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強
·藥物與臨床·
西酞普蘭治療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臨床觀察
王大強
目的觀察西酞普蘭治療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癥患者1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對照組84例, 給予冠心病常規(guī)治療方法;研究組102例, 進行常規(guī)治療外, 加用抗抑郁藥物西酞普蘭。治療持續(xù)6個月, 運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進行評估, 并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zhuǎn)標準》評價臨床療效。結果治療6個月后, 研究組與治療前和對照相比, SDS及HAMD顯著下降(P<0.05)。研究組6個月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90%,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81%, 研究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西酞普蘭可明顯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 提高冠心病治療效果。
西酞普蘭;冠心?。灰钟舭Y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常見病、多發(fā)病,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國內(nèi)研究顯示, 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發(fā)生率高達30%~40%[1]。抑郁癥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癥狀, 增加冠心病患者猝死發(fā)生率, 降低了冠心病治療藥物的臨床療效。西酞普蘭是第二代抗抑郁藥物, 在臨床有較廣泛的應用。本研究觀察西酞普蘭治療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癥患者186人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145例,女41例, 年齡45~87歲, 平均 (65.6±7.8)歲, 病史3個月~33年, 其中穩(wěn)定性心絞痛22例,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85例, 急性心肌梗死23例, 陳舊性心肌梗死56例。
1.2方法 將186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對照組84例, 其中男62例, 女22例;研究組102例, 其中男83例, 女1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分型及心功能分級等基線資料一致(P>0.05)。兩組患者均給予冠心病常規(guī)治療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體阻斷劑、他汀類藥物、硝酸酯類藥物), 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氫溴酸西酞普蘭20 mg, 1次/d, 持續(xù)治療6個月。定期電話隨訪和來院復診, 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
1.3療效評價 在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 對兩組患者采用SDS量表及HAMD量表評估患者抑郁病情。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zhuǎn)標準》評價臨床療效, 評價標準如下:治愈:ECG無異常, 冠心病臨床表現(xiàn)消失。好轉(zhuǎn):ECG仍有心肌缺血表現(xiàn), 冠心病臨床表現(xiàn)好轉(zhuǎn)。無效:冠心病臨床表現(xiàn)無改善, ECG無改變。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SDS及HAMD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 SDS分值及HAMD分值明顯下降, 與治療前和對照組相比,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證明西酞普蘭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癥狀。詳見表1。
2.2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6個月后, 研究組患者冠心病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提示西酞普蘭聯(lián)合冠心病治療藥物可明顯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 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量表評分比較( x-±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
冠心病的傳統(tǒng)危險因素包括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等, 隨著對冠心病研究的深入, 新的危險因素如炎癥狀態(tài)、抑郁癥等越來越受到重視。抑郁患者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亢進, 血液中兒茶酚胺類物質(zhì)釋放增加, 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小板活性升高、心律失常、炎性因子釋放增加, 上述因素均對冠心病患者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 冠心病是一終生性疾病, 治療效果不佳、長期服藥及較高的治療費用也加重了患者的抑郁、焦慮癥狀, 影響著患者的長期預后。
冠心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治療, 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重視。楊立艷等[2]研究顯示, 冠心病患者行PCI術后, 部分同時伴隨著抑郁癥發(fā)生, 給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 焦慮抑郁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杜泰生[3]研究顯示, 冠心病合并抑郁癥患者, 給予氟西汀治療3個月, 患者的抑郁癥狀明顯改善,心絞痛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吳斌等[4]研究顯示, 冠心病伴焦慮抑郁癥患者, 給予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患者出血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無抑郁癥患者, 給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 患者出血發(fā)生率明顯減低, 同時焦慮抑郁癥狀明顯緩解。劉德彬等[5]研究顯示, 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合并抑郁患者, 給予舍曲林治療,患者抑郁癥狀改善, 血清SP-selectin 的濃度降低, 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改善, 同時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減低, 提示舍曲林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益處可能與其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有關。
西酞普蘭是第二代抗抑郁藥, 選擇性地抑制5-羥色胺轉(zhuǎn)運體, 阻斷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的再攝取, 增加突觸間隙5-羥色胺的含量, 達到治療抑郁癥的目的, 同時價格較低,在臨床應用較廣泛。周小青等[6]研究顯示, 西酞普蘭聯(lián)合電針治療抑郁癥, 患者的抑郁焦慮癥狀明顯減輕, 不良反應輕微, 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失眠、口干、便秘等, 患者依從性高。張秀桃[7]研究顯示, 西酞普蘭聯(lián)合心理療法治療高血壓并發(fā)抑郁癥, 患者抑郁癥狀明顯減輕, 且治療組降壓有效率和降壓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提示, 西酞普蘭可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癥狀, 同時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療療效,值得在臨床應用。本研究不足之處是樣本量較少, 未觀察患者的長期療效, 需進一步進行后續(xù)研究。
[1] 陳春, 王學磊, 高文.冠心病患者抑郁癥狀的調(diào)查及干預研究.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 2013, 7(4):207-208.
[2] 楊立艷, 賈鳳玖, 張慧玲.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冠心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伴抑郁癥療效觀察.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1(8):1003-1004.
[3] 杜泰生.氟西汀治療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臨床觀察.當代醫(yī)學, 2012, 18 (28):137-138.
[4] 吳斌, 邱春光, 韓戰(zhàn)營, 等.抗焦慮抑郁治療對“雙心”疾病患者抗血小板出血風險的意義.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2, 28(10):733-734.
[5] 劉德彬, 孫曉寧, 趙培, 等.舍曲林抗抑郁治療對冠脈支架植入術后抑郁患者短期預后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 (17):3665-3667.
[6] 周小青, 魚海東, 郭先菊.氫溴酸西酞普蘭并用電針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長治醫(yī)學院學報, 2013, 27(4):281-283.
[7] 張秀桃.西酞普蘭聯(lián)合心理療法用于高血壓并發(fā)抑郁癥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 2013 , 6(6):56-57.
473000 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