法:同步放化療、誘導化療加放療[2]。其中,誘導化療加放療就是在3個化療周期的基礎(chǔ)上再給予放療,該種治療方法臨床毒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但該方法治療時間較長,治療強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腫瘤復發(fā)可能性。而同步放化療則能有效降低臨床治療時間,可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治療,能早期治療微小轉(zhuǎn)移灶,但其具有毒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的缺點。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對收治的37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給予同步放化療、誘導化療加放療治療,研究過表明,同步放化療治療方法能提高患者臨床緩解率,但其毒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而誘導化療加放療治療雖然緩解率較低,但其毒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性相對較小。雖然如此,在患者能耐受毒副反應的前提下,多數(shù)患者還是愿意接受同步放化療,當然,也有不同意見指出,放化療同時進行帶來的好處不足以抵消毒副作用對患者的傷害。
綜上所述,非小細胞肺癌放療時機及方式的選擇對患者臨床效果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然而有關(guān)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最佳放療時機和方式還有待于臨床更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閆繼東,張志勇,任淑華,等.Smad4mRNA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11,(12) :76-77
[2] 巴照貴,楊濤,張玉敏,等.表觀擴散系數(shù)對非小細胞肺癌早期放化療效果的評估[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8):103-104
[3] Tda T,Minakuchi K,Matsui K,et a1.Asingle institutional subset analysis of the WJLCG study comparing concurrent and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for stage M non—-small—rcell lung cancer[J].Radiat Med,2004,22(3):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