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芳
《品質》是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的一篇短篇小說,寫的是誠實敬業(yè)的鞋匠格斯拉寧愿餓死也不降低靴子質量的故事,表現了底層勞動者高尚的道德品質。中國作家楊絳則通過《老王》講述了自己與一位人力車夫的交往故事,同樣展現了底層勞動者在不幸的生活中善良淳樸的人格。通過《品質》與《老王》的比較研習,可以讓學生感悟“人物”、“思想”在不同體裁的文本中所蘊含的意義,感悟作品的內涵。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大公司、大企業(yè)不斷涌現,他們靠廣告來壟斷市場,這對個體手工業(yè)者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品質》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殘酷的社會現實。恪守職業(yè)道德、不肯隨波逐流的格斯拉,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格斯拉兄弟不僅僅代表著他個人,更是歐洲工業(yè)革命時期,處于城市底層的手工業(yè)者堅守自己職業(yè)品質的一個時代縮影。他是虛構的,是作家的一個理想化的人物。但他也是真實的,因為他是來自于生活的。生活本來是不完整的,而作家的虛構使他得以完整,把小說的意義“生活應該就是這樣的”體現了出來。
以寫人敘事為主的散文注重對人和事的敘述,被譽為“走在人生邊上的作家”,楊絳寫了自己生命歷程中一個令人難忘的身處社會下層的老王。從他的生活中攝取富有典型性的語言和細節(jié),挖掘了他身上的美質,將老實善良、知恩圖報的老王寫得活靈活現。那個荒唐動亂的年代,不少知識分子被打倒,楊絳和丈夫也身處其中。處于社會底層的老王卻仍然尊重作者夫妻倆,對他們真情付出,展現了普通人身上閃耀著的人性光輝。敘事的過程中涌動著作者對善良的歌頌、對人性的拷問,在已有的真事中體會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品質》中的人物雖是虛構的,但是格斯拉兄弟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是作家理想的寄托,是作家的心靈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向往?!独贤酢穭t是真實地把“生活就是這樣的”再現了出來,是真正能感動別人的真實的力量。
在小說《品質》中,格斯拉兄弟的職業(yè)是靴匠,而老王則是一位人力車夫,按照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他們好像塵芥一樣生活在這塵世間,得不到人們的一絲關注。但是這兩篇文章都把他們當做主人公進行深刻描繪,在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下,在艱難的生活中,正是他們這些普通人的良知,奠定了社會的公正,推進了社會的進步?!八救擞悬c兒像皮革制成的人,臉龐黃皺皺的,頭發(fā)和胡子是微紅和鬈曲的,雙頰和嘴角間斜掛著一些整齊的皺紋,話音很單調,喉音很重”;“他面色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的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边@兩篇在描繪人物時,不約而同地采用了似貶實褒的手法,形神兼?zhèn)涞赝怀隽巳宋锏钠焚|。
小說《品質》和散文《老王》都有“我”這個線索人物的出現,小說中“我”是虛構的,只是為情節(jié)發(fā)展設置的。小說的開端很平淡地敘述“我很年輕的時候就認識了他”,通過“我”與格斯拉的交往,介紹他的基本情況,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我”逐漸引導著讀者了解格斯拉的命運?!拔摇敝皇桥杂^者。而散文中的“我”就是楊絳本人,是見證者,也是親歷者。在與老王的生活交往中,逐漸了解了老王的“苦”與“善”,身體殘疾,住所簡陋,生活伶仃孤苦,但是他做生意也不多收錢,最后臨死前還給“我”送來香油和雞蛋。而我家也對他有所照顧,送魚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癥,每次都給老王應得的報酬,沒有在物質上虧待老王,也沒有在精神上鄙視過他,這是兩個不幸人的靈魂在互相取暖。
在文章的結束部分,《品質》出現了“年輕人”,這個店堂里“只有一個長著英國人面貌的年輕人”說:“真是怪事,可憐的老頭是餓死的”。“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他是個怪人,但他做了頂好的靴子”?!澳贻p人”在這里說出了人物的不幸。同時,作為格斯拉的競爭對手也能這樣褒揚他的手藝,更突出了格斯拉的靴子品質?!独贤酢穭t說“過了十多天,我碰見了老王同院的老李”,告訴了我老王死去的消息。特意提到他是到我那里的第二天就去世了。那老王送過來的香油和雞蛋更讓我看到了老王的心愿,他是把我看成了親人,也就更加深了我的愧疚?!澳贻p人”和“老李”都是作為知情人的身份把故事情節(jié)補充完整,也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很多人在厄運面前會退縮躲避,甚至投降。格斯拉手藝高超,制作的靴子美觀精致,應該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他最終卻餓死了?!八麄儼岩磺卸級艛嗳チ恕?,“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起壟斷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走了我們的生意”。格斯拉卻堅持著一貫的做人做靴子的準則,他是以生命來捍衛(wèi)他的“手藝”,這是一種悲壯的意味。他不是一個靴匠,他就是為理想而獻身的勇士。而作家高爾斯華綏在贊揚格斯拉恪守職業(yè)道德的高尚品質的同時,也借格斯拉兄弟來揭露商業(yè)誠信危機。但這卻是在工業(yè)革命時代所避免不了的,這也是作者的思想局限所在。
“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弊髡叻驄D在“文革”期間受人壓迫和凌侮,但是老王卻一如既往地為他們夫妻服務。老王的命運其實是不幸的,雖然“我們”在文革中遭受磨難,但“我們”還有工資,還有一定的物質條件,而老王面對“我們”的時候,他只關注到了別人的苦難,他有他的悲憫之心。面對老王的善良,身為“幸運者”的“我們”,還能得到“不幸者”的關心與照顧,那是何等的幸運,又是讓人心里多么的沉甸甸,老王在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給“我”拿了香油和雞蛋,不肯收錢,實際就是把“我”當親人看待了。但是“我”呢,不僅沒請他坐坐喝口水,更拿錢給他,拒絕了他的一番心意。“我”無法想象當老王拿了錢直直的走回家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失望?!拔摇庇∠笾卸嗟脭挡煌甑碾u蛋,我的不安,我的愧怍,在我的回憶中經久長存。作者意識到人間的不平等,自己沒盡到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沒有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不幸的人,這是作者對自己的反思,更是對整個時代、社會的反思,是作者“大愛”思想的展現。
《品質》和《老王》雖有差異之處,但是卻不約而同地記錄了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在平淡中透露出人性的光輝,言淺卻又情深意濃,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