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紅波
摘 要:結合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介紹了就地冷再生基層施工質量的控制流程,分析了試驗檢測數(shù)據(jù),總結了工藝特點。
關鍵詞:瀝青;路面;冷再生;質量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0-0076-01
瀝青路面在自然環(huán)境和行車荷載作用下會逐漸老化,老化表現(xiàn)為表面干枯、脆化,進而出現(xiàn)裂縫和松散等病害。就地冷再生基層是指重復利用舊瀝青路面材料,根據(jù)強度需要加入新骨料,按比例摻配水泥和水,并由專用再生機械在自然環(huán)境中一次性完成材料的銑刨、破碎、拌和和攤鋪,壓實成型后形成新的路面基層。
1 工程概況
G108線漢中市佛坪縣西岔河至洋縣秧田(K1509+000~K1515+400、K1520+620~K1527+700),兩個路段全長為13.488 km,為山嶺重丘區(qū)三級公路,路基寬度8 m,路面寬度7.5 m。原路面為4 cm中粒式瀝青碎石,基層為水泥石灰綜合穩(wěn)定碎石,經過長期使用后,路面裂縫、車轍、坑槽、沉陷等病害較嚴重,急需進行大修。大修設計路面結構為4 cm厚AC-16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同步碎石封層+20 cm厚現(xiàn)場冷再生基層,其中冷再生基層銑刨舊路12 cm,新添加碎石8 cm,要求7 d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2.5 MPa。
2 施工工藝
就地冷再生基層施工主要采用維特根WR2500S冷再生機對原路面進行翻松冷破碎,并摻加水泥、碎石進行拌和。維特根WR2500S冷再生機發(fā)動機功率為500 kW,銑刨鼓下共有216個銑刨刀頭對舊路面進行連續(xù)破碎,最大銑刨作業(yè)寬帶為2.5 m,最大銑刨深度為30 cm。銑刨深度通過電子測感器直接由操作室電腦控制。外摻加水量通過操作臺電腦設8個開關控制16個噴頭,精確控制加水量和水的噴灑寬度。
2.1 攤鋪及穩(wěn)壓碎石
碎石運至施工現(xiàn)場后,按照施工用量分段卸料,按虛鋪厚度掛線攤鋪,平地機配合人工整平。用12 t光輪壓路機穩(wěn)壓碎石,使碎石層平整穩(wěn)定,以利于水泥均勻攤鋪。
2.2 攤鋪水泥
試驗室配合比水泥含量為5%,考慮現(xiàn)場攤鋪損耗因素按5.5%控制,提前制作水泥用量計算表,便于現(xiàn)場準確控制水泥劑量。攤鋪前,先丈量路面,按計算表用石灰打出縱橫方格,每個方格對應一袋水泥,明確攤鋪面積。人工鋪平水泥時,要保證水泥分布均勻、用量一致,水泥攤鋪長度保持在冷再生機前方100~150 m,避免過長受行車或氣候變化而影響水泥劑量造成水泥損失。
2.3 冷再生機施工
路面設計寬度為7.5 m,實際半幅施工寬度為3.7~4.5 m,冷再生機需要來回進行2遍,行走速度控制在5~8 m/min。為了保證厚度指標,冷再生機下刀深度控制在22 cm。接縫部位要利用刀頭的便利條件,實現(xiàn)垂直對接,保證接縫質量。冷再生機在銑刨、拌和過程中,推動前方固定相連的專用水車前進,由水車通過水管為其同步加水,配合最佳含水量比為5.8%.施工前,先測定舊路面含水量,根據(jù)所測定的含水量確定冷再生機摻加水量,一般在4%左右。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氣溫,中午11時到下午期間,摻加水量提高1%~2%,確保在最佳含水量碾壓成型。對工作面2次再生拌和時的重疊部分,操作人員要關閉噴頭不再加水,使再生混合料含水量一致。冷再生機拌和時,由專人跟蹤、檢查拌和厚度、含水量,使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量。
2.4 壓實及整平
冷再生機完成一個工作面后,碾壓整平工藝為:先由凸輪壓路機穩(wěn)壓1遍,強振2遍,速度控制在2.5~3 km/h→人工配合平地機整平→光輪壓路機強振壓2遍,弱振2遍→光輪壓路機靜壓收面1~2遍。壓實過程中全幅均勻壓實,不留空邊,對于彎道內外側壓路機確實無法碾壓到的位置,使用沖擊夯夯實。碾壓完成后,立即檢測壓實度。
2.5 養(yǎng)生
基層養(yǎng)生使用塑料薄膜或土工布覆蓋保濕,減緩水分散失,灑水車及時補充灑水,保持7 d的養(yǎng)生期內基層表面始終濕潤。
3 試驗檢測
以K1522+000~K1526+000段4 km試驗檢測數(shù)據(jù)為例,冷再生基層設計7 d無側限抗壓強度≥2.5 MPa;從冷再生機后方現(xiàn)場取樣制作試件,實測強度在3.01~3.41 MPa,平均為3.22 MPa。冷再生基層頂面設計彎沉值66.2(0.01 mm);實測彎沉代表值K1522—K1523段43.549(0.01 mm)、K1523—K1524段37.616(0.01 mm)、K1524—K1525段31.677(0.01 mm)、K1525—K1526段37.545(0.01 mm)。其他各項指標均能夠達到設計標準。
4 結束語
就地冷再生基層路面各項性能指標均滿足要求,具有施工工藝簡便、工作效率高、破碎舊路時不破壞材料級配、對材料性能改變小、精確控制結構層厚度、新舊結構層和接縫部位充分結合等特點。在舊路材料級配均衡的前提下,冷再生基層質量較穩(wěn)定。循環(huán)利用舊路的瀝青、石料等材料,減少新材料開采需求和運輸成本,綜合效益顯著,不僅保護了環(huán)境、節(jié)約了能源,還節(jié)省工程投資,契合交通行業(yè)環(huán)保和能源再生利用的發(fā)展趨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編輯:李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