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全
(涼城縣教育教學指導中心,內(nèi)蒙古 烏蘭察布 013750)
“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提出:“小學語文應當立足于推動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小學生的終身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同時還提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小學語文課堂應當將學生的進取意識與主動意識充分挖掘出來,大力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彼?,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保障學生學習與掌握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同時,還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授學生怎么去進行學習的方法。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認為,應當從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入手,構(gòu)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還要做好教學評價與課外延伸教學。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與知識結(jié)構(gòu)還不夠完善,所以其通常都難以理解學習目標的意義,這就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使得小學生清楚學習最終會達到怎樣的變化,讓其能夠直觀的認知學習目標,最后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1]針對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樹立近期目標的作用顯然更為明顯。這是因為長遠目標的提升過程非常漫長,在這個過程中的提升較為模糊,許多小學生并沒有充足的耐心,由于短期內(nèi)看不到提高,動力就會受到影響,當遭遇到困難的時候非常容易產(chǎn)生放棄的心理,而近期目標相對來說更容易實現(xiàn),小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看到自身在某方面獲得的提升,自信心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
幫助學生樹立目標以后,教師則應當幫助學生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良好習慣。教師應當先教導學生預習的方法,首先應當借助拼音去人讀新課文中的生字與生詞,掌握這些生字、生詞的結(jié)構(gòu),盡量找出形近字來實施區(qū)分與對比。[2]運用字典與詞典去了解這些生字、生詞的意義,當了解之后再去閱讀句子,去了解這些句子的意義,將這些生字與生詞來進行造句練習,正式學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之后,小學生再進行課文閱讀,初步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與意義,找出自己所喜歡的句子進行反復閱讀,從而有效加深自己對于這些句子的理解與體會。針對自身仍不能理解的句子必須要進行標注,待到上課的時候再仔細聽教師的解釋,如果還不能理解再去向老師請教。
針對小學生來說,其在進行預習的過程就是借助字典與詞典進行自學的過程,其也就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此外,小學生在進行預習的進程中,能夠掌握自己清楚的問題以及不了解的問題,使得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quán),在課堂學習中就更具有針對性。所以,教師必須要督促學生進行預習,使得學生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學習興趣是激勵學生進行學習的原動力。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主動為學生構(gòu)建一種興趣盎然的教學氛圍,使得小學生能夠受到能夠受到激勵與陶冶,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去主動學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去進行自由的交流與討論,對于學生的獨特看法,無論是對與錯,都應當給予積極的鼓勵,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自由、民主、輕松的氣氛,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自主學習的動力十足。
1.通過疑問,激發(fā)興趣。在一堂課開始的時候,教師應當盡量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通過設(shè)計疑問,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堂內(nèi)容的興趣與求知欲。比如在進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入手,“這篇課文的題目與其他課文題目有什么區(qū)別?從題目中學生究竟想明白什么?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分別是誰說的?將人物的對話當作題目,是要表達怎樣的重要信息?”通過這些問題,學生的興趣被勾起,帶著興趣與這些問題去學習課文,其能夠認真的在課文中去自主尋找答案。
2.設(shè)置情境,吸引興趣。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許多寫景、寫物以及抒情的文章,教師在教學的進程中可以帶領(lǐng)學生去體會文章當中的情境,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來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比如《松樹》、《桂花雨》、《小橋流水人家》等文章,有的具有強烈的感情,有的具有深遠的意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各種信息化設(shè)施充分利用起來,對于學生較為生疏的場景與事物展現(xiàn)出來,采用圖片、視頻以及配樂課文等方式,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都產(chǎn)生強烈的沖擊,教學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在當前這個社會當中,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營造合作氛圍,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3]教師可以通過口述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平均分配到各個學習小組內(nèi),由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小組優(yōu)勢;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在提出問題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學習活動,明確活動的目的,選擇探究的策略。讓其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學生的思維會互相碰撞,互相啟發(fā),遇到的問題基本可以得到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精神,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膽B(tài)度,掌握基本的自我評價的方法。指引學生基于對自身情況的認知,依照學習目標以及自身的評價準則與標準,針對自身學習計劃、措施、方法以及目標實施自我評價與反思,之后再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的問題去對以后的學習過程實施監(jiān)控,如此,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與自我監(jiān)控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其以后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4]
給小學生布置課外任務等同于為其提供了實踐的機會,能夠更好地將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發(fā)揮出來。課后任務的要求首先要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靈感,不可以只局限于教材當中的內(nèi)容。比如,在學習完《葡萄溝》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下面這些自主的作業(yè),讓學生選擇一個來進行實踐。1.畫葡萄,依照文章中的內(nèi)容為各種葡萄上色,之后再粘貼到教室的板報中,形成葡萄園;2.倘若學生去葡萄溝旅游,猜想維吾爾族的老鄉(xiāng)會怎么招待學生呢?讓學生想象并寫出來;3.讓學生為吐魯番的葡萄干設(shè)計廣告詞。采用這樣的課外任務,能夠給予小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愛好與能力進行選擇,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其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并且?guī)椭漯B(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此基礎(chǔ)上,構(gòu)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合作討論、自主評價以及課外延伸,切實加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可以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1]周紅.導學: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模式探究[J].語文天地,2012(20).
[2]崔麗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2(8).
[3]楊紅梅.小學語文閱讀課構(gòu)建“自主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探微[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3(4).
[4]臧桂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