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北緯28°,是一個神秘的符號。同處在這一緯度上的風水寶地有:自古“山頂有神仙”的張家界;隱秘詭異的浙江星宿古村群;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還有就是一條串聯起中國濃香、醬香型頂級白酒的釀酒龍脈。
在這條被坊間譽為釀酒龍脈的沿線上,幾條大河浩蕩東去,好酒如同珍珠鑲嵌在珠鏈般的龍脈上。
從地理學的意義上來講:如果以北緯28°線附近為軸心,中國的歷代名酒全都沿線一一清晰呈現:濃香型的代表瀘州老窖;醬香型的代表茅臺……淡淡的酒香從龍脈上彌散開來,上千年經久不衰。而龍脈的跨度穿越川、黔兩省,從龍頭的四川瀘州,一直延伸到龍尾的貴州仁懷。
實際上,在北緯28°附近,也正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qū)。從地理意義和人文因素上,龍脈沿線無論是在獨特的氣候、地形和土壤上,還是在水質、溫度和微生物群繁衍上,全都充滿著不為人知的神奇……
不出百里,必有好酒
解密瓊漿玉液產出之謎
在天府之南,川、黔兩省交界的崇山峻嶺中,包括長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在內的大江大河逶迤東去。在這片高山、河谷、平壩相間的地方,西有四川的瀘州、宜賓、古藺,東有貴州的仁懷、遵義、習水。從地理角度看,此地便是整個中國“白酒核心”的所在。
“酒核”之中,名酒匯聚,除了早已聲名遠播的瀘州老窖、茅臺、五糧液、郎酒外,還有本地知名的董酒、習水大曲、珍酒、鴨溪窖酒、尖莊大曲等。正可謂“不出百里,必有好酒”。
贊嘆之余,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國“白酒核心”其實是以北緯28°緯線為軸心分布的。借用風水學的話來講,這條緯線及其附近地區(qū)就好似中國的釀酒龍脈:龍頭是瀘州,仁懷是龍尾,而龍身則串起了宜賓、古藺、遵義、習水等地。
釀酒龍脈上名酒的種類之多,不單是在西部,甚至在全國范圍內也是罕見的。別的地方出好酒,往往是方圓千里一枝獨秀,比如晉中的汾酒、陜南的西鳳,但它們的風光之下都有難掩的寂寞——這自然就引出來一個千古話題:為什么龍脈之上好酒云集,普天之下無出其右?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多別具風味的瓊漿玉液?實際上,如果想要弄清這一切,首先還得從龍脈上獨特的氣候、地形說起。
釀造好酒,溫濕度是關鍵。北緯28°釀酒龍脈地處亞熱帶地區(qū),這里的氣候堪稱亞熱帶氣候類型的范本: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據著名歷史學者、四川瀘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馮健考證,即使在較為寒冷的唐宋、明清時期,川南、黔北地區(qū)的氣候仍然溫暖濕潤——今天的川南瀘州和宜賓地區(qū),還生長著一大片唐代的古桂圓林、古荔枝林。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桂圓、荔枝都是喜熱畏寒的樹木,它們能夠在這里歷經千年,長久繁衍,就足以證明當地氣候的溫暖、恒定。
此外,獨特的地形也是造成當地氣候恒定、溫度波動不大的重要原因。以瀘州老窖的產地瀘州為例,酒城瀘州地處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北、東、西三面被深丘陵遮擋,南部又屬大婁山北麓,地形較為封閉;再以貴州仁懷的茅臺鎮(zhèn)為例,它同樣也是深陷在山坳中和著名的赤水河邊——實際上,這種地形條件形成的小氣候潮濕、溫暖,尤其蒸騰的濕氣在一個個小盆地中氤氳醞釀,仿佛連空氣也是粘稠著的。
需要強調的是,濕熱環(huán)境非常適合釀酒微生物生長,容易培育出優(yōu)質酒曲。所以,無論是四川的瀘州還是貴州的仁懷,在這條龍脈線上制作出的酒曲,曲香撲鼻,有益微生物種類繁多,它們大量參與釀造,為釀制好酒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優(yōu)良的酒曲,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與此同時,它同樣也賦予了當地人“好酒善飲”的風俗。自古以來,濕熱的氣候容易孳生瘴氣,于是釀酒、飲酒便成為了生存的需要,“非酒不可以御煙瘴”,而酒道和酒文化自然應運而生。四川的瀘州、古藺、宜賓、貴州的仁懷……整個龍脈上的釀酒業(yè)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了大發(fā)展。北宋時期,詩人黃庭堅被貶到川南時也提到這一點,“老夫止酒十五年矣……恐為瘴癘所侵,故晨舉一杯”。
天生瀘州出好酒
好酒源自水、土、窖
北緯28°的釀酒龍脈,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qū)。獨特的氣候、地形和土壤、水質以及微生物群構建起了這片神奇的區(qū)域,它如同活化石般保存了中國濃香型白酒釀造的最高技藝。而此中的代表,則非千年酒城瀘州里的瀘州老窖莫屬。
瀘州老窖的產地瀘州古城,其實就昂首矗立在釀酒龍脈的“龍頭”處。瀘州古稱江陽,長江、沱江在城下交匯,自古以來便以出產好酒而聞名。關于瀘州和瀘州老窖,民間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諺語——天生瀘州出好酒。
越老的酒窖酒越好,除了優(yōu)良的酒曲、釀酒龍脈上的大氣候之外,好酒還取決于釀酒原料——水和糧食?!八司浦保c五糧液取岷江水、茅臺用赤水河水不同,瀘州老窖有兩個水源,一是龍泉井,第二個就是長江。
龍泉井位于瀘州城內鳳凰山麓,“鳳凰山秀,龍泉水清”,從古自今,龍泉井就是瀘州人釀酒、飲用的不竭源泉。經專家分析,龍泉井水呈微酸性、硬度適宜,口嘗微甜,富含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促進釀酒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糖化和發(fā)酵。
瀘州老窖沿用龍泉井水,但(井水)量遠遠不夠!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為釀酒帶來了優(yōu)質水源。瀘州段的長江水,水質非常好,加上沿途許多涌泉、飛瀑、清流匯入其中,使江水更加清冽。一江碧水,滾滾向東,保障了老窖釀造的用水需要。
與釀酒之水血肉相連的,就是被瀘州人親切稱為“有機原糧”的糯紅高粱。因為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等因素,早在宋代,瀘州就有了“蜀南糧倉”的美譽,當地盛產高粱、玉米、糯米等釀酒谷物,釀酒原料十分豐富。然而,物競天擇,在數千年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有機原糧在后來脫穎而出,最終成為當今中國最適宜釀造超高檔白酒的糧食品種。
有趣的是,瀘州有機原糧也是中國最“故土難離”的糧食作物,它深深眷戀著腳下肥沃的、發(fā)育于侏羅紀時代的紫色土壤。上世紀末,為了擴大它的產量,國內的農業(yè)專家嘗試著將有機原糧往別處移植,可即便離開瀘州短短數十公里,有機原糧也會馬上“水土不服”——減產、植株矮小等問題接踵而至,試驗了幾十次結果都不理想,專家們只好作罷。回頭想想,也許正是有機原糧的桀驁難馴,才保證了瀘州老窖獨一無二的品質。
仰賴天地化生,瀘州老窖血肉豐滿、精魄俱全,它之所以被認作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代表,獨領風騷,那一座座黃泥釀酒窖池是最后的關鍵。事實上,這也是瀘州老窖整個釀造過程中最神秘的所在。
瀘州老窖的窖池主要分布在瀘州市所管轄的江陽、龍馬潭、納溪、合江等地區(qū),百年以上的窖池達1619口,它們是瀘州老窖傳統(tǒng)釀造技藝一脈相承的物質依托。
“在別的地方,泥窖窖池的培育也不容易成功,具有不可復制性。”賴高淮說,“這跟瀘州特有的土壤環(huán)境有關。這里森林覆蓋率高,植被良好,土壤酸堿適度,丘陵、河灘土壤保水性良好,不會出現別處制作窖池時常見的‘缺水、老化現象,為白酒生產提供優(yōu)良發(fā)酵容器。比如瀘州最好的黃泥在五渡溪,色澤金黃,綿軟細膩,純凈到一粒沙子都沒有,黏性強,用五渡溪黃泥制作的窖池無須作防滲處理就能保水。這樣糧、水、曲入窖發(fā)酵產生的漿液不會外泄,而滲入窖泥中的水分又足以滿足微生物生命活動對水分和營養(yǎng)的需要。”
在窖池中經歷一番神功造化,釀酒原料發(fā)酵完成,再入甑蒸煮,美酒自然天成。如今,已有數座瀘州老窖窖池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譽為“國寶窖池群”。 試想,現在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的瀘州老窖酒和往昔帝王所飲同出一池,在懷古成風、返樸歸真、親近自然的今天,該是一番什么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