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重
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習(xí)俗,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紀(jì)念屈原,一說是紀(jì)念伍子胥。屈原才華橫溢,忠君愛國,但是卻屢遭讒言陷害,最終投江而死。人們?yōu)榱藢ふ摇⒓o(jì)念他而形成了龍舟競渡。這種說法反映的是人們的一種主動行為。紀(jì)念伍子胥的說法和屈原相反,是人們的一種無奈行為。據(jù)說吳王夫差逼迫伍子胥自殺,伍子胥恚恨,驅(qū)水為濤,以溺殺人。伍子胥因此而被稱之為濤神。成了神還殺人,而且是一些無辜之人,所以伍子胥這個濤神又是個惡神。
在春秋時期的卿相當(dāng)中,伍子胥的功勞成就都應(yīng)該算得上是佼佼者,他輔佐兩代吳王,打敗了比自己強(qiáng)大的楚國,幾近滅亡了心頭之患越國,使吳國一時稱霸天下。然而,人們稱贊那個時代的人,往往是管仲、范蠡,而伍子胥的名聲和他的才能功績卻很不成比例,那么,伍子胥為什么會成為惡神呢?
吳國和楚國是鄰國,也是敵對之國,相互間攻伐不斷。有一次,因為邊界糾紛,吳王僚派公子光帶兵攻打楚國邊城,攻克后凱旋歸來。伍子胥借此機(jī)會勸說吳王僚,說楚國是可以打敗的,應(yīng)該再派公子光帶兵攻打楚國。公子光卻對吳王說:“伍子胥勸說大王出兵攻打楚國,是為了給父兄報仇。我們攻打楚國未必能夠獲勝,我們不能為了替人報私仇而出兵。”古代將軍只有通過打仗才能獲得土地官爵等封賞,公子光卻勸吳王不要出兵,這有悖常理,所以,伍子胥知道了公子光有異志。因此,伍子胥尋找了一個名字叫做專諸的刺客推薦給公子光,自己到了鄉(xiāng)下隱居了起來。
五年以后,楚平王死了,他和秦女生的那個兒子名字叫做熊珍的做了楚王。吳國想趁著楚國國喪攻打楚國,結(jié)果卻被楚國出兵截斷了后路,軍隊不能回國。趁著國內(nèi)空虛,公子光就用專諸暗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闔閭一上臺,馬上把伍子胥召了回來,任命為行人,和他共同策劃國事。
闔閭九年(前506),吳國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對楚戰(zhàn)爭。吳國軍隊進(jìn)入郢都以后,從國君到兵士,都進(jìn)行了一系列獸性的行為。吳王住進(jìn)了楚王宮,大臣住進(jìn)了大夫之家,士兵在城中燒殺搶掠,郢都城內(nèi)到處是一片血雨腥風(fēng)。尤其是伍子胥,因為平王已死,他的兒子楚昭王又捉拿不到,就把楚平王的墳?zāi)雇陂_,拖出他的尸體,親自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挖開楚平王的墳?zāi)?,對尸體進(jìn)行侮辱,雖然這是吳王闔閭批準(zhǔn)的,《史記·楚世家》卻說這是因為伍子胥的緣故。
伍子胥因為仇恨的怒火太旺,已經(jīng)被燒昏了頭,燒的失去了理智。這對伍子胥名聲來說是一個致命傷,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不會被大多人所接受。在古代,這是一種非君子行為,在現(xiàn)代,這是一種心理扭曲的病態(tài)不文明行為。在《史記·吳太伯世家》中,記載著是伍子胥和伯噽都參與了鞭尸行為,為什么沒有人譴責(zé)伯噽呢?很明顯,伯噽是一個貪財賣主的壞人,是一個獻(xiàn)媚的佞臣,這樣的人所做的為人不齒的壞事罄竹難書,鞭尸這種事情發(fā)生在他身上根本就算不上是多大一事兒。而伍子胥竟然會和伯噽一道干出這種人所不齒的事情,真是應(yīng)了那句話:讓人怎么說他好呢?
古人講究恩怨分明,有仇必報,如果有仇不報,那就不能稱之為“君子”。但報仇雪恨,只能是針對活著的人,人死了,債爛了,仇恨也隨著帶走了,即便是帶不走,那也應(yīng)該讓他的子孫來還,無論如何是不能波及死人的,即便是這個人死有余辜也是如此。楚平王死了,應(yīng)該讓他的靈魂得到安息,即便是懲罰,也是應(yīng)該由地下的神靈來進(jìn)行。伍子胥要報仇,可以對著楚昭王(熊珍),不應(yīng)該對著楚平王。即便是到了后世,這種情況也不應(yīng)該發(fā)生。燕國的騎劫代替樂毅到齊國為將,他要挖開即墨城外齊國人的墳?zāi)?,以便瓦解齊國人的斗志,結(jié)果是引來了齊國人的同仇敵愾,田單一戰(zhàn)將他打??;劉邦為了打敗項羽,編造了項羽挖掘秦始皇墳?zāi)沟闹e言,惹得天下人痛恨項羽。當(dāng)時的形勢,天下人恨秦始皇恨的咬牙切齒,但劉邦的這個謠言一造,天下人照樣看不起項羽,為什么?這就是在古人看來,挖墳掘墓這不是人干的事情,何況是鞭尸!
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子胥當(dāng)年逃跑的時候,申包胥并沒有捉拿他。但是,當(dāng)伍子胥說要顛覆楚國的時候,申包胥說他一定保存楚國。為什么會是這樣?對于申包胥來說,楚王殺你的父兄,你逃跑,或者將來報仇,都可以理解,也符合當(dāng)時那個時代的君子所為,我不阻攔你逃跑,是盡朋友之義。但你要顛覆國家,我只能為國家盡忠。所以,當(dāng)伍子胥的鞭尸行為發(fā)生以后,申包胥派人對他進(jìn)行了譴責(zé),說:“您這樣報仇,太過分了!你原來是平王的臣子,親自侍奉過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這難道不是喪天害理到了極點嗎?”面對這樣的譴責(zé),伍子胥不敢正面回答,他說:我就像太陽要落山的時候走路,路途還很遙遠(yuǎn),所以,我只能“倒行逆施”。在這兒,我們清楚地看到,伍子胥的這種行為,就是倒行逆施。
后來,伍子胥又輔佐下一代吳王打敗了越國,為先王闔閭報了一箭之仇。但是,這個因為伍子胥冒死相爭才當(dāng)上太子的夫差,竟然賜給他屬鏤劍,逼迫他自殺了。夫差賜死伍子胥,當(dāng)然有政見不一致、伯噽從中讒言等原因,但他鞭打國君尸體(這在當(dāng)時為以下犯上)的行為,無疑也是原因之一?,F(xiàn)在有的文藝作品寫到夫差要殺伍子胥,直接罵他是“鞭尸賊”,這種揣測并不是一點兒也不沾邊,這說明伍子胥有這個“短”讓人家揭。
伍子胥被吳王賜死,臨死前他囑咐自己的門客說:“你們一定要在我的墳?zāi)股戏N植梓樹,讓它長大能夠做棺材?!边@話包含的意思是,等到我墳?zāi)股系臉淇梢宰龉撞牧?,吳國就會滅亡。他接著說:“你們要挖出我的眼珠懸掛在都城的東門樓上,來看看越寇怎樣進(jìn)入都城,滅掉吳國?!比缓笞詺?。吳王聽到這番話,大發(fā)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體裝進(jìn)了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
在對待伍子胥的問題上,民間也是敬畏并存,即不忘記他的功,也不諱言他的惡。
吳國人同情他,在江邊給他修建了祠堂,還把修建祠堂的那座山叫做胥山。但是,伍子胥又被稱之為濤神(又稱波神),常常在長江、錢塘江、舜江上為惡,傾覆舟船,溺殺過往旅客。老百姓只好在年年在伍子胥的忌日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便保佑江上安全。又相傳這天是端午日,在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rèn)為五月是個毒日,五日是個惡日,這天奸佞當(dāng)?shù)?,五毒并出,在這天的祭祀都是祈福祛惡。
后世有人自比管仲樂毅,實際上,伍子胥的才能功績一點不比這兩人遜色,為什么沒有人自比伍子胥呢?除了人們不愿意像他一樣得不到一個好結(jié)局,應(yīng)該和他的這個鞭尸行為有關(guān)。如此說來,伍子胥的鞭尸行為毀了自己一世英名。這種變態(tài)心理催生的非理性行為,不可能為人們所效法和贊賞。而他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被仇恨塞滿了頭腦,從而扭曲了一個正常人的心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