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環(huán)
內容摘要: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不是吧”有兩種意義:揣測和感嘆。本文重點討論“不是吧”的嘆詞化,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其最基本的情感因素是“驚訝”,在具體的語境中還被賦予了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此外還從語義特征、語法意義及語用價值和語用特點等方面對“不是吧”進行了考察。
關鍵詞:“不是吧” 嘆詞化 驚訝
在日常的交際用語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不是吧”這句話,如:
(1)他的這種道歉難道意味著丟臉嗎?不是吧。他的這種做法反而是勇于改正錯誤的表現(xiàn),不是嗎?(《番禺日報》2014.1.6)
(2)甲:這支筆是小王的嗎?
乙:不是吧,他好像沒有一支這樣的筆。
(3)甲:聽說小李今天去北京了。
乙:不是吧,我早上還碰見了他呢。
(4)表哥看不過去說:“不是吧,跟一只狗搶食物吃,羞不羞人啊!”(《廣州日報》2014.2.22)
例(1)中的“不是吧”表明了說話人的否定立場和主觀態(tài)度,即不贊同“道歉意味著丟臉”這個觀點;例(2)中的“不是吧”表示答話人的一種否定揣測,并且從“好像”一詞可以看出,答話人的否定揣測沒有一定的根據(jù),語調低平;例(3)中的“不是吧”也表示一種揣測,但較之例(2),其揣測則具有一定的根據(jù)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答話人的“驚訝”之意,相當于“沒有吧”、“不會吧”;例(4)的“不是吧”則是一種感嘆,表明說話人很驚訝,完全不能相信某件事情竟然發(fā)生了,而且也流露出對聽話人的一種鄙視之意。
通過上面一組例句的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前三例中的“不是吧”由“不(否定副詞)/是(判斷動詞)/吧(語氣助詞)”三部分構成,“吧”去掉后基本不會影響句子的完整性,“不是”可看作偏正短語;這幾例中“不是吧”的意思比較實在,均表明了說話人的否定立場。但例(4)中的“不是吧”則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個固化結構,“吧”去掉后整個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不是吧”的意義比較空靈,除了表示“令人難以相信”的“驚訝”之意外,還帶有語境所賦予的其他情態(tài),需要根據(jù)具體語境來判斷,這將是本文的考察重點。為了方便敘述,筆者將前三例中的“不是吧”記作“不是吧1”,而將后者記作“不是吧2”,若無特別注明,下文中的“不是吧”均是指“不是吧2”。
一.“不是吧”的嘆詞化
現(xiàn)代漢語詞類豐富多樣,嘆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邢福義將其歸入副詞。劉丹青認為“嘆詞是詞類中最特殊的一類。它是唯一不與任何詞發(fā)生句法組合關系的詞類,它的功能就是沒有句法組合功能”,如“啊”、“哎喲”、“喂”等。但漢語中還存在著大量在形式上看起來不是嘆詞而實際上具有嘆詞功能的詞或短語,用來表示說話人的即時感性反應,并且在具體的語境中其功能凝固失去了原有的組合能力,如“我暈”、“我的媽呀”、“天哪”等,舉例如下:
(5)甲:來,這是你讓我?guī)湍銕У脑绮汀?/p>
乙:我暈!怎么放這么多辣椒啊。
(6)“喲,我的媽呀!你踩著我腳啦!”鳳嬌一聲尖叫,埋怨著擠上來的一位姑娘。(鐵凝《哦,香雪》)
(7)維爾談到這次“一箭三雕”的天文發(fā)現(xiàn)時,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天哪,這簡直太令人震驚了。”(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從形式上來看,“我暈”是一個主謂結構,“我的媽呀”是一個帶了語氣詞“呀”的定中結構,“天哪”是實詞“天”后面帶上了語氣詞“哪”,根據(jù)邢先生的劃分,這些語言單位是不可能歸入嘆詞的,但它們的確具有嘆詞的功能,故筆者比較贊同劉丹青的觀點,認為這些詞已經(jīng)嘆詞化了。
其實表感嘆的“不是吧”和“我暈”、“我的媽呀”、“天哪”等具有同樣的特點,如例(4):“不是吧,跟一只狗搶食物吃,羞不羞人啊!”在這句話中,“不是吧”表示說話人看到對方行為的即時反應,其語境功能也固定了,若換成“不是你吧”,其意義就變了。雖然有時可把“不是吧”說成“你不是吧”,但其擴展僅限于此,不能像表否定揣測的“不是吧”一樣進行其他的擴展。所以筆者認為表感嘆的“不是吧”已經(jīng)嘆詞化,是一個固化結構。儲澤祥、曹躍香對固化的定義是:“兩個或幾個緊挨在一起的語言單位,由于頻繁使用而化為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整體性的語言單位?!薄安皇前伞闭沁@樣的語言單位。
二.“不是吧”的語義特征及語法意義
2.1語義特征
為了凸顯“不是吧”的語義特征,我們首先來看一組例句:
(8)——“嘿,哥們兒,不是吧,我今兒早上6點就看見你在洗衣服了,怎么還沒洗完啊?”
——“我媽媽要來了?!保ā毒┤A時報》2005.2.7)
(9)鄭秀文形容自己變成大肥妹后,第一次照鏡子就驚叫:“不是吧!我真是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肥成這樣,都成300磅了!”(《江南時報》2001.5.15)
(10)網(wǎng)友發(fā)言:不是吧,法國居然還給老人家發(fā)旅行支票?在國內,老人家要是想療養(yǎng)一次,休息一下,不僅費用高,而且可去的地方又不多,各種適合老人的軟硬件服務也不夠。(《廣州日報》2013.7.30)
例(8)是中午發(fā)生在男生宿舍的對話,“不是吧”體現(xiàn)了其中一人對另一人洗衣服從早上6點洗到中午這種行為的“驚訝”;例(9)是鄭秀文對自己體重的“驚訝”;例(10)是網(wǎng)友對法國老人福利的“驚訝”。通過以上例句,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每一例中的“不是吧”都帶有簡直令人難以相信的“驚訝”之意,所以“不是吧”的基本語義大致可概括為“我簡直不能相信”。但在不同語境下,“不是吧”還可能帶有其他的情態(tài)意義,如:
(11)女:你睡不著覺可以給我打手機呀。
男:給你打手機不是更睡不著了嗎。跟你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女:不是吧,你忘了,你不經(jīng)常是給我打著打著電話就打起呼嚕了嗎?(《京華時報》2006.6.13)
(12)甲:我不在家,改天吧?
乙:不是吧?瞧你小氣的,怎么跟上大學時一樣呀,算了。(《京華時報》2006.11.28)
(13)甲:這廣播里是誰在唱歌啊?
乙:不是吧,五月天的歌都聽不出來!
例(11)是一對情侶打電話的內容,當男友極力以甜言蜜語討好女友時,女友的一句“不是吧”立馬戳中了男友的“謊言”,使得對話的甜蜜場景瞬間尷尬起來,同時還體現(xiàn)了女友的埋怨心理;例(12)中的乙本來是想到甲家蹭飯的,不料遭拒絕,心中難免有一種失落,且有種瞧不起甲認為甲很小氣的意味,這兩種雜糅在一起的情感就是通過“不是吧”體現(xiàn)出來的;例(13)的“不是吧”則露出答話人對問話人的鄙視之意,鄙視其落伍不懂時髦。
2.2語法意義
嘆詞化的“不是吧”可以單獨成句,也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作為句子的外位成分,如:
(14)不是吧!說曹操,曹操就到!
(15)“捏泥巴?不是吧,這幼兒園小孩的玩意!”我說道,老師笑了笑。(《番禺日報》2013.7.22)
“不是吧”單獨成句時,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用法,如:
(16)昨天下午1時,阿Sa與陳偉霆從鄭州返港,兩人并肩步出機場后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媒體包圍。這對新晉情侶本來無意受訪,但最終還是大方合照,其間陳偉霆還親熱地搭著阿Sa肩膀。當記者大喊“吻她”時,阿Sa笑說:“不是吧!”(《京華時報》2010.10.12)
該例中的“不是吧”除了有驚訝之意外,還有委婉拒絕的言外之意,使得提出該請求的記者不那么尷尬?!安皇前伞钡倪@種用法是比較少見的,在檢索到的語料中只此一例。
三.“不是吧”的語用價值和語境特征
3.1語用價值
3.1.1表達的簡潔性
相較于“我簡直不能相信”,“不是吧”的表達顯得更為簡潔,比較下面一組例句:
(17)a.不是吧,這是你,一下子沒認出來啊,這也太美了吧,你讓我們這些女生情何以堪啊。(《信息時報》2013.4.21)
b.我簡直不能相信這是你,一下子沒認出來啊,這也太美了吧,你讓我們這些女生情何以堪。
例句b是“我簡直不能相信”對“不是吧”的替換,“不是吧”表達的簡潔性是顯而易見的,體現(xiàn)了語言運用的經(jīng)濟原則。
3.1.2隱含意義的豐富性
(18)“不是吧,這么貴!”連續(xù)幾天下午,在虎門市場葉菜攤位老板謝叔的檔口前,幾乎每位光顧的市民都要如此抱怨……(《廣州日報》2013.4.11)
(19)不是吧,博覽會沒東西好看嗎,買門票進來就為話費充值?(《廣視新聞》2010.8.28)
例(18)的“不是吧”除了表明市民難以相信菜價如此之貴以外,也表露了市民對物價一路飆升的抱怨;例(19)中的“不是吧”一方面體現(xiàn)了說活人對人們買門票進去充話費這種行為感到驚訝,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說話人的疑惑,希望有人能夠為此現(xiàn)象作出一定的解釋??梢姟安皇前伞背俗罨镜摹绑@訝”之意外,還有一定的言外之意。
3.2語境特征
由于“不是吧”偏向于口語,所以基本不出現(xiàn)在正式的對話場合中。通過觀察相關語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是吧”有如下特點:
1.使用者多為年輕人群體,中老年人及兒童很少使用。如:
(20)不是吧。你不是說要自殺吧。(《江南時報》2003.3.20)
(21)不是吧,作業(yè)明天就要交了,你還沒寫?。ù髮W生對話)
2.多出現(xiàn)于一些和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大眾時報中,一些娛樂頻道、綜藝節(jié)目的人物對話也會用到“不是吧”,如:
(22)主持人:歡迎您。這個掌聲是不是讓你想到了諾貝爾的獲獎現(xiàn)場的那份熱烈?
克魯格曼:不是吧,那他們的鼓掌是瑞典式的,而你們是中國式的掌聲。(中央電視臺《對話》2009.6.15)
(23)主持人:話筒給旁邊這位女士,你有一個雅號,叫楊箕一枝花對不對。
觀眾:不是吧。(中央電視臺《鄉(xiāng)約》2008.12.20)
3. 當所獲得的消息非常令人震驚時,人們一般都會使用“不是吧”來表達自己的極度“驚訝”,如例(17(a)),當林志穎變身“宅男女神”這個爆炸性新聞在網(wǎng)絡上流傳開來時,眾多粉絲紛紛在網(wǎng)上評論,“不是吧”就體現(xiàn)了粉絲對林志穎男扮女裝美艷妝容的難以置信。
4.手機短信中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不是吧”,例如:
(24)甲:XX又忘了鎖寢室的門,結果被阿姨發(fā)現(xiàn)訓了一頓。
乙:不是吧!她怎么總是這樣啊。(筆者收到的短信)
四.“不是吧2”和“不是吧1”的區(qū)別
前文已提及“不是吧1”和“不是吧2”是有區(qū)別的,為了方便人們更好的理解“不是吧”的意義,筆者認為對二者進行區(qū)分是有必要的,那么它們到底有何區(qū)別呢?現(xiàn)我們將進行如下區(qū)分:
1.從語音上來看,“不是吧1”整體上比“不是吧2”的語調要低,因為前者作為揣測用語,在說話依據(jù)不充分的情況下,說話人一般都會采用低平調來表明自己的觀點或立場,以顯示自己的謙和或文明禮貌,這樣也有利于會話順利進行;而后者主要表示一種驚訝的情感,音調自然要高,同時“不”的音拖得較長且重讀。如:
(25)甲:這張海報是張華畫的嗎?
乙:不是吧,我聽說是李麗畫的。
(26)不是吧,你有沒有搞錯,明明是你約我吃飯的,你現(xiàn)在又不去了。
例(25)的“不是吧”語調低平,表現(xiàn)了說話人的謙和態(tài)度,符合禮貌原則;例(26)中“不是吧”的語調很高,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驚訝之外的憤怒之情。
2.從語匯上來看,“不是吧1”可以進行成分擴展或添加,如例(25)可以擴展為:
甲:這張海報是張華畫的嗎?
乙:(應該)不是張華畫的吧,我聽說是李麗畫的。
擴展后句子的意思不變,但“不是吧2”則不能進行擴展,也無法擴展。
3.從語法上來看,二者都可以單獨成句,也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當作為句子的一部分時,“不是吧1”可以充當句子的主干謂詞性成分,而“不是吧2”只能充當句子的外位成分。例如《京華時報》:
(27)兒子,見到長輩要問好,知道嗎?你不叫人,別人會覺得你不懂禮貌。你是個不懂禮貌的孩子嗎?不是吧?(《京華時報》2009.6.22)
(28)致庸笑著逗他道:“小子,你的樣子大概連個正經(jīng)小二都不是吧,要是我猜得不錯,你倒像是店里燒火的!”(電視劇《喬家大院》)
(29)不是吧!他真的來了!
由于“是”本身是一個判斷動詞,所以“不(否定副詞)+是(判斷動詞)+吧(語氣助詞)”這個結構充當句子的謂詞性成分是可以的。
五.余論
現(xiàn)代漢語中“不是吧”的兩種意義并存,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嘆詞化了的“不是吧2”和沒有嘆詞化的“不是吧1”在語音、語匯、語法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經(jīng)過仔細揣摩,筆者認為“不是吧2”的意義受到了“不是吧1”的影響。雖然“不是吧2”的基本情感意義是表示驚訝,但仍然存有說話人些許的“疑惑”,說話人在使用“不是吧2”時一方面是想表達自己的驚訝、憤怒或抱怨等情緒,另一方面是想從對方那里獲得確切的答案,證實事件的可靠性,從以上例句我們都能體會到這一點。二者的這個相同點很可能與“吧”的使用有關,朱德熙認為“吧”可以用來“表示說話的人已經(jīng)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還不確定,提問是為了讓對方證實”。
以上只是筆者對“不是吧”作出的比較粗疏的解釋,希望更多的人能對其進行深入的發(fā)掘,以便更好地了解漢語事實,促進漢語的發(fā)展。
參考書目:
[1]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儲澤祥、曹躍香:《固化的“用來”及其相關的句法格式》,《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第2期。
[3]儲澤祥、金鑫:《固化的“一條龍”及其使用情況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期。
[4]劉林:《漢語語氣詞“吧”的人際功能》,《理論界》2012年第12期。
[5]劉丹青:《實詞的嘆詞化和嘆詞的去嘆詞化》,《漢語學習》2012年第3期。
[6]邢福義、汪國勝:《現(xiàn)代漢語》,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