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在人生的低谷期挨了很久終于請到了假,飛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門去尋找紅寶石的鮮奶小方,看到那樸素的店面和操著一口上海話的傲慢店員時已經內心大喜,立刻買了兩個,甚至等不及回家品嘗,迎著呼嘯而過的北風,站在人來人往的地鐵口已經大吃起來。
小小的長方形,切得并不規(guī)則,海綿蛋糕上敦厚的一層奶油,沒有什么美麗的裱花,只放著半顆人造櫻桃。入口卻驚艷得很,非常純正的牛奶味,細膩香甜,不帶任何修飾地在口腔里攻城略地,再加上剛從冰箱里拿出的緣故,涼絲絲的,又有點像小時候吃的光明牌冰磚。一口氣吃完兩塊鮮奶小方的我站在吳江路街頭,看著大爺大媽搶購年貨,還有小情侶們挨在一起埋頭玩手機游戲,繃了很久的弦突然就松了。
在淺水灣邊圣誕派對上,我和一個在中國出生法國長大又去加拿大工作的朋友談論歸屬感的問題。我是上海人卻在江蘇長大,又去了香港念書,兜兜轉轉去了美國和法國,再回到香港工作。說起來不見得多么傳奇,但卻很難找到歸屬感。夏天時,我寧可買無數(shù)個吸濕袋擺在每一件大衣口袋里也不愿買一臺小抽濕機,冬天的時候寧可自己在被窩里抱著瓶熱水瑟瑟發(fā)抖也不愿買個暖爐,全是因為過了今年就不知道明年會在哪里,說好聽點是一直在路上,說可憐些,就是從來沒有找到過停泊的港灣。孤單、寂寞,覺得自己形單影只是當然的事情,矯情起來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斗過嘴,流過眼淚,受過傷之后再把自己拼接起來,紛擾煩憂的原因各種不同,但那些平靜的時刻,往往和食物有關系。比如生日的時候朋友帶我去爵士酒吧,讓主唱特別為我獻歌一首,我喝著Sangria,慢慢就溫暖起來,開始跳奇怪的舞,唱走調的歌。比如事業(yè)遇到挫折又和男朋友吵架的時候,姑娘們來我家做法式大餐,長棍面包切開加上蒜蓉去烤,香檳倒進杯子里再在杯沿加上一顆草莓,巧克力蛋糕在烤箱里慢慢膨脹起來,滿屋子的黃油和牛奶香氣里,連日來上上下下的心也終于安穩(wěn)了。再比如想念家鄉(xiāng)的時候,就開始想到春節(jié)時那一桌桌好菜,奶奶偕同家里所有的女眷們提早半個月開始準備,到了大年夜,廚房更是成了奇妙的魔法場所,墻角堆著的大白菜土豆凍肉變成一盤盤一碗碗美味佳肴,吃得手指頭和胃里全是油花兒,成年人們忙著推杯換盞,孩子們則念著壓歲錢和煙花,那時候的我還會吃著大白兔奶糖聚精會神地看春節(jié)晚會,拼命努力要挨到零點鐘聲敲響的那一刻,邊上的大人們抽著煙吃著炒花生米玩斗地主和八十分。
好像過去了很久很久,又好像近在眼前。
老家的年夜飯菜單年年都不會變,雖然爺爺每年親自設計加彩排,邀請叔叔伯伯姑姑嬸嬸來討論和試菜,最后那筆龍飛鳳舞的字寫出來的菜單分發(fā)到我們小孩子手里,我們還是只記住了水晶肴肉和白切門腔,三黃雞和烤鴨,百葉結紅燒肉和熏魚,大煮蝦仁干絲和壓軸的韭黃春卷與八寶飯。三黃雞肉質柔軟嫩滑,脂肪豐滿卻不油膩,肉的紋理間有嚼勁卻不會老,我最愛那滑膩膩的雞皮,好在那時候也沒有脂肪肝的概念。夾一塊三黃雞,看那尤帶粉紅的肉質,蘸加了大蒜的醬油,放進嘴里,滿嘴的豐腴有點兒像十月份吃陽澄湖大閘蟹時候滿口膏油的快感。還有赤油濃醬的紅燒肉,醬濃汁厚,糖豐色重,每一塊肉都有晶瑩剔透的肥脂,還有色澤紅亮的肉皮。我是最喜歡吃那層皮的,勁道彈牙之外,還有脂肪特有的細膩口感,現(xiàn)在想來我生得如此白嫩,大約和小時候攝入了很多膠原蛋白脫不了干系。那一瓦罐的紅燒肉里面,百葉結和鵪鶉蛋都是留給我們小孩子的,這些平時毫不起眼的食物,吸收了肉的汁水,簡直像脫胎換骨一樣,入口滿滿都是鮮味。酒足飯飽之后還要喝一大鍋湯,里面放著各式肉丸,撒一把菠菜和香菇,咕嚕嚕下去一排嬸嬸親手包的鮮肉蛋餃,如果春節(jié)在二月中的話,就能夠再放一棵鮮嫩卓絕的春筍,整鍋湯的味道都飄逸靈動起來,我們吃得滿腹油水,但還是忍不住抱著舊瓷碗,呼嚕呼嚕喝上兩碗。
過年的時候家里總是放著糖果盤,花生瓜子是少不了的,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花生糖、牛軋?zhí)呛徒饚徘煽肆?。德芙在那時候是稀罕物,每次拿出來的時候,奶奶總特意在我口袋里裝幾個,生怕我搶不過別人。煤氣爐上用一絲小火煨著的紅燒羊肉砂鍋也是不能少的。我工作之后有一陣子在內蒙古出差,上好的羊肉,毫不修飾地下到鍋里去,再呼啦啦撈起來,蘸上點辣椒油就風卷殘云般吃下肚去,雖然肉質極好,但豪邁的作風卻讓我頗不適應。而那個童年砂鍋里的羊肉則是精致而內斂的,羊肉連著皮和骨,加上八角,料酒,醬油,蔥,姜,最后再放上紅白蘿卜,燉得皮肉都酥爛,整個房間就被霧蒙蒙熱騰騰的香氣所感染,每位披著雪花穿著冷風進來的客人都會得到一小碗羊肉,切點兒蔥花,趁熱吃下去,再來一杯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舍得喝的西湖五月的龍井茶,大人們身子暖了,話匣子也打開了,把過去一年企業(yè)效益不好孩子考中學不爭氣的苦惱都吐出來,我們小孩子在周圍故作殷勤地端送點心和水果,為的是能聽到些八卦趣聞,還想摸摸大人們揣著褲兜里的紅包厚不厚。
這種喜慶一直要持續(xù)到正月十五之后,然后便開始面對冰箱里滿滿當當?shù)氖o埵2税l(fā)愁。牛舌,鹵味,素雞,四喜烤麩,牛肉羊肉豬肉魚肉,全都剩了下來。之后好長一段時間都下陽春面吃,再燒一個荷包蛋,從已經冷卻成凍的剩菜里挖一塊紅燒大排或者紅燒鯽魚,鋪在那碗清淡爽口的面上,一直等到窗戶上貼著的喜字被春雨褪去了顏色,而糖罐子也慢慢見底。
我好多在國外的朋友都成了大廚。學外語,選課,打工,派對,拍拖,度假,這些當然都是必修課,但無論是圣誕節(jié)紅色綠色裝扮的圣誕老人和墻角裝著許多閃閃發(fā)亮的小彩燈的圣誕樹也好,復活節(jié)大街上打扮成兔子派發(fā)巧克力彩蛋的推銷員也好,或者萬圣節(jié)的南瓜味布丁以及酒吧里的僵尸木乃伊芭比娃娃和蜘蛛俠也好,它們都是喧囂的,熱鬧的,花花綠綠的,總讓人有些來來去去終究會從指縫間溜走的惆悵之感。熱鬧都是別人的,我什么都沒剩下。每次看曾經游學的照片,那么親近睡在一個被窩里,喝醉的凌晨相攜著小心翼翼走下積雪的山坡,哭著笑著摟在一起說著體己話就忘記時間的朋友們,也呼啦啦一下就三年再也沒有見過,再也沒有擊掌和擁抱。出門在外哪怕萬事打點的再妥當,也沒有在家里那種妥帖感,心里踏踏實實安安定定的。
我在法國的第一個月過得頗為快活。埃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道,凱旋門,我去拉丁區(qū)尋找薩特和波伏娃寫作的咖啡館,去畫家小巷和年輕畫家攀談再拿到他們慷慨贈與的畫作,等到雪下起來,便去塞納河邊拍照,從鐵塔下面一直走到圣母院附近,雪花由天而降落在我手中,有個絡腮胡子的年輕人邀請我去小酒館喝一杯茴香酒暖暖身子,還互留了電話號碼。但春節(jié)越近,就越焦躁不安起來。還留在國內的朋友一個個開始計劃回家行程,我看到他們在網上曬機票,還有給爸爸媽媽開好的兩個星期十四天一日三餐的菜單。已經回到家的朋友則不停地曬同學朋友聚會的照片。那幾天睡著的時候,不由得就夢到往年年夜飯桌上的那只烤鴨,黃澄澄的外皮,脂肪被逼得只剩下薄薄一層,外脆里嫩,油脂豐沛,鴨骨架熬湯,加上粉絲,冬筍,鴨胗鴨腸,饞得我流口水流到醒,醒來去餐廳吃咖啡陪干巴巴的長棍面包,還有冷牛奶加巧克力燕麥片,吃著吃著就望著窗外一片白皚皚的雪景悵然若失起來。
突然就知道了“鄉(xiāng)愁”二字是怎么寫成的。
春節(jié)在法國當然是不放假的,但好在哪兒都有中國人,學校里還有十來二十號人,原本計劃好一人一個菜下廚,大家各自都寫了菜單:菠蘿咕嚕肉,干炒牛河,福建炒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似乎每個人都要秀一秀自己的看家本領。結果大家每天上課寫作業(yè)喝酒跳舞,連組織者自己都沒了心情,于是改為火鍋聚會。買了一大袋肥羊,肥牛,芝士包心丸,香菇貢丸,韭菜豬肉水餃,午餐肉,金針菇,還有必不可少的老干媽和豆瓣醬,由最老實能干的江蘇男人從遙遠的中國城背回來。那天還有學校里的另一場酒會,于是不到四五點鐘,周圍的法國同學開始看手表,發(fā)短信,而我則在教室里看著人人網,新浪微博,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短信直播,再在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群發(fā)了一條新年祝福。
我還記得那天的火鍋宴,十來個中國人在遙遠的異鄉(xiāng),圍坐在廉價的電子爐前,守著一鍋咕咚咕咚冒著氣泡的食物。當時大家才認識不久,也沒有深交,有些話題說起來未免尷尬,突然四目相對又覺得別扭,于是說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吃,快吃,多吃點兒”。最穩(wěn)妥的話題還是大家各自家鄉(xiāng)過年的習俗,有的地方貼春聯(lián),有的地方放鞭炮,有的地方要在兜里裝滿瓜子花生糖走街串巷去拜年,說著說著就熟絡起來了,忍不住去山下的超市買了紅葡萄酒當老白干,一醉方休。玻璃杯子里放著龍舌蘭,一口下去,似醉非醉,似夢非夢間,仿佛看到家里的爺爺正端著碗熱湯出來招呼大家喝了解酒,肚子已經吃得滾圓,但還是等著吃那甜膩的八寶飯,香味那么厚重,我平日里絕對吃不下這些人造的甜膩,但節(jié)日的時候好像就多出了一個胃,專門裝這些讓人充滿罪惡感的食物。吃完年夜飯還要放煙花,我們家就買一個小的,意思意思,然后就站在陽臺等著看隔壁有錢人家放那些個大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鋪陳得漫山遍野,一會兒放出來一個桃心,一會兒放出來一個五角星,如此簡單的快樂就能讓全家人大呼小叫,手舞足蹈。
我醉醺醺地吃著已經涼掉的肥牛,聽著遠處另一個派對里傳來的喧囂,有種不知身在何處的迷茫。
工作之后倒是年年都回家過年,因為少了寒假暑假,一年也確實只有這么一個機會可以回家。但是爺爺奶奶也好,外公外婆也罷,身體狀況都大不如前,再也不能一個人指揮若定操縱全家人忙活出一桌二十幾道菜的盛宴,年夜飯便改在酒店吃,是遠近有名的海鮮酒樓。
我去年吃的年夜飯是二十多年中最豐盛的,清蒸石斑魚,蒜蓉蒸扇貝,清炒河蝦仁,香煎鵝肝。伯伯特意買了條中華煙去廚房敬了一圈,所以上來的料都是上好的,魚肉鮮美,鵝肝肥嫩,牛扒紋理清晰,五分熟的滋味恰到好處,蒜蓉的貝惹味,芝士的蠔香醇,石鍋蟹粉豆腐煲鮮味里帶了麻辣,五花肉則肥的入口即化,瘦的韌而酥口,爆炒的菌菇里面帶了鐵板的熱氣,沸沸揚揚鬧鬧騰騰地就上了桌,家里的姐姐們嫁了人,都去婆家過年了,家里的哥哥一個個帶了女朋友媳婦回家,搶著點好的點貴的,一個個豪氣地拍出信用卡大有舍我其誰的氣勢,我也從香港買了上好的香檳和勃艮第白酒回來,終于不用再喝自制的米酒和桂花酒。酒過三巡,突然覺得難得過一個高端洋氣的春節(jié),怎么能再吃八寶飯和春卷呢,于是又有哥哥自告奮勇打車去巴黎貝甜買回來草莓蛋糕,雖然是冬天,但草莓顆顆碩大飽滿,裹挾著春的氣息,陷在松軟的奶油中若隱若現(xiàn)。
吃完年夜飯,當然煙花爆竹是不能放了,再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不但沒有我最喜歡的陳佩斯朱時茂,趙本山和小沈陽也沒有了。我媽在ipad上一邊玩八十分,一邊幫我計劃著接下來的幾天吃什么。外婆是做飯的一把好手,她擅長利用生活中的食材,比如六月河塘里的荷葉和蓮藕,十月枝頭飄香的丹桂,我小的時候她最講究什么季節(jié)吃什么菜,比如夏天就是要吃西瓜,秋天吃蘋果,再接下去吃金桔,冬天的時候吃蘿卜,后來大棚里一年四季的菜都能吃到了,她還是固執(zhí)地拒絕反季節(jié)食品,覺得草莓紅得虛情假意,西瓜也甜得別別扭扭。外婆生病后,媽媽繼承了她的衣缽。我媽的特長是新時代擅長吸收新知識,自從家里買回來烤箱后,她把核桃布朗尼蛋糕,巧克力槭風蛋糕,蘋果派,葡式蛋撻都玩轉于股掌之間。
早早知道我要回家,冰箱里已經是她去超市進口食品專柜買回來的新西蘭牛奶,法國黃油,比利時黑巧克力,澳洲牛扒,新奧爾良烤翅粉,連做沙拉用的火箭菜,烤羊排用的迷迭香,提拉米蘇用的咖啡酒都一應俱全。
我每天早晨在滿屋子牛奶和黃油的甜膩中醒來,伴著咖啡機里牙買加咖啡豆的聲音,還有用平底鍋煎熱香餅時面粉漿慢慢凝固起來的聲音,剛坐到餐桌前就有一塊輕乳酪蛋糕放在盤子里,楓糖漿和草莓醬已經擺在桌上。我每天不重樣地吃著蛋糕和曲奇餅干,再每天心懷罪惡地做著仰臥起坐和俯臥撐,媽媽依然想著要慰勞我的胃,于是連餅干也做成圣誕樹或者姜餅小屋的形狀,弄出草莓的,肉桂的,巧克力的各種口味。
“還有什么想吃的,盡管說”。她終于放下打著蛋液的手,問我。
“我想吃小米粥和蘿卜干,還有毛豆炒雪里蕻,肉松和皮蛋”。我脫口而出。
媽媽突然就愣了:“就這些?我還等著給你做些好吃的補補身子。甲魚要不要吃?大龍蝦?再給你做我剛從網上看來的芒果布?。俊?/p>
后來的幾個早晨,我每天醒來都聽到爐子上慢火熬粥的咕咚咕咚聲,面前一溜碟子,擺著蘿卜干,毛豆炒雪里蕻,皮蛋,寶塔菜,醬黃瓜,腐乳,粥熱騰騰盛到碗里的時候,我媽還不忘在里面加一勺肉松。我老家的蘿卜干可是特產,腌的時候絕不吝嗇鹽巴和香油,蘿卜本來就香脆,腌完之后再加了種韌勁,剛柔并濟,吃一塊蘿卜干,趁著滿嘴香油的時候呼啦啦喝兩口清香的小米粥,真是絕配。皮蛋蘸點醬油吃,還要照上海人的慣例加些糖,一筷子加開,蛋黃流出來,半透明的皮吃進嘴里鮮美,厚重的蛋黃吃進嘴里醇郁,是兩種不同的味覺享受。雪里蕻熱熱地炒出來,又咸又香,毛豆又脆又韌,再加上那些不同類型的醬菜,新鮮蔬菜加了油鹽醬醋,百種味道九曲回腸地蘊含在里面,直等到吃碗清粥就全部勾起來。我每天都添了一碗又一碗粥,直把我媽看傻了。
一家三口窩在被窩里不拘形象地吃瓜子話梅,呼嚕呼嚕喝粥,再吃些家常小菜,有的時候嘴巴饞,干脆把水晶肴肉和三黃雞買來空口當零食吃,我媽吃我從香港和法國帶回來的黑巧克力,鵝肝醬,覆盆子曲奇,我就吃她自己做的芝麻花生糖,比商場里買的更多芝麻,吃完整張嘴都黑乎乎的。天氣冷,但開了空調又覺得干,就開電熱毯,再人手一個湯婆子捂腳。被窩里暖烘烘地像藏了一個春天,遇到迫不得已要下床的時候,就使喚我爸,去泡杯檸檬茶,去拿些山楂干,索性再削幾個蘋果梨子橙子,在床頭柜上擺一桌美食盛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還是在一次次重播中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還有那些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連續(xù)劇,慢慢地,就覺得過年的氣味越來越濃郁,越來越醇厚。
我媽笑我,生活條件好了,眼界寬廣了,鵝肝松露大馬哈魚子都吃過了,反而想吃清粥小菜。我笑著說,我走得再遠飛得再高,我的味蕾和胃還是老土的,還是那個二十五年前在江南水鄉(xiāng)長大吃著糯米青團和紅燒肉的胃,哪天你一做腌篤鮮,春筍一下,湯一滾,我保準二話不說,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給你飛回來,像兒時那樣,喝了一碗又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