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雄縣媽祖信仰的分布、擴散及影響

2014-07-07 15:36:03蔣馳鄭衡泌
關鍵詞:媽祖高雄信仰

蔣馳,鄭衡泌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福建福州350007)

高雄縣媽祖信仰的分布、擴散及影響

蔣馳,鄭衡泌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福建福州350007)

根據林美容的《髙雄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qū)》的研究報告及其他相關材料,探討了高雄縣媽祖信仰的主要分布狀況,分別探討了高雄縣媽祖廟的空間分布和以媽祖為副神祭祀的地方公廟的空間分布,其次從自然地理環(huán)境、經濟地理環(huán)境和族群與人口密度三個方面探討了高雄縣媽祖廟空間分布的原因.另外,從移民、分香活動和文化認同及媽祖文化的多功能性四個方面探討了高雄縣媽祖廟的空間擴散狀況,最后,從媽祖信仰是聯(lián)系海峽兩岸文化認同的紐帶和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兩方面探討了媽祖信仰的影響.

媽祖信仰;高雄;空間;擴散

媽祖是我國東南沿海人民虔誠信奉的海上守護神,她是福建莆田湄洲林氏女的化身.媽祖又有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或天后圣母等的名稱,在航海技術不發(fā)達、科學知識有限的年代,關于漁民在航海途中遇難,受到媽祖庇佑的傳說深入人心,媽祖無疑成為了漁民的保護神.近年來,人們關于媽祖信仰的研究,主要是探討各地媽祖信仰的傳播演變、媽祖信仰在各地的起源、媽祖史料的研究、媽祖文化的社會功能、媽祖在地理學上的空間分布、媽祖信仰在人類學和宗教學視角下的理論審視等等[1],人們對臺灣媽祖信仰的研究,也都是研究臺灣媽祖信仰的起源,媽祖在臺灣的分布與傳播,媽祖信仰與當地經濟文化的融合互動,這些都是著眼于整個臺灣省的媽祖信仰的研究,而本文將其研究的范圍縮小至高雄縣,根據林美容對高雄縣媽祖廟的野外調查報告及其他的相關材料,探討高雄縣媽祖廟的分布、擴散及影響.

1 臺灣高雄的概況

高雄市位于臺灣的西南部,是以重工業(yè)為主的重要港口城市,扼臺灣海峽南口,是臺灣南部的海路大門,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后①民國《臺灣新志》,設一府二縣,其中萬年縣為現(xiàn)在的高雄一帶,1684年清朝康熙帝將臺灣規(guī)劃為福建省臺灣府,下設三縣:改天興州為諸羅縣,分萬年州為臺灣、鳳山二縣,其中鳳山縣自紅毛寮溪以南至沙馬磯頭一帶,1887年(清光緒13年),臺灣建省,高雄縣在當時改隸為臺南府鳳山縣.根據夏獻綸《臺灣輿圖》(1879年),本縣疆域為『東北至瀰濃(美濃)七十里,以大烏山與臺灣縣(安平)分界;西以考水港與臺灣縣分界,西南至旗后十五里;南至率芒溪六十二里與恒春縣分界;北至二層行溪六十七里,入臺灣縣界.由于清朝禁令結果,當時無論在平地或山區(qū),來自福建、廣東的漢系移民,幾乎都是單身的羅漢腳仔.他們一面開拓了原住民的活動區(qū)域,同時也和平埔族的女性通婚,并以其漢文化同化平埔族人.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導致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在日本統(tǒng)治下,1920年,廢廳為州,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5州.其中,高雄州署設于打狗,并將打狗改名為高雄,下轄鳳山、高雄、岡山、旗山、屏東、潮州、東港、恒春、澎湖等9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被中華民國接收,1979年,髙雄市改制為直轄市,把小港鄉(xiāng)并入其中,髙雄縣的行政區(qū)域確定為1市、3鎮(zhèn)、23鄉(xiāng),2010年12月25日,高雄市縣合并改制后,原髙雄市11個區(qū)與原高雄縣27個鄉(xiāng)鎮(zhèn)市,合并成38個區(qū),并將小港鄉(xiāng)并入高雄市,本文所研究的是高雄縣27個鄉(xiāng)鎮(zhèn)的媽祖廟的分布狀況,而不包括高雄市市區(qū)媽祖廟的空間分布狀況.

2 媽祖信仰的概況

宋代以后,隨著媽祖得到統(tǒng)治階級的承認,媽祖信仰受到了廣泛的傳播,北到京津,南到江、浙、閩粵,到處都有媽祖寺廟,以后又隨著移民的流動而擴展到臺灣、日本及東南亞一帶[2].

主要是明清時期,東南沿海各省土地兼并激烈,賦稅繁重,戰(zhàn)爭頻繁,許多人流離失所,福建、廣東一帶與臺灣一水之隔,于是很多沿海的貧民就在商人和漁民的指引下,紛紛移居臺灣,開荒墾殖,大量移民的流入[3],不僅給臺灣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也給臺灣帶去了媽祖信仰,新建了大量的媽祖寺廟.

廟宇是民間信仰的載體和表征之一.從時空角度來看,廟宇的建立是神靈對領地的確立,事實上,這是由信眾的人群特征、流動區(qū)域、流動過程以及他們的影響力范圍所決定的.因此,雖然廟宇是物質形態(tài)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它的分布和擴散狀況,探討媽祖信仰的分布和擴散狀況,也就是它在時空上的某些特點—與這些區(qū)域緊密相連的某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關該神靈的信仰人群特征、傳播區(qū)域文化特征和發(fā)展歷史脈絡以及分析推動該信仰傳播和發(fā)展的因素及其影響力大小[4].本文根據有關高雄縣地方公廟的資料,根據髙雄縣媽祖廟的空間分布狀況,應用地理學的方法來探討高雄縣媽祖信仰分布擴展及其影響.

3 高雄媽祖廟的空間分布

3.1 高雄媽祖廟的空間分布狀況

3.1.1 髙雄縣以媽祖為祖廟的分布狀況

根據林美容的《高雄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qū)》的野外調查報告,媽祖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帶(見圖1),沿海地帶一共有38座廟宇,幾乎占了所調查廟宇的一半,主要是茄萣2座,永安2座,彌陀6座,橋頭5座,岡山6座,路竹1座,仁武2座,鳳山4座,大寮2座和林園2座,由此可見,沿著海岸線由北向南,媽祖廟主要集中在彌陀鄉(xiāng)、岡山鎮(zhèn)和橋頭鄉(xiāng)一帶,而在高雄縣的中部,田寮鄉(xiāng)、燕巢鄉(xiāng)和大樹鄉(xiāng)也成了媽祖廟的主要分布地點,而在高雄縣的東北部,媽祖廟相對偏少,除了甲仙鄉(xiāng)有2座,杉林鄉(xiāng)1座和甲仙鄉(xiāng)有5座之外,由于桃園鄉(xiāng)、三民鄉(xiāng)和茂林鄉(xiāng)屬于三地鄉(xiāng),而美濃鎮(zhèn)又是客家鎮(zhèn),各自有自己的祭祀神,在這些地方也不設有媽祖廟,所以總體而言,以媽祖為主神祭祀的廟宇的個數主要是由沿海向內陸遞減的.

圖1 高雄縣媽祖廟各鄉(xiāng)鎮(zhèn)分布Fig.1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aoXiong Matsu temple

3.1.2髙雄縣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地方公廟的分布狀況

根據林美容的《高雄媽祖信仰與地方社區(qū)》的野外調查報告,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地方公廟也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見圖2),但其分布與媽祖廟的分布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媽祖廟相對較多的鄉(xiāng)鎮(zhèn),它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公廟的個數就相對少一些,有的甚至沒有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公廟(見圖3),例如,彌陀鄉(xiāng)3座,橋頭鄉(xiāng)3座,岡山鎮(zhèn)4座,鳳山市2座,而像田寮鄉(xiāng)和內門鄉(xiāng)則干脆不設有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地方公廟.相反,對于媽祖廟相對較少的地區(qū),其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公廟的個數相對較多,例如,鳥松鄉(xiāng)由于本身不設有媽祖廟,所以其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公廟就有5座.再如杉林鄉(xiāng)本身自己只有1座媽祖主廟,但是其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公廟卻有8座.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媽祖廟與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公廟個數相當的情況,例如六龜鄉(xiāng)媽祖廟為5座,而其公廟為6座,再如旗山鎮(zhèn),媽祖廟的個數為3座,而其公廟為4座.總體而言,以媽祖為副祀神的地方公廟還是由沿海地區(qū)內陸遞減.

圖2 高雄縣以媽祖為副神祭祀的廟宇分布Fig.2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le which regards the Matsu as the vice deity

3.2 高雄媽祖廟空間分布的原因

3.2.1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奠定了高雄媽祖廟空間分布的自然基礎

圖3 高雄縣以媽祖為主副神的廟宇空間分布對比Fig.3The comparis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tsu temple which regards Mastu as the main diety and the vice diety

從地形上看,高雄縣西南方向比較低,東北方向比較高,根據地勢與坡度,大致可以分為東北部山區(qū)(三民鄉(xiāng)、桃源鄉(xiāng)一帶)、中部丘陵區(qū)(內門、旗山、美濃一帶)及西南部平原區(qū)(沿海一帶),東北部與南投縣、嘉義縣交界處的玉山主峰是高雄縣的最高處,雖然東北部山區(qū)的總面積占全縣面積的二分之一,但是它大部分地區(qū)海拔超過1000 m,坡度大于40%,這些地區(qū)高低起伏、崎嶇不平,河階和河谷平原相對較少,所以不適宜人居,除了少數的土著民之外,很少有人會選擇移居于此.中部丘陵地區(qū),主要是內門丘陵,雖然高度不高,但是地形崎嶇起伏,而且這一丘陵的主要巖層屬于第三紀上新世的卓藍層,抗蝕力較差,容易受到河川、暴雨的侵蝕和切割,所以也不適宜植被的增長.雖然相對與東北山區(qū)地形條件要好一點,但是與西南平原相比,移民還是會優(yōu)先選擇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的沿海平原地區(qū).

從氣候來看,高雄縣除了東北部山地區(qū)的一小角落之外,全縣均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其氣候與內地懸殊,大抵暑多于寒,鐘鼎之冢,狐貉無所用,細民無衣無褐,亦可卒歲,花卉則不時常開,木葉則歷年未落,瓜匏蔬菜之屬,雖窮冬亦華秀”①《山縣志·氣候》.可見,在高雄縣沿海地區(qū),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涼爽干燥,雨熱同期,并且受到海洋氣候的調節(jié),更適宜莊稼植被的生長,也會吸引更多的人移居于此.

明鄭時期,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后,大量的漢人入臺,使得各系平埔族[5]向東遷移,進入羅漢地區(qū),魯凱族也被迫遷移到旗山鎮(zhèn)六張梨以北,最后定居于茂林鄉(xiāng)荖濃溪支流的濁水溪流域.這也就使得三民鄉(xiāng)、桃園鄉(xiāng)和茂林鄉(xiāng)成為山地鄉(xiāng),居住了大部分的土住民①乾隆《鳳山縣志》,他們有著自己所信奉的神靈,他們的信仰自成體系,所以媽祖廟在高雄的東北部比較少. 1660年代,追隨鄭成功登入臺灣大多數是福建泉州人,1680年清朝大將軍施瑯來臺時,是以福建漳州人為主,直至1690年以后,廣東的客家人才被允許移民到臺灣.可見大部分的移民均來自福建的沿海地區(qū),而這些地區(qū)本來就是媽祖的發(fā)源地,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登入臺灣,這部分閩南的移民到了高雄境內,因為地形和氣候的原因,大多居住在比較靠海的平原地區(qū).大部分人過著出海打魚的生活,仍然會受到大海的威脅,于是媽祖信仰也被他們由福建帶到了高雄,并且沿著海岸線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晚來的客家人因為沿海平原地帶已被大批的閩南人所占領,所以只好遷往美濃鄉(xiāng),杉林鄉(xiāng)一帶,隨著山區(qū)發(fā)展,因為他們也有自成體系的祭祀圈,所以媽祖廟在該地也是比較少的.

3.2.2 經濟地理環(huán)境奠定了高雄媽祖廟空間分布的經濟條件

在清朝初期,高雄縣內的微羅港(彌陀港)、萬丹港和鳳山港都屬于四級港口,而打狗港(髙雄港)則屬于六級港口.“鳳山港,在鳳山莊,縣南三十里,上有橋梁.通潮流,小船不得到.東港,西臨大海,港道甚闊,可通巨船.有商船到此裝載米、豆貨物.萬丹港,在縣西八里,港道闊,通外海,南北小舟在此停泊貿易.彌陀港,在仁壽里,縣西二十里,海漢通潮流,有渡.蟯港,在仁壽里,縣西二十里,海漢灌入,有港稅,小舟在此停泊貿易”②《鳳山縣·山川》.可見高雄縣沿海一帶的港口貿易繁榮,海上交通較為便利,沿海一帶多為高雄平原,西臨臺灣海峽,適宜種植水稻和甘蔗[6],特別是到了日據時代,在此設置了臺灣第一座現(xiàn)代化的糖廠,從而推動了制糖業(yè)的發(fā)展.加上打狗港(高雄港)的進一步擴大,使其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大量的移民在此聚居.雖然當時的經濟和航海技術已經相當發(fā)達,但對于如何保證海上航行安全仍然是無能為力的[7],于是人們開始尋求媽祖的庇護,于是沿海一帶的媽祖廟就遍地而起,良好的港口條件促進了高雄沿海一帶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使當地的人民富有起來,而人民富有,就會新建更多的媽祖廟,從而促進了媽祖信仰的進一步發(fā)展.

3.2.3 族群及人口密度奠定了媽祖廟空間分布的社會基礎

依據日據時期的統(tǒng)計資料,高雄縣內除燕巢鄉(xiāng)、阿蓮鄉(xiāng)、林園鄉(xiāng)、田寮鄉(xiāng)之漳籍住民多于泉籍住民,岡山鎮(zhèn)、大寮鄉(xiāng)、仁武鄉(xiāng)漳籍與泉籍住民人數大致相當之外,其余陸竹鄉(xiāng)、湖內鄉(xiāng)、彌陀鄉(xiāng)、鳳山市、大樹鄉(xiāng)、鳥松鄉(xiāng)、旗山鎮(zhèn)與六龜鄉(xiāng)之泉籍住民人數均遠勝於漳籍住民人數,整體而言[8],高雄縣是泉籍住民占優(yōu)勢的地區(qū)(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而泉州莆田是媽祖的起源,媽祖是他們共同信奉的神明,所以有利于媽祖信仰在這些地區(qū)的傳播,而對于茂林、三民和桃源的山地鄉(xiāng),因為土著民居多,他們有著自己所信仰的神明,再加上他們居住在山區(qū),缺乏探索大海的冒險精神和尋求海神庇護的思想,所以這些地方不易形成媽祖信仰,頂多也只會是以媽祖為副神的公廟而已.同樣,在美濃、杉林和六龜分布著大量的客家人,相對而言,媽祖廟也是比較少的.

4 髙雄縣媽祖信仰的空間擴展

4.1 移民促使高雄媽祖信仰沿海岸線擴散

經濟的發(fā)展對于媽祖信仰的擴散也起著根本性的作用.民國之后,沿海一帶的港口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海上對外貿易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沿海的制糖業(yè)通過港口對外運輸迅速崛起,使得沿海一帶經濟發(fā)達,吸引了大批的移民,這些移民既有海外移民,也有內地的農民,對媽祖信仰的擴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1.1 漁民的擴散促使媽祖信仰短距離沿海岸線擴散

從民國前所建的媽祖廟和民國后所建的媽祖廟的分布圖中可以看出(見圖4、圖5),民國之后,在高雄縣沿海一帶,媽祖廟的數量是不斷擴大的,而且有沿海岸線不斷擴散的趨勢,這與漁民的擴散是密切聯(lián)系的.高雄縣沿岸一帶的人大多是閩南的移民,大多有媽祖的初始信仰.隨著高雄縣沿海一帶鐵路線的完成,各鄉(xiāng)鎮(zhèn)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商業(yè)得到了繁榮,同時也帶動了漁業(yè)的發(fā)展.如彌陀鄉(xiāng)、岡山鎮(zhèn)有好幾座媽祖廟就是由漁民所建的,因此,民國之后隨著漁業(yè)的長足進步推動了媽祖信仰在沿海一帶的傳播[9],從而促使了媽祖信仰的短距離沿海岸線擴散.

4.1.2 商人的集散促使了媽祖信仰的定點擴散

在高雄縣沿海有兩個港口:彌陀港和高雄港,大量的商人在此集聚,媽祖成為他們祈求平安發(fā)財致富的神靈,他們捐資修建了許多的媽祖廟.隨著商人向內陸的拓展[10],媽祖信仰在該地也開始向外傳播.民國后,彌陀鄉(xiāng)、岡山鎮(zhèn)、田寮鄉(xiāng)一帶的媽祖信仰較為繁盛.

圖4 民國前高雄縣媽祖廟空間分布Fig.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aoXiong Matsu temple bef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

圖5 民國后高雄縣媽祖廟空間分布Fig.5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aoXiong Matsu temple aft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隨著林園鄉(xiāng)—大寮鄉(xiāng)—鳳山市—大樹鄉(xiāng)—旗山鎮(zhèn)—美濃鎮(zhèn)鐵路線的建立,各鄉(xiāng)鎮(zhèn)之間道路基礎設施的完善,從而促進了沿鐵路線各鄉(xiāng)鎮(zhèn)經濟的發(fā)展,使部分商人由林園鄉(xiāng)沿海岸線向內陸遷移,從而也把媽祖信仰帶到了各地.

4.2 分香活動促使媽祖信仰向東北方向擴張

分香①黃美英《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又稱分靈或分燈或分身,也是神明香火緣起的重要典型.高雄縣媽祖廟媽祖的香火源自島內他處媽祖廟的例子共有19個,其中由縣外其他媽祖廟分香而來的有9個,自縣內分香者有10個.自縣內分香者主要是從歷史悠久、創(chuàng)建於乾隆38年(1773)的角宿天后宮分香,天后宮舊稱龍角寺,俗稱角宿廟,其主神媽祖於清朝時期稱為“南路媽”,祭祀范圍很廣.例如岡山鄉(xiāng)的惠峰宮、橋頭鄉(xiāng)的天月宮、大樹的慈仙宮、旗山的天后宮都來自角宿廟的分香.就六龜鄉(xiāng)而言,鳳新宮來自中港媽的分身,聖天宮來自鹿港天后宮的分身,鳳津宮來自東石港口宮、有的香火緣起是因為某一族姓的私佛仔成為地方公祀的公佛仔,有的是因為居民在某地定居后,由鄰近的上級階層級的媽祖廟分香,成為莊社共祀的神祗,有的則是自臺島其他著名的媽祖廟分香,以沾香火.有的則是居民得到別處媽祖的靈佑庇蔭,進而成為莊頭公祀.不管原因是什么,這種分香活動促進了媽祖信仰向東北方向的擴展.

4.3 文化的認同促使媽祖信仰的擴散

明清時期,大多數的移民都與和他的原居住地一致的移民居住在一起,他們共同信奉著同一種地方神,來增強他們的凝聚力.泉州人供奉著清水祖師,漳州人供奉著開漳圣王.清代臺灣常常發(fā)生分類械斗[11],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以后,分類械斗減少了,這不僅是因為經濟的發(fā)展,也是受到了媽祖信仰范圍擴大的影響.無論是泉州人還是漳州人或者是廣東人,他們都把媽祖作為他們共同信奉的地方神,而媽祖有很多祭祀活動,比如說請媽祖,迎神或請神的活動是到外地或層級較高的廟宇,去請其神明到境內來當“客神”,參與巡境,接受信徒的奉拜,這些活動,加深了人們對媽祖的了解,擴大了媽祖的祭祀圈,增加了居民之間的接觸機會,加深了友誼和感情,形成了一種文化認同,他們開始接受媽祖信仰.在一些地區(qū),特別是靠山的鄉(xiāng)鎮(zhèn),如大樹鄉(xiāng)、杉林鄉(xiāng)、甲仙鄉(xiāng)、六龜鄉(xiāng)以媽祖為副神祭祀的地方公廟頗多,這無疑與居民之間的文化認同有著一定的關系.

4.4 媽祖文化的多功能性是加速了媽祖信仰的空間擴散

媽祖是宋代出生于湄洲島的林氏人家,她“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死后被大家祀為女海神,以祈求海上的順風與安全,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它不僅僅是女海神,她身上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她作為一個民間的漁家女,善良正直,見義勇為,扶貧濟困,解救危難,造福民眾,深受人們的崇拜,逐漸形成了追求“博愛、平安、和平、護國、慈世”的媽祖文化[9],這種媽祖文化的多功能性有利于弘揚當地的人文精神,也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不管是山區(qū)的農民還是沿海的漁民,他們都會接受“博愛、平安、和平”等的媽祖文化,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從而加速了媽祖信仰的擴散.

5 髙雄縣媽祖信仰的影響

5.1 媽祖信仰是海峽兩岸文化認同的紐帶

道光年間渡臺的嘉應州文人吳子光所指出,“閩粵各有土俗,自寓臺后已別成異俗,各立私.如漳有開漳圣王,泉有龍山寺,潮有三山國王之.獨天妃廟,無市肆無之,幾合閩粵為一家焉”.媽祖得到不同民族和族群的共同信仰,為各地移民和平埔族的共同守護神.漢族移民與平族對媽祖的共同信仰,對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共同民族心理,共同開發(fā)臺灣,鞏固海疆,都起了積極作用[12].高雄縣的大多數媽祖廟都是湄洲媽祖廟的分靈或再分靈,很多信徒都會回湄洲媽祖廟朝拜,把回湄洲祖廟接香續(xù)火看得很神圣,其心理訴求已不同于以往的信徒祈求航海平安或祈求祛病消災之類,而是為了求得精神的慰藉,主要的是借此認同祖廟,認同中華文化[13].可見,當代的媽祖信仰有了現(xiàn)代功能,它成了中華文化的象征,是一條堅強的紐帶,把臺灣同胞以及五洲四海的華人華裔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5.2 媽祖信仰有利于促進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媽祖信仰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媽祖文化”體系,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14],已經成為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在高雄縣有65座媽祖公廟及70座以媽祖為副神祭祀的地方公廟,這些廟宇多建在臨海地區(qū)或交通發(fā)達的地方,這些媽祖廟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融匯了寺廟、道觀、民居與宮殿建筑的特點,其結構和布局,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手法,表現(xiàn),鮮明的民族性,加之修建時代與所在地域的不同,各地媽祖廟又各自保存著不同時代的地理特征,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古建筑.有些媽祖廟歷史悠久,像燕巢鄉(xiāng)角宿的天后宮,始建于康熙38年,有著濃厚的歷史,如果對其進行適當的開發(f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媽祖廟,一定會吸引大批的游客,游客的聚集必然帶來相關旅游產品的開發(fā),從而帶動整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6 結論

本文通過對高雄縣媽祖信仰空間分布和空間擴散的探討,得出媽祖信仰主要是沿著海岸線擴散分布并且逐步向內陸擴散,其中有自然、經濟條件對它的空間擴散的根本性作用,也受到移民、分香活動、文化認同和媽祖文化多功能性的影響.

[1]叢洋洋.大連旅順龍王塘媽祖信仰的文化研究—以放海燈儀式為對象[D].大連:大連大學,2011.

[2]周世躍.媽祖信仰及其在臺灣的傳播[J].臺灣研究集刊, 1985(4):73-76.

[3]蔣維錟.臺灣媽祖信仰起源新探[J].莆田學院學報, 2005,12(1):74-78.

[4]鄭衡泌.媽祖信仰傳播和分布的歷史地理過程分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

[5]陳在正.臺灣中部平埔族的漢化與媽祖信仰[J].臺灣研究集刊,1990(2):140-150.

[6]曾國明.清領至日治時代梓官地區(qū)的農漁墾殖[J].地理研究,2009(49):61-92.

[7]高紅.媽祖文化與地理環(huán)境[J].人文地理,1997,12(3): 34-37.

[8]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M].臺灣:博揚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08.

[9]薛世忠.媽祖信仰在粵瓊地區(qū)的傳播及影響[J].莆田學院學報,2006,13(4):78-80.

[10]鄭衡泌.宋代媽祖信仰傳播的地理過程及其推理分析[J].地理科學,2010,30(2):302-303.

[11]閻化川.媽祖信仰在山東的分布、傳播及影響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5(3):126-137.

[12]周世躍.海內外學人論媽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13]謝重光.試論媽祖信仰的社會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2(1):67-71.

[14]胡茄香.論閩臺地區(qū)媽祖信仰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J].亞太經濟,2003(3):76-78.

責任編輯:黃瀾

The Distribution,Diffus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Mastu Belief in Gaoxiong

JIANG Chi,ZHENG Hengmi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F(xiàn)ujian Normal University,F(xiàn)uzhou 350007,China)

Based on the“The Mstus belief and local communities of Gongxiong”writed by Lin Meirong and other related material,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Matsu belief in Gaoxiong County,It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aoxiong Matsu temple,and the temple which regards the Matsu as the vice deity,Second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ree reason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uch 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ethnic groups and population density,Thirdly it also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the Matsu belief in Gaoxiong County,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imigration,the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versatility of Mazu culture.Finally,the Matsu belief is not only a knot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but also an important power to promot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astu belief;Gaoxiong;spatial;diffusion

K 901.6

A

1674-4942(2014)01-0087-06

2013-12-03

猜你喜歡
媽祖高雄信仰
媽祖之光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2:48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媽祖祭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0
高雄焦宅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高雄快輪直航大陸送年貨
高雄食飲見聞
中國三峽(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2
媽祖形像考——兼論媽祖服飾及媽祖形像復原實踐
灵川县| 阿巴嘎旗| 长丰县| 嘉黎县| 福泉市| 龙岩市| 都安| 资阳市| 专栏| 龙口市| 海南省| 梁平县| 永昌县| 新昌县| 泉州市| 天门市| 陇川县| 桃江县| 九龙坡区| 延津县| 淮安市| 海伦市| 玉龙| 德江县| 从江县| 黄冈市| 涟水县| 成安县| 资中县| 苍南县| 凤翔县| 翁源县| 图木舒克市| 昭觉县| 上杭县| 渭南市| 武安市| 汾西县| 图木舒克市| 股票|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