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紫燕
【摘要】雖然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但是我已深知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也是最最困難的就是作文教學,因為它不僅僅在卷面上所占分數(shù)最多,更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的重要尺度。本文根據(jù)農村中學的特點,結合作文教學實踐進行探析。
【關鍵詞】農村中學;作文教學
農村中學由于方方面面條件的限制,作文教學這么多年來一直進展不快,我所教學的這個中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校是一所離縣城較近的農村中學,教學水平在全縣農村中學中處于上游,但不管怎樣,農村中學由于經(jīng)濟、文化、風氣等原因,作文教學水平比城市中學偏低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這就導致了教師怕改作文,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教學效率低,學生作文水平低。
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象以提高農村作文教學的質量,針對這一問題我根據(jù)農村中學的特點,結合我這短短兩年的作文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農村中學生作文現(xiàn)狀
相對于城市里的學生而言,農村中學生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市學生比。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的貧乏,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相應地變小,學生作文感覺“無米下鍋”,也隨之出現(xiàn)了虛構內容,拔高意義的現(xiàn)象。有時為了考試許多學生就不得不編造,這樣的作文是難以情動人的。
拿我所教的七年級二班來講,每次我布置作文,學生都會有反抗情緒,不是抱怨寫不來,就是胡亂寫一篇上交。有一次,我布置了一個和“母愛”有關的作文,題目自擬,可以寫記敘文或散文,作文收上來一改,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都是以事例的形式來表現(xiàn)母愛,而事例就只有兩個:媽媽冒著大雨送傘和半夜媽媽照顧發(fā)燒的孩子。我開玩笑地對學生說:“我們班的同學有同一個媽媽”。
想想看全班72個學生,如果一大半的學生都是這樣對待作文,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而老師也越來越不愿意改作文。
二、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為什么農村的孩子到了中學寫的還是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爛得不能再爛的作文呢?對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問過很多次。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農村在發(fā)展上相對閉塞,農村中學生接觸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較差,可供閱讀的書匱乏,所以他們的作文內容虛假,立意不深,考試時背書上的作文。
第二,對農村的中學生而言,要重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低下跟他們的老師有很大的關系。部分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對寫作理論掌握較差。在上作文課時,他們忽視了學生作文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把作文課教成了純寫作課。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不從實際出發(fā),孤立地給學生大講寫作技巧,使學生本有的一點作文興趣,被高標準的寫作藝術所迷惑,灰了心,以后見了作文就頭痛,被迫寫出的作文不可能很優(yōu)秀。
第三,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也是造成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城市里的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較好的引導,而在農村,一般的父母對孩子的語文水平,特別是作文水平是不關注的。拿我班上來說,家長只會對我說:“老師,請你嚴厲地管教我的小孩,要打要罵都可以?!奔由习嗌狭羰貙W生較多,平時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只會在生活上對他們加以照顧,學習方面無法進行指導。
三、農村中學生作文教學如何走出困境
面對提高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的難題,我們需要采取因勢利導,對癥下藥的方法來解決。
1.寫真事、抒真情,寫出農村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其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真情。農村的世界雖然是樸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是能夠發(fā)掘出區(qū)別于城市的閃光點,比如:農村孩子從小頻繁接觸大自然,對農村的自然風光有著豐富的認識和深摯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汩汩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煙、曲徑通幽——這一切都烙上農村的印記,又能給以農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們抒寫真善美的基礎。
農村學生自有玩樂的地方,上樹摘果、下河摸魚、養(yǎng)鵝趕羊等給他們帶來深切的感受。在教學中,語文老師還應鼓勵他們體驗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農活,然后記錄下來,在老師的帶動下相互討論,在勞動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達到拓展范圍的目的,這樣一篇富有生活氣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產(chǎn)生了。
2.規(guī)范積累形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寫作文最怕的就是無話可說,我們要寫的東西從何而來呢?積累豐富的材料極為重要。圍繞材料積累的兩種途徑,我們可以確定兩種相應的積累材料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筆錄式。即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認識并通過書面形式來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閱讀啟示筆錄式。即學生通過閱讀相應的作品有所觸動,受到一定啟發(fā)。并且摘抄美句妙言,記下點評之心語。這一形式可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純文筆精華摘抄,一類是美文感悟積淀。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可以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并從中受到文學美育的熏陶,從而得到多方面的收獲。
但是農村中學每個學生的藏書畢竟是有限的,如何使他們有足夠的閱讀量呢?我們學校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級流動圖書館。即把全班師生的個人藏書統(tǒng)計起來,匯編一個目錄表,全班師生每人一份,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閱。第二,充分開放學校圖書室,滿足廣大學生的閱讀需求。第三,每周安排兩節(jié)閱讀課,并且要求一周寫一篇讀書筆記。第四,搞好??l(fā)放與報紙宣傳展覽工作,不斷為學生提供新鮮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這一系列做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累材料的廣闊天地。
3.改革評價方式,師生平等對話
作為一名學語文教師最苦惱的莫過于評價學生的作文了。我們把許多的時間花在了作文批改上,但實際效益卻是微乎其微。因為學生關注的是“優(yōu)、良、中、差”的等級或相應的分數(shù),而很少有人去讀讀評語,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就更不用說動筆修改等高層次的學習活動了。
因此作文的評價方式亟待改革,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語文老師都采取了一種名叫“作文互評法”的作文批改形式。我在班上也試行了一段時間,主要的步驟是:
(1)公開展示作文。把學生的作文全部展示在桌上,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翻閱,并規(guī)定每人至少看五篇他人的作文。事實上,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會被學生競相閱讀。其實,這就是在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當然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去偽存真、學長避短),為寫作打下基礎。
(2)要求學生每看完一篇作文,都要虛心地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真正分享他人的成功,同時又要認真負責地指出他人的不足之處。既可以大到布局謀篇,思想立意,也可以小到字詞、標點的運用,都可以發(fā)表評論意見。意見可以用鉛筆寫在同學的作文本上,也可以寫在其它紙上給他。同時教師也跟學生一樣,每天讀上幾本,既看同學的作文,也看同學的評定意見,以便隨時掌握班級的狀況。當然,老師也可以寫上自己的意見,師生同欣賞、共同評定作文,其樂融融。
(3)開展評定交流會。當學生對他人進行評定發(fā)生困難時,當本人對他人的評定感到困惑、有疑問時,當實施評定的學生與被評定的學生之間發(fā)生隔閡,意見難以統(tǒng)一時,怎么辦?可以展開交流大會。讓學生面對面,自由的、充分的開展交流、討論,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努力謀求與他人的意見相一致。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角色,而不是扮演指揮者、主宰者的角色。在這樣的交流討論過程中,學生能真正投入到活動中,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體現(xiàn)民主平等的精神。
總之,農村中學要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絕非易事,它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老師要立足于農村這一現(xiàn)實,提升自我,探求新路,引導廣大的農村中學生寫作文能有新意,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