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瑋
(南通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2012年1月19日《新聞晚報》報道:溫家寶總理出席在多哈舉行的記者會,在談到伊朗問題的時候,他強調:“無論在何種條件下,霍爾木茲海峽都應當保持暢通,因為這涉及整個人類的利益?!比欢氯A網(wǎng)在報道時以《無論任何條件下霍爾木茲海峽都應暢通》為標題發(fā)出了該新聞。顯然,報道中“無論”、“任何”兩詞連用,與溫總理的“無論在何種條件下”相比,存在語義贅余問題,從語言規(guī)范的角度看,是值得商榷的。我們注意到,近年來這類用例并不在少數(shù)。
(1)無論到任何場所均事先去查看一遍,可以避免生疏感。
(杰夫《一分鐘自我表現(xiàn)術》)
(2)他指出,無論任何力量拋開老百姓就不能救國。
(賈培基《陶行知》)
(3)無論任何研究,材料的鑒別是最重要的基礎階段。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
(4)中國地質圖籍既已這樣宏富,其內容也復大有可觀,無論任何方面,或是古生物,或是巖石礦物,或是地質構造,或是地文地層,或是經(jīng)濟地質,都有不少嶄新精到的作品。
(葉良輔,章鴻釗《中國地質學史二種》)
其實,這些例子中的“任何”都有誤用的嫌疑,值得討論。
“無論”和“任何”語義有交叉,《現(xiàn)代漢語詞典》已有明確解釋:“無論: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任何:指示代詞,不論什么?!眳问逑嫦壬冬F(xiàn)代漢語八百詞》亦稱:“無論:連詞,用于有表示任指的疑問代詞或有表示選擇關系的并列成分的句子里,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或結論都不會改變。[1]490任何:形容詞,不論什么?!保?]408可見,“無論”大致有兩種用法:
一是“無論”與疑問代詞連用,構成“無論……什么/誰/多少/”的句式。
(1)我做日本金融學習協(xié)會法人代表的時候,為了建立一種無論是誰都可以完成例行工作的“規(guī)則”,我一般使用“檢查目錄”。
(泉正人《超級整理術,工作效率是整理出來的》)
(2)無論買多少也找不到一件令自己滿意的衣服。
(光野桃《時尚的目光》)
二是“無論”與表示選擇關系的并列成分連用,構成“無論……還是……”的句式。
(1)“鐵血首相”卑斯麥說過:意大利是個不守信用的國家,無論作為朋友還是敵人都不要和它打政治交道。
(麥頓《希特勒之謎》)
(2)一切法律規(guī)范(規(guī)則),無論是其中的行為規(guī)則,還是裁判規(guī)則,都必須以語句形式表達出來。
(舒國瀅《法哲學沉思錄》)
指示代詞“任何”不簡單等同于表任指義代詞“什么”,大致有兩種用法:
一是“任何”修飾主語,與統(tǒng)括副詞“都/也/均”連用,構成“任何……都/也/均……”的結構,表示對象中的每一個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和狀態(tài)。[2]146
(1)任何困難都難以迫使真正堅強的人就范。
(田鵬《哈佛心態(tài)學全書》)
(2)雖然日本地震引起需求減少擔憂,但專家認為中東地區(qū)任何風吹草動都將再次引起油價飆升。
(《人民日報》2011-03-14)
(3)我外交部發(fā)言人表示,日方任何單方舉措都不能改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的事實。
(《人民日報》2012-08-18)
(4)世上任何著名騎士都未經(jīng)歷、少見罕聞的怪事,讓威武的堂吉訶德·德·拉曼卻趕上了,但無甚風險。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上)》)
(5)任何事業(yè)的成功,都源自于一個健康的心理。
(銀浦《淡定的人生不抱怨》)
(6)完全的公眾視野下,任何的假象都得“見光死”。
(《揚子晚報》2007-11-19)
但是日常使用中,有少數(shù)人表達該意思時不使用“都/也/均”這樣的詞語,意思表達上沒有大的影響,但從使用規(guī)范上來看不夠嚴密。據(jù)調查,2007年至2014年3月間,《人民日報》和《揚子晚報》分別有26次和10次使用了“任何”修飾主語,表示對象中每一個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和狀態(tài)這一句法,其中《人民日報》有22次使用了“任何……都/也/均……”的結構,《揚子晚報》有7次,一共僅有以下7次未使用“都/也/均”這樣的詞語。
(1)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擾阻礙新聞采編人員的合法采訪活動。
(《人民日報》2007-11-06)
(2)任何時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日報》2011-02-10)
(3)證監(jiān)會發(fā)布“第三板”管理辦法——任何單位個人未經(jīng)許可不得發(fā)布即時行情。
(《人民日報》2013-02-04)
(4)北京協(xié)和可銀行卡預約掛號——在任何營業(yè)網(wǎng)點可預約一周號源。
(《人民日報》2013-02-26)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烈士陵園。
(《揚子晚報》2007-08-18)
(6)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拿核心利益做交易。
(《揚子晚報》2013-01-30)
(7)發(fā)改委對8家房企開出千萬元罰單——強調任何房企不得拖延開盤時間,捂盤惜售制造房源緊張氣氛。
(《揚子晚報》2013-04-16)
二是不帶任何附加成分的獨立“任何……”結構,位于動詞后作賓語。這種用法的使用頻率頗高,據(jù)統(tǒng)計,2007年至2014年3月間的《人民日報》和《揚子晚報》中,“任何”的用法分別出現(xiàn)了113次和92次,其中位于動詞后作賓語的這一用法分別使用了87次和82次,占總數(shù)的77%和89%。
(1)黨章規(guī)定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的第六條: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
(周作仁,張枝成《新編黨員讀本》)
(2)大學生“被辦理”信用卡,銀行表示學生征信記錄未受損,有取消意愿者可銷戶,校方不做任何表態(tài)。
(《人民日報》2011-08-23)
(3)公共文化設施應該像家一樣,能讓尋常百姓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自由地進進出出。
(《人民日報》2012-02-10)
(4)學校必須清楚,它是在為社會,而不是在為自己教育學生。因此學校不應該忽視任何一個放棄成為理想學生、模范學生的兒童。
(阿德勒《兒童的人格教育》)
(5)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兒。
(冰心《寄小讀者》)
(6)雖然在國外很多人以“斑”唯美,但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里,幸福的人生就不應該有任何瑕疵。
(《揚子晚報》2012-09-11)
從語義的角度分析,既然“任何”就是“不論什么”的意思,那前面加上一個“無論”豈不就變成了“無論不論什么”,顯然“無論——任何”這樣的搭配使用形式,應該屬于典型的“語義贅余”一類語病。也許有人會從修辭的角度去考慮,認為這種搭配方式是為了“加強語氣”。但從語言傳承和使用習慣的角度看,這樣的用法是沒有淵源的。
據(jù)調查,歷史上也不存在“無論”、“任何”搭配使用的例子。古代漢語中,“任何”作為雙音詞出現(xiàn)是較晚的。
(1)惟文忠為能知之,故任何笑罵,不失英雄本色。
(清 劉體仁《異辭錄》)
(2)任何國焉,唯盟之尋,無與日本釋怨通好之理。
(清 劉體仁《異辭錄》)
通過討論,我們認為:一是,“任何”作為指示代詞與條件連詞“無論”不可連用。二是,“任何”修飾主語,表示對象中的每一個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和狀態(tài)時,最好與統(tǒng)括副詞“都/也/均”連用。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商務印書館,1981.
[2]張宜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探索[M].學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