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花
【摘要】班主任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交流是發(fā)揮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xié)同作用的關鍵,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更應當注重溝通的方法及藝術,運用一定的語言藝術,堅持坦誠大方的態(tài)度,在合適的時間與地點與家長溝通,并學會換位思考,促進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性。
【關鍵詞】班主任家長溝通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06-02
“學校與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初級階段,各方面知識與修養(yǎng)都亟待提高,在教育過程中,只有教師與家長緊密配合,才能促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共同發(fā)揮二者作用,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取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也一直是教育者們研究和思考的重點。
一、選擇正確的時間地點
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是一次交流溝通能夠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也是保證家長與班主任之間能夠保證和諧關系的必要前提,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各種問題或者不順,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很少有人能夠心平氣和地與人交流,因此在每一次交流的時候,班主任都必須選擇時間地點,從而建立起正確的交流氛圍。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班主任應當事先與家長協(xié)調(diào)好何時進行交流,在決定對學生進行家訪的時候,先利用電話、手機等進行提前預約,選擇方便家訪的時間。若是在路上偶遇的情況下,班主任應避免當著別人的面數(shù)落孩子的缺點,尤其是就學生在學校的不良表現(xiàn)進行交流的時候,切忌在公眾場合闡述,以免導致家長在公共場合沒有面子,造成家長與班主任之間關系的冷漠。
二、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少,受到社會的影響較少,在接受知識以及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上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一般情況下差異并不明顯,而家長在生活習慣、性格特點以及文化修養(yǎng)上都是有著十分明顯差異的,不同家庭對孩子的寵愛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他們的護短心理十分明顯,不愿意承認孩子的問題與不足,認為一切都是別人家孩子的錯誤,再加上孩子本身一般情況下并不會主動地向家長承認自己的缺點,班主任客觀進行調(diào)節(jié)的時候,家長會認為這是班主任袒護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溝通無效,很容易造成雙方的矛盾。因此,在與孩子家長交流的時候,必須選擇最為恰當?shù)恼Z言,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使整個交流活動順利的進行。在這一點上,班主任在與家長就孩子的優(yōu)點交流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并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交流學生的缺點時,諸如與其他孩子鬧矛盾、作業(yè)沒完成等方面,班主任應當秉承著對孩子誠心賞識的態(tài)度,使家長感知到班主任對于自家孩子是認可的之后,再進行交流。班主任可以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可以說某某在動手能力上十分強,但是如果在課堂上遵守秩序的聽課,表現(xiàn)就更好了。先說出孩子的優(yōu)點,家長在知道孩子優(yōu)勢之后,也會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其他方面進行引導。
三、堅持坦誠大方的態(tài)度
由于家長性格、素質(zhì)、文化水平、修養(yǎng)等的不同,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家長性格較為沖動火爆,班主任如果一味重復孩子的缺點不足,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在與家長溝通時,班主任一定要秉持坦誠寬容、實事求是、坦然大方的態(tài)度,對忠厚善良的家長,不可趾高氣昂,要讓家長感受到對他們的尊重;對于一些偏激傲慢的家長,也不能害怕、膽怯,讓其感受到人民教師不容侮辱的人格,在事實的基礎上,堅持以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與家長進行交流。同時在與家長溝通時,應注意觀察家長的神情,根據(jù)家長神情對用詞和語氣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尤其是向家長反映孩子的不足時,多數(shù)情況下點到為止即可,對于一些過分溺愛孩子的家長則應當心平氣和地與家長講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長配合學校教育。此外,班主任還應當學會傾聽,在與家長溝通時,多給家長開口的機會,鼓勵家長說出在教育孩子時的困惑,幫助家長尋找教育中的問題,與家長共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家長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關心、關愛,建立家長和班主任間和諧良好的關系。
四、學會與家長換位思考
小學生在學校進行集體學習與生活,班主任作為孩子直接負責的人員,不僅僅需要對孩子負責,保證孩子各方面的學習順利進行,更應當秉承著為家長考慮的角度,讓孩子順利的進行學習生活的同時,家長也可以安心。但有些班主任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二話不說的就要打電話讓孩子家長到學校中來,家長最為關心的是學生犯了什么問題,由于班主任并沒有說清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家長因擔心孩子由于年齡小出事故,無論是在干什么事情,都會急切地趕到學校,但有時實際上極有可能只不過是一些小問題,由于沒有考慮到家長可能忙于工作等方面的問題,極有可能給家長帶來其他損失,引發(fā)家長不滿。因此在面對孩子們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教師最需要做的并不是要家長立刻趕往學校,而是首先進行問題解決。比如在孩子之間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班主任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先進行問題解決,之后再與家長進行交流。在學生出現(xiàn)發(fā)燒、感冒之后,班主任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先把孩子送到醫(yī)院中,因為這個時候把家長叫過來,其實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只會讓家長空擔心。班主任最需要做的事情應該專注于問題解決,在看護好孩子的同時,盡可能的降低對家長的影響,確保家長能夠安心的工作,學會換位思考,使家長感受到老師體貼細致、認真負責的人格魅力,從而構建二者間更為和諧的關系。此外,國內(nèi)目前往往是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班主任才會約見家長,與家長交流的多是孩子的缺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給班主任和家長間的和諧友好關系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也應當積極地就學生的優(yōu)點、進步與家長交流,在學生取得進步或有突出表現(xiàn)時,通過電話、手機的形式告知家長,讓家長一起分享學生進步的喜悅。
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不僅僅是涉及到班主任與家長兩者之間的關系,要進行有效的交流,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成長。小學班主任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應當秉承著促進孩子成長、家長自身特點等等因素,通過選擇最為恰當?shù)姆椒ǎ辜议L在了解孩子成長的消息過程中,心平氣和的接受班主任的意見與建議,從而在更加積極有效的的方式下,通過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推動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欣麗.淺議小學班主任的溝通藝術[J].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7):172.
[2]姚倫.小學班主任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23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