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警察與贊美詩》中語塊活用的文體分析
王 靜
分析文體對于理解和欣賞語言至關重要,通過研究語言特征和文體特征,能把語言的形式和文學評論的功能合二為一。(Jakobson,1960)在運用語言學的方法來鑒賞文學作品這一領域,最杰出的成就是通過基于語篇的方法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分析?;谡Z篇的語塊活用分析與以往詞匯層面和句子層面不同,它有助于讀者提高對語篇文體風格的意識程度,更為深入地體會到語言的鮮活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歐·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享有 “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他的小說作品語言詼諧幽默,擅長使用修辭手段,因此他又被贊譽為 “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短篇小說 《警察與贊美詩》雖描寫的是凡人小事,但構思別出心裁,情節(jié)曲折,結尾時主人公的心理情境發(fā)生了戲劇性變化,命運卻陡然逆轉,令讀者欷歔不已。本文基于 《警察與贊美詩》這一語篇對小說中的語塊風格化運用進行探究。
語塊的研究范圍很廣,涉及對詞語組合的結構、意義及用法的研究。對語塊 (Phraseological Units,PU)的定義見仁見智。本文中所指的語塊是指穩(wěn)定的、銜接性的詞語組合,其意義完全或部分地具有修辭性。(詹宏偉,2013)形象化的語言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工具,使用形象化的語言體現(xiàn)了人類的認知過程。(Gibbs,1994)語塊是該系統(tǒng)的一部分。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語塊是固定不變的,是亡喻 (dead metaphor)。然而文學作品中的實例證明語塊是鮮活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這意味著人類對語篇中的語塊可以進行創(chuàng)新,賦予其新的特征。這也體現(xiàn)了人類借助語塊活用表達了新思想,創(chuàng)造了新的認知方式。語塊具有三個基本功能,即穩(wěn)定性、修辭性和銜接性。因此在語篇中,語塊的內(nèi)在銜接性體現(xiàn)了語篇的連貫性。同時語塊中含有大量潛在的文體風格,語塊活用是將語塊運用于語篇風格中一種獨特的實例,在語境中產(chǎn)生顯著的形式和意義變化。因此,對語塊的風格進行研究有助于掌握語篇的風格。
語篇層面常見的是語塊的風格化運用,語塊的風格化變形反映了語篇思維方式的轉變。由于語塊中語義和風格具有連貫性,通過語塊連接賦予了語篇風格化。Halliday and Hasan(1976:4)將銜接定義為:存在于語篇中并使之成為語篇的意義間的聯(lián)系……一個成分是另一個成分的預設,因為如果不相互追索,兩者的意義得不到有效的譯解。Naciscione(2010:60)認為:語篇中如果某一成分的解讀依賴于另一成分,那么就存在銜接關系。由于語言中的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之處無法從句子層面解釋清楚,這就需要使用d語篇分析。過去的銜接手段體現(xiàn)在語音、語法和詞匯三個層面。(Halliday&Hanson,1976)Naciscione認為語塊應被列為一種新的語篇銜接手段。下文以 《警察與贊美詩》為例,分析語塊活用的常見范例類型及其銜接功能。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隱喻是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感觀方式。(Gibb,1994)傳統(tǒng)的隱喻學著重從句子層面關注單個隱喻的詞匯學。直到20世紀末,語言學家才開始認識到隱喻的結構性特點在于它代表了篇章的雙重概念化。隱喻化語塊是最常見的隱喻思維的表達方式。拓展隱喻以語塊形象為特征,因此它不是單個的隱喻,而是一串有聯(lián)系的語塊形象的拓展。
例1:Pull him out of themire
He would pull himself out of themire;he would make aman of himself again;he would conquer the evil that had taken possession of him.
例2:Jack Frost
A dead leaf fell in Soapy’s lap.Thatwas Jack Frost’s card.Jack is kind to the regular denizens of Madison Square,and gives fair warning of his annual call.At the corners of four streets he hands his pasteboard to the North Wind,footman of themansion of All Outdoors,so that the inhabitants thereofmaymake ready.
語塊的文體活用是動態(tài)的,作為其范式之一的拓展隱喻也是動態(tài)的。例1的結構特點在于它具有動態(tài)的雙重的概念,刻畫了小人物蘇比受到贊美詩感化后積極向上的心理過程,反映出其也有著純潔美好的心靈,仁慈善良的品格,閃爍著人性的光芒。例2是一個拓展隱喻的例子,隱喻的表達就像是連鎖反應,后面的形象受到前面形象的激發(fā),這個過程是個線性發(fā)展的過程。讀者理解拓展隱喻需要依靠隱喻形象之間的關系,因此拓展隱喻對語篇的連貫起著關鍵作用。同時語塊重述是語篇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它把語言特征巧妙地連接起來,有助于篇章的完整和連貫。在語篇分析中重述創(chuàng)造了拓展隱喻之間各個意象的關系,賦予了意象新的意義。因此,語塊重述是語篇連貫的一種形式。各個孤立的語塊意象與語塊在語義和風格上的接近程度決定了篇章中語塊的連貫效果。例句中“Jack Frost’s card” “give fair warning” “annual call”“hand his pasteboard to”等活用的語塊將語塊形象進行了有聯(lián)系的拓展,同時把語篇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幽默風趣的方式突出了寒冬的來臨,為下文蘇比的窮困潦倒、無家可歸作了鋪墊。
在傳統(tǒng)的文體學中,雙關被認為是一種詞法歧義性。語塊雙關的文體效果不在于使用語塊,而在于具有字面意義經(jīng)過自由組合后與語塊之間的關系。因此語塊雙關也是一種篇章的連接關系,因為各個成分之間含有預設關系。
例 3:take to one’s heels
The policemen’smind refused to accept Soapy even as a clue.Men who smash windows do not remain to parley with the law’sminions.They take to their heels.
例4:immaculate
And the anthem that the organist played cemented Soapy to the iron fence,for he had known it well in the dayswhen his life contained such things asmothers and roses and ambitions and friends and immaculate thoughts and collars.
語塊雙關提供了一種認知視覺來觀察語塊形象的創(chuàng)造和對該形象的雙重解釋。例句中 “take to their heels”和 “immaculate thoughts and collars”是隱喻性的,語塊之間就傳達了內(nèi)在聯(lián)系。此外,語塊雙關涉及突然轉到該語塊的字面意思。在篇章中這種語義上的轉折可以體現(xiàn)在兩個語義層面。研究語篇要求讀者從更廣泛的篇章層面去體會語塊雙關的用法。“immaculate”由修辭意義突然轉換到字面意思,突出了蘇比聽了教堂的音樂后想要把自己拔出 “泥沼”,為故事被推向高潮作準備。
分裂結構在篇章中有其獨有的功能,可以反映語篇特征。在某種程度上,語塊分裂是一個矛盾體。由于語塊的特征具有穩(wěn)定性、修辭性和連貫性,因此,分裂句雖然割裂了語塊,但是卻從語義和文體的角度造就了語篇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例5:Catch at a straw
The thoughtbroughta little of panic upon it,and when he came upon another policeman lounging grandly in front of a transplendent theater he caught at the immediate straw of“disorderly conduct.”
例6:tumble into the pit
He viewed with swift horror the pit into which he had tumbled, the degraded days, unworthy desires, dead hopes,wrecked faculties and basemotives thatmade up his existence.
例7:break up the racket
Disconsolate,Soapy ceased his unavailing racket.
在語塊中最常見的創(chuàng)造分裂句的方式之一就是使用插入語,分裂句和插入語一起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為強烈的文體風格。由于語塊的基本形 (base form)得以保留,如例句中的 “catch at the last straw” “tumble into the pit”“racket”,因此語塊即使分裂了,卻使得語篇在篇章的層面顯得非常完整,這些經(jīng)過作者活用后的分裂語塊幽默詼諧地刻畫了蘇比掙扎的慘狀,把微妙的心理活動刻畫得入木三分。蘇比經(jīng)歷了白吃、砸櫥窗、調(diào)戲婦女這些行為后離自己夢想的島嶼漸行漸遠,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通過語塊分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得讀者深刻體會到小人物的命運坎坷,身無居所,食不果腹。
由于語塊的文體特征必須通過篇章才能體現(xiàn)出來,基于句子層面的研究無法體現(xiàn)語塊活用的文體特征。從篇章的層面把握語塊的文體變形有助于讀者體會到鮮活的語塊在整個篇章中的流動性,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篇章的文體特征和美學價值?!毒炫c贊美詩》中通過風格化語塊的運用,在有機地對整個語篇進行銜接的同時,也把蘇比微妙的心理活動刻畫得入木三分,活靈活現(xiàn),令人捧腹之余又備感欷歔。誠然,語塊的文體活用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風格化語塊目前還無法借助語料庫進行自動標識,此外,風格化語塊的辨認和標識對二語習得者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我們相信這些問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都能得以解決。
[1]Fernando,C.idioms and idiomatici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Jakobson,R.In Romeo and Juliet[M].Moscow:Higher School Publishing House,1972.
[3]Naciscione,A.Stylistic Use of Phraseological Units in Discours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10.
[4]鄧萍.源自圣經(jīng)的英語習語[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5]李維屏.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16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6]龍毛忠,等.英美文學精華導讀[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7]平洪,等.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8]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9]許家金,熊文新.基于學習者英語語料的類聯(lián)接研究概念、方法及例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9(03).
[10]詹宏偉.語塊的認知加工與英語學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11]詹宏偉,黃四宏.英語語塊的識別標準探究[J].英語研究,2010(01).
王靜(1980— ),女,江蘇宜興人,碩士,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jīng)濟人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料庫語言學與語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