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粱 圖/佳士得 嘉德 中嘉
蛐蛐罐:小罐子,大文章
文/高粱 圖/佳士得 嘉德 中嘉
在蛐蛐罐的收藏領域有個排名:永樂官窯、趙子玉、淡園主人、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由于永樂官窯以及趙子玉蛐蛐罐目前在市場上已很難看到,因此明代的蛐蛐罐就成了珍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應是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癡人秘制”蛐蛐罐。
北京琉璃廠老古玩商中曾流傳這么一句話:“六個子玉蛐蛐罐能換一對道光官窯粉彩龍鳳碗?!彼钥蓜e小看這一只只小小的蛐蛐罐,它很能體現(xiàn)蛐蛐主人的身價。自古名家制作的蛐蛐罐都身價不菲,其中由趙子玉制作的蛐蛐罐在清末民初時就值百八十現(xiàn)大洋。
趙子玉是清康熙時制作蛐蛐罐的名手。他制作的蛐蛐罐名品甚多,有“綠泥”、“鱔魚黃”、“瓜皮綠”、“藕荷色”、“倭瓜黃”等品名。趙氏所制,多題有“恭信主人”、“淡園主人”、“古燕趙子玉造”、“古燕趙子玉制”、“樂在其中”、“大清康熙年制”等款識。但流傳至今的趙氏蛐蛐罐多為仿制贗品,真品甚少。陶器鑒賞家認為,趙氏真品,器表有一層漿皮亮光,仿制者則無,而地露金星。到了20世紀30年代,北京城中有一人綽號“大關”,極善仿制趙氏蛐蛐罐,手法之高,足以亂真。如今流傳的趙氏贗品,多系“大關”偽作?!按箨P”偽作中的佳品,居然表皮也有亮光,非行家而不能辨。
蛐蛐罐的制作有著悠久的歷史,至少在南宋時期即已有之,到了明清已很流行了。蛐蛐罐的質地有瓷、陶、玉石及漆器等。瓷盆宜作斗盆、觀賞盆,而陶盆透氣,吸水性好,更適合養(yǎng)蟋蟀。宋代的蛐蛐罐現(xiàn)已無實物存世。
1993年景德鎮(zhèn)出土的宣德青花蟋蟀罐
五彩龍鳳紋八棱蓋罐 明萬歷
1993年1月,江西景德鎮(zhèn)某建筑工地發(fā)現(xiàn)數(shù)以萬計的明宣德官窯瓷殘片。經專家發(fā)掘整理,進行嚴密的對合而復原出了百件稀世珍品。其中,被鑒賞為“妙品”的蛐蛐罐就有18款。這些蛐蛐罐大多彩繪精美,堪稱極品。其中有14種青花紋飾的蛐蛐罐,口徑13.2厘米,通高9.5厘米,大約是在選瓷進貢中落選,成了廢棄物而被埋掉。由此可見當時宣德官窯嚴格的選瓷標準,同時,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這些蛐蛐罐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因為在此之前,無論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蛐蛐罐,都只是偶爾一見的孤品。
說到館藏瓷器蛐蛐罐,中國歷史博物館有一件清代“正齋主人制”彩瓷竹菊蛐蛐罐,兩罐一對,形制相同,通高10.7厘米,有蓋,徑11.4厘米。蓋面周沿用青花“萬”字紋飾,中有折枝黃菊綠竹彩飾,蓋內正中方框內有端楷“正齋主人制”五字青花款識,器外周環(huán)有四組折枝黃菊綠竹彩飾,圈足亦有一道青花“萬”字紋飾,器底正中方框內,亦有端楷“正齋主人制”五字青花款識。這對蛐蛐罐玲瓏秀麗,色調淡雅,實為清代瓷器蛐蛐罐之精品。
剔紅罐 明宣德
蛐蛐罐有瓷制、陶制、玉制、石制以及漆器制品,而最有價值的是瓷制和陶制兩種。最早的蛐蛐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窯和官窯燒制的,作為貢品專供皇室使用,極少傳至民間。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蛐蛐罐的花色品種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的形式刻印于罐底。蟋蟀罐的制作工藝分南北兩個流派,北方罐制作較粗糙,壁厚,形狀單一,花紋少;而南方罐形狀繁復,花紋多,做工極為精致。
左圖:青花人物鈕花瓣式蟋蟀罐 明萬歷
中圖:官模子錦上添花蟈蟈葫蘆
右上圖:竹蟋蟀探筒
右下圖:玳瑁象牙口雕蟈蟈葫蘆 民國
1991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275萬港元,成交一只宣德青花海濤花卉紋小罐;1989年5月,香港協(xié)聯(lián)以6.05萬港元,成交一只萬歷青花獅子滾球小罐;1989年5月,香港蘇富比以65萬港元,成交一只嘉靖黃彩紅地雙龍紋小罐;1991年11月,蘇富比以93.5萬港元,成交一只乾隆豆青釉刻花雙龍罐。以上這些瓷罐,因未標明形制,無法斷定是否為蛐蛐罐,僅僅能夠作為瓷器蛐蛐罐收藏價值的一種參考數(shù)據(jù)而已。
上圖:蟋蟀罐 明宣德
下圖:五彩群貓紋花瓣式蟋蟀罐 明萬歷
萬歷間刊行的《鼎新圖像蟲經》繪盆四具。其中的宣和盆、平章盆可理解為宋器,至于標名為王府盆、象窯盆的,時代就難說了。四盆并經李大翀《蟋蟀盆》摹繪,造型、花紋與《蟲經》已大有出入。當因摹者隨手描繪所致……本人認為,談蛐蛐罐不能離開實物,否則終有虛無縹緲之感。
—王世襄《秋蟲六憶》
【立持如意】
仕女手持如意,立于庭院內賞花。竹籬處繁花似錦,花團錦簇。畫家著重突出了紫、粉、白、紅等各色牡丹。 牡丹以雍容華麗、香味濃郁而被稱作『百花之王』,并成為吉祥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征,結合女子手中所持的 竹雕靈芝如意,蘊含了『富貴如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