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月珍
目前語文教學中還存在“重結(jié)果,輕過程”、“重課內(nèi),輕課外”等教學失衡現(xiàn)象。所以要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必須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以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zhuǎn)變,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實現(xiàn)個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對語文教學而言,教學策略應該怎么定位?
一、創(chuàng)新文本,訓練語言
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是“語文”教學之根本。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學習語言?我們應該立足教材,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體驗語文,可以從“整體把握”到“品析感悟”再到“綜合實踐”,緊緊抓住語言這根線,將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精神熏染有機結(jié)合起來。
如《特殊的葬禮》第一課時初讀,先讓學生反復讀,再讓學生匯報抓住關聯(lián)詞“因為……所以……”,引導學生談談對課文的初步認識,使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內(nèi)容。重點教學時,讓學生通過看錄像、反復朗讀課文、對比朗讀感受瀑布的今昔,同時通過把自己當做游客、當做瀑布想象當時的情景等形式來學習語言文字。最后,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總統(tǒng)演說的情境,要求學生把自己當做總統(tǒng)對這場葬禮進行現(xiàn)場演說。這樣深挖教材,通過大量的言語實踐,使學生進入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體驗文本蘊含的感情。讓學生在對話、陶冶、表達的良性互動中,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品出情感,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二、注重探究,敢于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敢于實踐,大膽質(zhì)疑,獨立思考,發(fā)表與眾不同的意見,培養(yǎng)探究學習能力。
如我在教學《螳螂捕蟬》一課時,先讓學生大致閱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什么。然后讓學生分小組研究表演當時的情境,再全班評議,說說其中的理由。如學生演少年轉(zhuǎn)悠了幾個早晨,讓學生緊緊抓住“轉(zhuǎn)悠”這個詞來評議,明白少年的聰慧,他是有意要讓吳王發(fā)現(xiàn)。學生演少年讓吳王看螳螂捕蟬的故事時,要表演出少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樣,學生自主探究和實踐運用相結(jié)合,便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涵。總之,語文教師只要在自身語文教學中積極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jié),使學生不斷樹立問題意識、實踐意識、參與意識、開放意識,學生的學習就會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三、加強合作,多向互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發(fā)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合作學習方式指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合作從對方獲取有用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和能力上的提高。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改變課堂上天賦高的學生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表現(xiàn)機會的現(xiàn)狀,可使學生的思維更廣闊、更深入。
合作學習有很多方式:生生合作、小組合作、全班集體合作。最常用的是全班集體合作: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讓學生在爭辯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質(zhì)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例如:在教學《公儀休吃魚》這篇課文時,緊緊抓住公儀休愛不愛吃魚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辯論,引出學生不同見解并擺出自己的觀點。開始學生從淺層面理解:有的學生說他愛吃魚,有的說不愛,隨著辯論,漸漸地學生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有的學生說公儀休愛吃魚,但是他說不愛吃魚是為了不違犯國家法紀……辯論到最后,學生不由地感嘆原來公儀休是個清正廉潔的人啊。整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不做傾向性評價,營造了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保護了學生發(fā)表新見解的欲望和討論的熱情,使合作學習成為可能,學生的收獲也是深層次的??傊献鲗W習重思維參與,主要看學生的回答、提問是否建立在先前問題的基礎上,是否在同一邏輯線條、思維層面上,要使他們的合作學習激起其他人的思索,激起學生的自我需要和獨立思考。
四、掌握方法,學會遷移
布魯納說:“教育的核心是間接遷移?!痹谛抡n標下,語文遷移能力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遷移能力增強了,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情境中,能得到很好的運用,就會產(chǎn)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開放意識,拓展知識的空間遷移;指導學生透視知識要點,構(gòu)筑知識遷移的基礎;指導學生轉(zhuǎn)換思維方式,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飛躍。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教材中各類不同文體的文章,引導學生總結(jié)不同學習方法,用所學過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如學習古詩時,抓住全詩起畫龍點睛作用的關鍵詞,而后結(jié)合全詩理解詩意并體會感情。如教《池上》一詩,扣住一個“偷”字,引發(fā)開去:為什么說小孩去“偷”?他怎么“偷”的?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樣寫是表達了對孩子的喜愛之情。教會學生掌握這種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舉一反三,學習新的古詩,鞏固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學生由實踐掌握學法,到再實踐鞏固學法,再到遷移運用學法,從而以實踐感知和遷移運用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五、聯(lián)系生活,生活語文
陶行知宣稱:“生活即教育!”語文教學要生活化,語文教育要回歸生活,要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接壤,使語文教學突破“書本世界”的束縛而成為“生活語文”。
學習語文不應當只停留在課堂教師講解分析、學生洗耳恭聽的層面上,而應當尋找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jié)合點,使學習內(nèi)容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的生活充實學習內(nèi)容。例如在習作教學中,為了寫好一次生活體驗,我要求學生做一回保姆、當一回老師、當一次家、做一回盲人,這樣一來學生就有了生活體驗。有的說當盲人不易我們以后要尊重他們,有的孩子說爸爸媽媽當家不容易,我們要孝敬他們,幫他們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通過體驗習作會寫了,學生也就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觀察自然,認識社會,體驗生活,學會做人,提高語文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切實加強閱讀、探究、合作和學法的遷移,并把語文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才能讓學生參與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教學真正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