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勤
陳勤勤,浙江寧??h桃源中學語文教師,輔導(dǎo)學生作文多次獲縣作文競賽一等獎,并在《語文月刊》 《語文學習報》 等報刊上發(fā)表;教學之余自己也喜歡寫寫散文、詩歌,曾獲寧海縣詩歌創(chuàng)作競賽一等獎,作品散見于《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未來作家》等。責任編校:洪 鳴
一踏上緱鄉(xiāng)田頭阡陌,感覺晨曦挾著鄉(xiāng)野的清新,撲面而來……
春味兒在一大片一大片金黃油菜花上閃耀起伏;在新翻泥土的斑駁陽光里,一跳一跳地醞釀,咕嚕?!緡!路鹂諝饫镆仓泵芭菖輧骸?/p>
籬笆那邊的豌豆苗在清風中,裊裊娜娜地鋪綠;開了三五朵粉白和粉紫的小花,在粉蝶的翩躚中,粉粉嫩嫩地羞澀,花似蝶抑或蝶似花?小山羊吃飽了,翹著上唇露出八顆齙牙粲然而笑,原來是聽蜜蜂唱——路邊的野花也要采——忍俊不禁了。牛牯卸下犁軛,用皮蛋眼巡視四下里春天的情事,舒服地打了個響鼻,順便把農(nóng)人今年的計劃和希望,和著青草一起卷進嘴里咀嚼。
一旁有巨石如舌,相傳古時章姓狀元厭倦官場生活想回家,卻不料因夸家鄉(xiāng)玩笑話而被皇帝割舌,舌頭從京城翻山越嶺飛回家鄉(xiāng),豎在家鄉(xiāng)山前,是為石舌(此村遂名石舌章,山峰即狀元峰)。其實在那樣時代何止一言而成禍啊!此時,石舌也在品咂世間滋味,似乎忘卻了前塵往事。是的,陽光這么好,是該拂去陰霾了。看,農(nóng)人把剛犁的黑亮的泥塊耙碎、耙勻,抬頭樂呵呵地和你打招呼來著,他們的笑也是油亮亮的,金燦燦的。
老屋石壘墻爬一角青藤,鏤空石雕窗上挑出一支粉粉的桃花。微風過處,一瓣桃花飄了下來,在空中漾了漾,倏忽又從你的指尖滑進古井……
一只紅公雞領(lǐng)倆雞冠正開始緋紅的小母雞,搖搖擺擺從后院鉆進竹林子。好事大黃狗探進去探究竟格格嘎——格格嘎——探出滿林子沸反盈天的尷尬……大黃狗鼻梁上滑稽地粘了仨雞毛,悻悻地跑出竹林子,回頭又汪汪吼幾聲……鬧醒了打盹的大肥豬,把嘴巴架在柵欄門上像大炮似的逡巡著,草垛擋著頹垣隔著,只好叭嗲叭嗲嘴直哼哼干著急,以為是高翠蘭回來,卻又不來看它。嘆氣道:神馬都是浮云。把長嘴揣回懷里,繼續(xù)夢里大餐。
一對大白鵝昂首闊步,有王者風范,旁若無人地曲項向天歌,但若有誰侵入其領(lǐng)地,馬上從昂首向天,一致轉(zhuǎn)成水平包抄一級戰(zhàn)斗狀態(tài)……一群鴨泊在臥著幾葉睡蓮的淺溪對岸,或梳羽毛或扇翅膀或交頸眠,連同歪脖子樹的歪脖子影,構(gòu)成宋詞意境,在清流的漣漪里平平仄仄地漾著……
農(nóng)婦在溪邊開得正熱鬧的茶花下?lián)v衣,搗出一溪紅紅綠綠的風景,腳下的溪水在鏡頭下停格成西洋畫里很有質(zhì)感的粼波。
狀元峰下繞古道,一路迷花倚石,眾人已杳杳。獨自立荒野四顧,發(fā)現(xiàn)自己也立成一棵綠意蔥蘢的樹,碎金花馥郁香氣隨著流水,汩汩淌過腳邊;山鳥唧唧呱呱聲也從溪水那頭,一路跌跌撞撞地沖刷下來,似乎就在我的枝頭上啁啾……跟著滿坡茶叢忽左忽右繞,繞得蕩氣回腸,繞得纏綿悱惻。閉上眼深深吸,緩緩呼,耳聞風過竹林颯颯簌簌響,時緩時急……忽然覺得自己此時也能體味沖淡若王摩詰者,獨坐幽篁——彈琴復(fù)長嘯的癲狂。
百步峋古道松柏參天,踏著古樸石級好像是在彈奏鋼琴琴鍵,一路彈奏一支輕松悠揚小步舞曲,望見一橋飛架柘湖灘,柘湖灘上柘樹稀,卻有長腳鷺鷥叼垂柳,掩映處有紫竹林農(nóng)家烤薯香遠遠飄來……
回望狀元峰,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難怪陶淵明要唱《歸去來兮辭》,原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七月流火”在《詩經(jīng)·豳風》里用作起興,意為“七月火星向西走”,此后天氣漸涼。民諺“七月秋風轉(zhuǎn),八月戴帽綰”,內(nèi)蒙一帶則“胡天八月即飛雪”。而今溫室效應(yīng),農(nóng)歷七月卻成了暑熱如火的“流火歲月”,看來古今氣候變化實在大。想想別人在“流火歲月”里還要揮汗如雨地“戰(zhàn)天斗地”,自己卻能享受兩個月的暑假,欣喜中又摻了份不安,時不我待,要對得起這份職業(yè),就得給自己找點活干,己之昏昏,何使人昭昭?讀書該是充實自己的最佳手段了。
生命中曾走過一段算是有點坎坷的路,自以為命途多舛而不能自拔。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渾渾噩噩中已蹉跎歲月。是書讓我驚醒,書是療傷的良藥。平時上班疲于奔命,從最南到最北,披星戴月;上課、改作業(yè)、做思想工作,回家累得骨頭要散架,讀書竟成了一種奢望,于是乎暑假讀書,成為人生一大快事。清人張潮有關(guān)于讀書的三境界: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淺深耳!人雖已到中年,但先哲“庭中望月”的境界是無法望其項背的,算是年齡上硬給自己扯上點關(guān)系吧,這樣想來不免汗顏。其實家中并無庭院,住在套房頂層,房齡據(jù)說是城內(nèi)最老的,墻上有多處裂縫,墻面斑斑駁駁,凹凸不平,像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但這并不妨礙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搬把躺椅到陽臺上,身旁堆一疊書,那種感覺似乎神仙也不過爾爾。
說實在的,房子雖老環(huán)境卻不錯。陽臺正對著一職校的后花園,高大的水杉枝柯交錯,四季花卉清香宜人,晨昏鳥兒啁啾,宛轉(zhuǎn)動聽;有時還能聞到南門溪澗水汽蒸騰的味兒,也算是“陋室”不“陋”了,當然“陋室”主人劉禹錫的“德馨”是無法企及的。鄰人以白發(fā)翁媼居多,年輕點的大多搬到新城區(qū)了。若正值學生放暑假,四周靜謐,是讀書的好時機??上顭犭y當,這樣怡人的讀書日子并不多,須是涼風習習的清晨或是雨瀟瀟之后。否則只好躲進陋室“成一統(tǒng)”了,管他暑熱不暑熱,只要“半畝方塘一鑒開”,便能“天光云影共徘徊”?;蛟S是伏案工作膩了,居家讀書是享受,就不喜正兒八經(jīng)地端坐桌前。弄點清水擦擦地板,或倚床或席地,靠著老墻擁書而讀;兒子則“研究”他百讀不厭的三國,小小年紀只愛三國,還冠名曰“研究”,是個怪胎;母親翻著兒子的漫畫,眼睛漸漸瞇起來,微張著嘴巴,舊風扇一直賣勁地轉(zhuǎn)著……讀自然的奧秘旖旎,歷史的深邃凝重,文學藝術(shù)的哲理魅力,社會人生的酸甜苦辣……或瀏覽或精讀,讀至得意處,伸伸懶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作葛天氏之樂,自得其樂,暑熱頓消。老墻劣質(zhì)的粉灰很容易粘上頭發(fā)和衣服,出門忘了拍打,有熟人問“在裝修???”呵呵,是在“裝修”吶,不過不是給房子,是給自己。入夜,月光把竹影送進房內(nèi),婆娑搖曳,“讀書”、“望月”兼而得之,飄飄然竟忘了自己是黃臉婆而作“紅袖”之想了。
年輕時喜買書,卻又心浮氣躁,不能靜心讀書。每次搬家總要散失一些,因為沒看過,有些肉痛。想起某學者話:為強迫自己看書牢記內(nèi)容,每讀完一本書,就燒掉。這倒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不過粗鄙若我者到底未能免俗,更不敢暴殄天物,把讀完的書積成一大袋,送到舊書鋪,換成別的舊書,或是換幾個小錢買個西瓜,然后和老母、犬子饕餮一番,美其名曰“醍醐灌頂”,書為精神的“醍醐”,西瓜為物質(zhì)的“醍醐”,兒子譏為“掉書袋”。現(xiàn)在想來那時竟然拿書去換西瓜吃,實在惡俗到極點,犯了無可饒恕的罪過,今生必得好好懺悔!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讀到忘情處,便神往于古人的灑脫: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讀書而不讀山水是一大遺憾,但不敢如夫子攜門生同游,責任重大,擔當不起。常攜子一人,有時加上老媽,“浴乎南溪”,“風乎郊野”……走進自然之大書室,去讀地上之文章。名山勝水是不敢妄想的,雖不是葛朗臺,但自個掏錢游還是心疼的,何況哪處山水不是大自然的杰作,焉有妍媸高下之分?
南溪水清波粼粼,溪邊有成灘成灘的野水芹,非常茂盛,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有點老了,已經(jīng)開始開傘狀花序。有三兩老人傴僂著腰在掐嫩莖腦,野水芹是降壓、抗血管硬化的良藥,即使不當季,也會有人采。水芹春天最嫩,蔥翠欲滴,是餐桌上一道清爽可口的美味佳肴??粗先藗儾梢八?,恰若《詩經(jīng)·關(guān)雎》 意境: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詩句像陽光一樣在漣漪上一跳一跳的涌將過來,那水光愈發(fā)瀲滟了,窈窕淑女在穿越時空的剎那間,就幻化成眼前的白發(fā)老嫗了,唯有荇菜仍舊在水之湄清油油地綠了幾千年……其實水芹不是荇菜吧,但那野趣真的跟《詩經(jīng)》 一樣詩意盎然。老媽看到老人們采野水芹,也很有興趣,只是這個季節(jié)采水芹技術(shù)含量還挺高的,因為都已開花了,得像采茶一樣,最多只能掐兩三莖嫩芽。采回家炒豆干絲,廚房幾天里都滿是野水芹的清香,一盤豆干絲上放幾葉野水芹的嫩莖腦,白綠相襯,賞心悅目,簡直就是藝術(shù)。不過現(xiàn)在野水芹的領(lǐng)地正在逐漸縮小,擔心將來某一天是否會消失,這些寫在地上的文章我們的后代能看到的也越來越少了(從作這篇小文,將近十年了,現(xiàn)在南溪的野水芹真的看不到了)。兒子跟去玩,沒耐心掐水芹,但眼亮,常會找到幾枚好看的鵝卵石。我也撿上一顆玲瓏石而歸,附庸風雅,仿佛也得了蘇子瞻的神韻:我攜此石歸,袖中有“山水”了。讀山水歸來,似乎一室飄香,沉浸其中不知要幾日呢。
上網(wǎng),看電視,往返街巷,察社會察人生,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閱讀呢。
七月流火,讀書也熱火,帶來一室書香。如此想來,便有點樂不可支了,“雖南面王而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