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職業(yè)大學藝術(shù)學院 215000)
第一次讀到關(guān)于沙耆的文章,是曹意強撰著的《沙耆的師學淵源與心理圖像》。當時在讀文章時引起我們興趣的是關(guān)于通過沙耆的畫來解讀沙耆心理的那部分內(nèi)容,尤其是解讀《娜娜》素描插圖,指出沙耆“極富想象力,善于巧妙地將文字的諧音轉(zhuǎn)化為雙關(guān)圖像”。文章中還列舉出了很多的推測,“‘裸女與馬’是他反復(fù)畫的一組形象,可能既代表私奔又表示他對這種行為的譴責,故而諧音為‘罵妻’”,還有“《沙耆?八五年》這幅油畫的主體是一只倒懸在梁上,滴著鮮血的雞,其主題可以從畫家的名字‘沙耆’的諧音推衍出來。依照諧音,‘沙耆’可讀成‘殺雞’為‘殺妻’的諧音”。關(guān)于諧音的推衍是研究者的大膽猜測,試圖探討沙耆的精神疾病究竟與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沖動有什么關(guān)系。但筆者認為可能也好、猜測也好、推衍也好,只能作為增加文章閱讀的趣味性,尤其隨著推衍地演進順勢將“沙耆”讀成“殺妻”,作為研究性的佐證,顯得不夠嚴謹。也可以說其中有巧合的成分。
筆者看來,“沙耆”與“殺妻”“殺雞”諧音推衍只是讀音上的純粹巧合,這種巧合的產(chǎn)生與沙耆的法文名字SADJI也有關(guān)。從沙耆多數(shù)畫作中的簽名來看,我們也可根據(jù)他的個人經(jīng)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階段是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包括在他的油畫、水彩、素描、速寫等西畫作品上多用法文名字SADJI簽寫,到40年代中期部分畫作中也出現(xiàn)中文名字,但少有畫作僅中文簽名。簽名為黑色,中法文簽名均“饒有書卷清氣”,而且字格較小,但求平正,不顯突兀;另一階段以80年代、90年代為代表,當時沙耆多以燃燒的、奔放的筆觸在畫面上寫沙耆的中文名字,是那樣的執(zhí)著和忘我,又是那樣地較真和單純。但在當時,沙耆的畫作中還出現(xiàn)了如SAqi、SAgi和SAji等似是中文語音的簽名,這或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改變,或是他對法文名字的片段記憶的產(chǎn)物。到了后期畫作中才又零星出現(xiàn)了完整法文名字SADJI,這應(yīng)該和他的精神疾病時好時壞有關(guān)。因為疾病過去的記憶在他的腦海中只成了零散片段,但他仍是有意識將法文名字簽寫在西畫上,并非像他癲狂時會寫“省主席沙耆”等胡話來落款,也如他蟄居鄉(xiāng)村時仍保持著留學海外的生活習慣和禮節(jié)。沙耆在八、九十年代的畫作中簽名大多使用猩紅色的油料,鮮艷的色彩是沙耆當時喜歡的顏色,但這猩紅色在畫面色調(diào)的映襯下尤其顯得那樣地刺目和驚醒,讓人聯(lián)想他的經(jīng)歷有不寒而栗之感。但僅此也無法說服筆者去聯(lián)想沙耆會有“殺妻”這樣兇險的心境;盡管是一個倍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病人,面對妻離子散,欲將滿腔憤怒與委屈控訴,但筆者也不可想象他每幅畫中的“沙耆”落款是聲聲“殺妻”的嘶吼?難道當初以“沙耆”作藝名時,真是能預(yù)想到日后家庭悲劇的發(fā)生,戲劇性地埋下這伏筆不成?沙耆這默默傳奇一生,也無需再添上這驚鴻一瞥,為自己的畫作叫賣出一個好價錢。因為他畢竟不是現(xiàn)今藝術(shù)品市場上的弄潮兒,非要弄出個什么聲響來。再說沙耆原名沙引年,又名賢菖,是1933年因參加進步運動被捕入獄一年,家里人通過關(guān)系花錢保他出來。后來家人通過沙文漢、陳修文之手將沙耆的信件從日本轉(zhuǎn)回國內(nèi),造成沙耆已經(jīng)逃到日本的假象,沙耆之名就是這個時候由沙孟海先生做主改的。至于為什么偏偏要選“耆”為其藝名,相信作為現(xiàn)代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家的沙孟海先生自有其用意,那就從“耆”這個字的字面意義入手去探究一二吧。
耆,老也?!墩f文》:“從老省,旨聲?!薄抖Y記?王制》:“耆老皆朝于庠?!薄抖Y記?射儀》:“耆耋好禮?!薄对?魯頌?閟宮》:“俾爾耆而艾?!薄抖Y記?曲禮》:“六十曰耆?!惫欧Q六十歲曰耆,即指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亦泛指壽考。如耆艾,老人的通稱;耆叟,老叟;耆壽耇老,長壽老人;耆耇,老年人,耆為六十歲、耇為九十歲。沙耆1914年3月出生,至1933年更名,年僅20歲,若以此含義釋為“沙老”,有少年老成之嫌。再深究,耆有師長、長者的含義。如耆碩,年高有德的人;耆民,年高有德之民;耆英,年高碩德者;耆彥,年高望重的人;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耆儒,指年高博學的讀書人;耆宿,指有名望有學問的老年人?!逗鬂h書?樊儵傳》:“耆宿大賢,多見廢弁。”以上均是指在社會上有名望的老年人。如此看來,其中有包含書法泰斗沙孟海對沙耆在美術(shù)領(lǐng)域內(nèi)“學高為師”的殷殷期盼。日后證明沙耆留學比利時所取得的優(yōu)秀美術(shù)金質(zhì)獎?wù)潞蛢?yōu)異成績并未辜負期望。沙耆和沙孟海是堂房兄弟,沙孟海的父親過世之后,沙孟海與四個弟弟均由沙耆父親照看。1929年沙耆隨父親遷居杭州,時沙孟海任職省政府,便介紹沙耆進了上海昌明藝術(shù)??茖W校。1932年沙耆與沙孟海的五弟沙季同一起,就讀于上海美術(shù)??茖W校。1933年出獄后,沙耆就躲在沙孟海家中,并轉(zhuǎn)入杭州西湖藝專求學。1934年經(jīng)沙孟海推薦,去了南京跟徐悲鴻學畫,被接納為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旁聽生。1937年1月前往比利時皇家美院去學畫,恩師徐悲鴻前來送行時,唯一叮嚀的一句話便是:“學成歸來?!?/p>
耆還有一層含義即強橫,強橫的。《廣雅》:“耆,強也。”《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不懦不耆。”如耆帥,強橫拔扈,作亂造反的將帥。此似含有貶義,可是在30年代,國難當頭之時,沙耆便是一位“強橫跋扈,作亂造反”的進步青年。沙耆的革命思想,是受沙孟海的三弟沙文漢的影響?!熬?一八”事變后,沙耆隨上海進步學生隊伍赴南京請愿,參加上海的示威游行,導致后來的被捕入獄。沙耆還身體力行,為孫中山先生畫像,他用藝術(shù)積極參與反法西斯的斗爭,更是提出了“為民族而藝術(shù)”的豪言壯語。正如邵大箴先生認為沙耆不是屬于“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藝術(shù)家。盡管當時的更名動機,更多的是因為政治原因,被時局所逼,改名隱姓,以避災(zāi)禍。但沙孟海先生也非信手拈來,胡謅一字,縱是觀沙耆的為人為事,可謂知弟莫若兄了,同時作為兄長對自己的同胞兄弟寄予著深切的厚望,不僅是為個人、為家庭,也是為國家、為民族。一個“耆”字包含著如此深厚的內(nèi)涵,手足之情,藝術(shù)之情和民族之情。從另一側(cè)面也能反映出沙孟海先生的寬厚博大的情懷。包括在1967年文革初沙孟海將沙耆自國外帶回來的部分作品以其母親的名義增給浙江省博物館而得以保存下來逃過一劫。到了80年代,更是鼎立為沙耆籌辦畫展,并為其畫展題名。
再回到文章開頭關(guān)于我們所討論的問題,沙耆是真的要置其妻于死地嗎?非得咒罵她嗎?從一些資料顯示,情況也恰恰相反。沙耆回國之后是非常希望妻子和兒子回到自己的身邊,但因為當時國民黨軍隊封鎖得厲害,只有兒子回到了自己身邊。而且沙耆蟄居在自己故鄉(xiāng)時似乎世界上只剩下兩件事:畫畫和等待妻子。每天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是到村口去看報和等妻子。妻子終于沒能回來,沙耆還是天天在村口等;后來到1950年妻子與他離婚,在兒子離開他隨母去杭州上學時,他仍清清楚楚地叮嚀兒子:“讓你娘來啊!”從這些事實來看,應(yīng)該說在沙耆清晰或是說正常的意識里,對其妻仍有深深地眷戀和愛意。退一步講,就算“殺妻”是沙耆病態(tài)意識或是說無意識的反應(yīng),那是精神病學科研究的對象,超出了以真善美為標準的藝術(shù)范疇。藝術(shù)既為意識形態(tài),而那無意識、或是非正常意識形態(tài)是否有討論的意義和價值。有,那也是戲言或是妖言。更不能說明“沙耆”與“殺妻”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諧音推衍的聯(lián)系。最后在邵大箴的這句話中來結(jié)束全文:“今天,我們對曾經(jīng)被埋沒的畫家一一予以重新評價,還他們以本來的面貌,給他們以應(yīng)有的地位,就是最好的證明?!?/p>
參考文獻:
[1]曹意強.沙耆的師學淵源與心理圖像.美術(shù)研究,1999,(01):80-83.
[2]范景中.沙耆藝術(shù)雜感.新美術(shù),1998,(04):15-16.
[3]邵大箴.高品格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讀沙耆的畫.新美術(shù),1998,(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