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斯琴 吳香杰
(1.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yī)院臨床蒙藥劑部,內蒙古 通遼 028000;2.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yī)藥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蒙藥材石生懸鉤子為薔薇科植物石生懸鉤子Rubus Saxatilis L.的莖枝,蒙古名譯音為“哈頓-博日勒-吉根”,據(jù)文獻報道,部分地區(qū)作為蒙藥材“干達嘎日”使用[1]?!案蛇_嘎日”的漢語名珍珠桿,其來源較混亂。目前蒙藥用“干達嘎日”的品種多達5科14種[2];另報道有5科22種[3]。為擴大藥源及新資源的開發(fā)提供基礎資料,我們根據(jù)資料,對文獻[2]所述品種之一石生懸鉤子Rubus Saxatilis L.進行了性狀、顯微等方面的研究,為正確鑒別及使用該藥材提供依據(jù)。
1.1 實驗材料及試劑:藥材供試品于2011年7月采自興安盟五岔溝林業(yè)局,經鑒定為薔薇科植物石生懸鉤子Rubus Saxatilis L.。實驗所用試劑,乙醇、二甲苯、潘紅花紅、亮綠、水合氯醛、丙三醇、氫氧化鉀等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XSP-18A型顯微鏡(北京市科儀電光儀器廠);SQKC-ⅢA型生物制片快速處理儀(湖北泰康);ZMD-2自動磨刀機(青島海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C2X-DH-300-S-Ⅱ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賀德實驗設備有限公司);LZ-4012-2型回轉式切片機(金華市科迪電子醫(yī)療儀器廠);顯微成像系統(tǒng)(江光)。
2.1 性狀鑒別:本品呈方柱形或略呈圓柱形,長10~15cm,直徑0.1~0.5cm,外表淺綠色。有較明顯的四棱,每兩個棱脊間有個明顯縱溝。有的有節(jié),節(jié)上有枝痕及托葉。外被長柔毛,有時有皮刺狀剛毛。皮不易剝離。斷面不平坦,黃白色,皮部較薄,髓部較大,疏松,海綿狀,質胞,體輕,無臭,味甘,微辛[1、2]。
2.2 顯微鑒別
2.2.1 石蠟切片的制作:取材→固定→抽氣→洗滌→脫水→透明→浸蠟→包埋→修塊→切片→粘片→脫蠟→染色→脫水→透明→封片等步驟。一般的組織從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標本需要數(shù)日,但標本可以長期保存使用,為永久性顯微玻片標本。
2.2.2 莖橫切面特征:①木栓層為5~8層略呈長方形的木栓細胞組成,嫩枝在木栓層外有表皮層。②皮層薄壁細胞圓形,橢圓形,數(shù)層。③韌皮部較寬,韌皮纖維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且占韌皮部的大部分。④形成層不甚明顯。⑤木質部較寬,導管徑向排列。⑥髓部較大,薄壁細胞呈圓形,無髓空。結果見圖1。
圖1.石生懸鉤子莖橫切面詳圖
2.2.3 粉末特征:粉末呈黃綠色。①韌皮纖維較多,長棱形,細胞壁較厚,胞腔較窄,紋孔不明顯。②木纖維較多,較長,平直,胞腔狹長。③木薄壁細胞方形及略呈長方形,有的兩端稍尖,紋孔及壁孔明顯。④單細胞非腺毛較多見,壁厚,毛絨基部胞腔稍大,上部胞腔細長。⑤皮層薄壁細胞表面觀長方型,細胞壁稍厚。⑥導管多為具緣紋孔及螺紋;少有網紋導管。⑦韌型纖維較長,胞腔大,紋孔橢圓形。⑧木栓細胞呈多角形,壁梢厚。結果見圖2。
圖2.石生懸鉤子粉末特征圖
本實驗針對當前干達嘎日藥材在蒙藥中使用混亂現(xiàn)象,對其代用品之一石生懸鉤子的性狀,顯微特征等方面進行了鑒別研究。藥材粉末中所見的韌皮纖維、韌型纖維、非腺毛等可做該藥材的顯微鑒別依據(jù),本實驗的結果可作該藥材的性狀及顯微鑒別依據(jù)。
[1][2]朱亞民.內蒙古植物藥志[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587-588.
[3]羅布桑.蒙藥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