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备嬖V我們,做事要注意積累,要堅持不懈。作文教學尤須如此。一個人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
教學生觀察,尋找素材,是提升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雖然每個老師都會告訴學生寫作素材就在身邊,但實際上學生卻不知道如何觀察。指導寫作,就要教他們學會觀察,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梢韵壬嫌^察理論課,根據(jù)觀察對象,選擇合適的觀察法,如:事物全程觀察法、定點換形觀察法、移步換形觀察法、事物整體觀察法、事物局部觀察法、由此及彼觀察法、追蹤尋跡觀察法等。再用理論指導實踐,每天的日記或指定觀察對象或?qū)W生自主選擇一種進行描寫,字數(shù)不做過多的限制。
可是,身邊的人、事、景、物畢竟是有限的,要擴大學生的視野,積累寫作的素材,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開展閱讀課,積累素材,是提高作文構(gòu)思訓練的第二步。
首先,正確引導,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
杜甫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一直堅信這是真理。于是,我根據(jù)學生所處年級、年齡特點,向?qū)W生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目,可以是名著,也可以是當前流行的文章。并建議學生讀后寫讀后感,從佳作中汲取語言精華、思想養(yǎng)料,開闊視野,積累素材,提高能力。
其次,廣泛閱讀,讓真情成為至勝的法寶
“親其師,信其道。”在同學們信服自己的老師推薦的是好看的,真正適合他們看的書之后,他們也嘗試著在日記中寫真人真事,訴真情實感,開始練筆。
長期堅持不懈的積累,學生腦子里的素材越來越多,寫作時自然不愁無話可說。于是,我嘗試著讓學生學寫創(chuàng)新作文。
在作文創(chuàng)新構(gòu)思訓練過程中,鼓勵學生突破思維定勢,豐富素材,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就如物理中常提到的當車停下時人們身體前傾的慣性一樣,人們的思維也存在定勢。比如:當問1+1=?時,人們往往會想到是2,實際上1+1=?有多種答案??梢允且粋€字(王),也可以是這樣的答案:一場考試+一個分數(shù)=一根緊繃的弦;一點沖動+一點不成熟=一個不小的錯誤……看到“流淚”,人們往往會想到悲傷之淚(親友離別、名落孫山、親人遇難)或喜悅之淚(金榜題名、親人重逢、獲獎)這樣的心理、情感之淚;其實,流淚還有非心理情感的因素,如嗅了洋蔥、眼里進了沙子;還有非人類之淚,如天下雨可看作是天在流淚,小狗被打,眼角有淚……如果學生寫作時擺脫不了思維定勢,素材面就會非常狹窄,容易出現(xiàn)題材雷同的現(xiàn)象;而如果能突破思維定勢,寫作范圍就大大擴展了,內(nèi)容自會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篇文章不僅要選材新穎,更應有高深的立意。為了在平凡中提煉出美,讓不平凡更惹人注目,使所選素材有一個高深的靈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升華素材,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如何培養(yǎng)呢?通過多種嘗試,我認為可以先讓學生從理論上知道想象的幾種常見的方式,如相似想象(形似、神似)、求異想象、發(fā)散想象,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去想象,然后每天布置一個想象的話題作為作業(yè),老師收集積累每個話題中的精典句子,再反饋給學生,這既給了寫得好的同學極大的鼓勵,又使學生明白了同樣一個話題有很多種思維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文章的立意也就不同。
一個階段訓練下來,同學們妙語連珠、精彩紛呈。如: “茫茫雪地上的一行腳印”,同學們想到“那是開拓者的足跡,他們改變了空白的世界”,“那是破壞者的罪證,他們打破了世界的安寧”;“畫圓”,同學們想到“畫圓時總是先定下圓心,才能把圓畫好,人生也如此,要想有一個完美的人生,必先確定一個奮斗的目標”,“筆心因為有了筆架的支撐與幫助,才把圓畫得如此完美,人們要做好一件事,也少不了朋友的幫助”……
勤于練筆,讓寫作成為持久的習慣是提升作文能力的至境。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我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用心去體會、品味、賞析。學會圈點批注,及時反思總結(jié),歸納心得體會,交流讀書經(jīng)驗。大部分學生們反映自己再也不怕寫作文了。他們開始了積極的練筆。
現(xiàn)在,看學生的練筆成了每天的享受,因為它們會把我?guī)нM一個無法預知內(nèi)容的文字世界,每天都會給我欣喜。這也使我明白,讓學生喜歡寫作,讓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并不是一件無法企及的難事,它是有路可循的,只要注意點滴的積累,只要每天堅持聯(lián)想與想象的片斷訓練,每周一至二節(jié)的閱讀課,相信小流一定能積成江海,學生的作文一定會錦上添花,在寫作的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劉純林,教師,現(xiàn)居湖北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