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市糧食幼兒園 王 玲
每年新學期開始,新生幼兒入園時,是幼兒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關鍵期,也是幼兒和家長最煎熬的時候。對幼兒來說,從家庭到幼兒園是生活上一大轉折。面臨新的環(huán)境,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是情感上的不適應,其次是生活上的不適應。每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一般一個月左右基本能適應幼兒園生活,但每個幼兒的適應情況卻是有差別的。
1.拒絕入園,一開始就哭鬧(抗拒型)。
表現(xiàn)為與家人分離時,抱著家人大聲哭鬧,不肯松手,當教師接過來時拒絕、掙扎,家長走后躺地打滾,甚至不停地亂踢、咬人。教師應盡量轉移其想父母的情緒,可放一些好聽的音樂,拿好玩的玩具,或帶到戶外玩滑梯等,分散他們想念親人的心情。
2.高高興興來,過一段時間哭鬧(慢熱型)。
表現(xiàn)為第一天挺新鮮,沒意識到上幼兒園。第二天發(fā)現(xiàn)不對頭,便開始哭鬧。一般這樣的幼兒聽得懂簡單日常會話,只要教師及時安撫并講清道理,他會安靜下來。
3.整天淚汪汪,自言自語,絮絮叨叨(絮叨型)。
表現(xiàn)為成天反復念叨:“找媽媽”等,任憑教師怎么勸都沒用,只有下午家人來接時才好點。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幼兒熟悉的環(huán)境,幫助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如:在他小床上貼他喜歡的標記,也可讓他帶自己喜歡的玩具,消除他的不安全感。
4.對某位教師特別依賴,拒絕一切活動,跟教師形影不離(依戀型)。
表現(xiàn)為一刻見不到教師就著急地哭:“那個老師呢?”進餐要喂,睡覺要拍,一離開就大聲哭鬧。教師不能一味安撫,等幼兒情緒穩(wěn)定后,應多引導他與其他幼兒接觸;如還哭可適當冷處理,組織其他幼兒活動,讓他明白老師是大家的,不是他一個人的。
5.脫離集體,不哭不鬧(孤獨型)。
表現(xiàn)為內向,不說話,不和大家玩,抱著某種依戀物不肯松手,拒絕進食。沒有太多反抗,但卻極不情愿,默默地坐在角落,只看其他幼兒做游戲,自己卻不參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發(fā)泄角”,告訴幼兒想家時可以哭一下,將真實情感表達出來,慢慢地幼兒愿意將想法告訴教師。
6.不懂規(guī)則,到處亂跑(自由型)。
表現(xiàn)為性格開朗,我行我素,毫無規(guī)則意識。搶椅子、搶玩具或隨便走動,對教師的提醒也置之不理。針對這種幼兒,教師可讓一位喜歡照顧同伴的幼兒帶他玩,在同伴交往中初步懂得規(guī)則。
7.生理上的反應,免疫力降低。
表現(xiàn)為愛生病,感冒、發(fā)燒、腹瀉、咽痛等。這種現(xiàn)象周期一般是1~2個星期,有的幼兒也許更長些。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精神狀態(tài),多提醒幼兒喝水,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并通知家長。
1.家長應調整好自己的焦慮情緒。
分離焦慮不僅表現(xiàn)在幼兒身上,同樣也表現(xiàn)在家長身上。表現(xiàn)為心神不寧,坐立不安,魂不守舍,送幼兒后戀戀不舍,希望再抱一下、望一眼,或者長時間在教室門口觀看,不愿離去,甚至悄悄抹眼淚。作為家長,要調整好心態(tài),相信幼兒園,相信教師。
2.提前帶幼兒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
幼兒入園前,家長可以有目的地讓幼兒和上了幼兒園的哥哥姐姐一起交往,聽他們談幼兒園的趣事,引發(fā)幼兒對幼兒園的向往。家長抽時間和幼兒一起在幼兒園玩玩大型玩具,看看小朋友們吃飯、睡覺和游戲的地方,以消除幼兒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還可以在家玩“上幼兒園”的游戲,模擬幼兒園生活,讓幼兒提前熟悉幼兒園的規(guī)則和要求,在認知上接受幼兒園的行為模式和規(guī)則要求。
3.激發(fā)幼兒對教師的喜愛。
家長要激發(fā)幼兒對教師和幼兒園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入園后順利地將依戀對象轉移到教師身上??梢栽诩医榻B新教師,以贊賞的語氣夸獎新教師的本領。最好能帶幼兒到幼兒園或借教師家訪時讓幼兒和教師親密互動。在有足夠安全感的情況下和教師擁抱或牽手,使幼兒從內心里逐漸接受教師,建立與教師初步的情感聯(lián)系。
4.做一個“狠心”的父母。
剛入園,幼兒肯定會哭天喊地的,家長們心疼不已,擔心幼兒是否受得了、不會吃飯怎么辦、渴了怎么辦、不會脫褲子怎么辦等。這時候家長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果斷離開,千萬不能戀戀不舍,更不能看到幼兒哭,家長也哭,也不能中途來看幼兒,要相信教師會有很多方法平息幼兒的情緒。只要幼兒不生病就堅持送幼兒入園,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要明白哭鬧是正常的事,千萬不要因幼兒哭鬧而中斷,斷斷續(xù)續(xù)地入園只會增加幼兒入園適應的難度。
5.從語言、行動上鼓勵安慰幼兒。
家長可這樣告訴自己的寶寶:“爸爸媽媽把你送到幼兒園,不是不要你,不喜歡你,而是因為你長大了,所以要上幼兒園了?!逼綍r多給幼兒講講幼兒園的好處:幼兒園里有許多玩具、小朋友,老師會和你做游戲,聰明的幼兒都會去上幼兒園。讓幼兒感到爸爸媽媽很愛他,教師也會很愛他。
6.千萬不要說不合適的話。
不要有消極語言暗示,如:“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老師對你好不好?老師說你沒有?”這樣無形中讓幼兒覺得幼兒園是不好的地方,一個恐懼的地方。不要有威脅式言語,如:“不聽話把你送到幼兒園,讓教師管你!不聽話不接你!”這類語言將幼兒園描述成一種懲罰的環(huán)境,加重幼兒對幼兒園的恐懼,這樣會讓幼兒感到幼兒園很可怕,再不愿意去了。不要有哄騙式承諾語言,比如:“第一個接你,去一會就回家?!比绻麤]做到就是失信于幼兒,帶給幼兒你不喜歡他、不想要他的感覺。平時盡量早些接幼兒,多抱、親幼兒,肌膚之親會讓幼兒感到爸爸媽媽不是不要他了,還是愛他的,并且要言而有信,答應的事情必須做到。
7.正確面對幼兒的反常情緒。
有的幼兒從幼兒園回家后,動不動發(fā)脾氣、鬧情緒,家長以為幼兒在幼兒園受委屈,不知所措。幼兒園常規(guī)多,幼兒憋得慌,如不該玩玩具時不能玩、不想睡覺偏讓睡等,而回家后就徹底放松了,發(fā)下小脾氣也正常。當幼兒鬧脾氣時,先讓他發(fā)泄出來,再去安撫,講道理,對無原則的哭鬧不能一味遷就,要有原則,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幼兒哭完之后,要提醒他多喝水,以免上火。
8.多與教師主動溝通。
家長平時多與教師溝通,加強和教師的信息聯(lián)系和情感交流。主動向教師介紹自己幼兒的性格,在家的生活習慣和特點,以及疾病史和飲食禁忌等,便于教師全面掌握幼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保育和教育。對于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家長和教師共同探討,找準原因,協(xié)商對策,家園配合共同幫助幼兒適應新的環(huán)境。
9.節(jié)假日生活要規(guī)律。
一到周末,家長認為幼兒在幼兒園肯定受了不少委屈。于是帶幼兒出去玩,給幼兒好吃好玩的,想什么時候睡就什么時候睡,剛剛在幼兒園形成的有規(guī)律的生活全被打亂了。幼兒周末在家里的作息最好和幼兒園大體一樣。要繼續(xù)午睡,生活盡量要有規(guī)律,讓幼兒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10.入園時間不宜太早。
剛入園時不要送得太早,8點左右就可以,晚上早些接。因為時間長幼兒更想家,第二天更不想來園。
11.在家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是焦慮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強的幼兒,相對來講適應能力也強。所以家長在家要交給幼兒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學會用小勺吃飯、穿脫衣服、洗手、擦嘴。幼兒能較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愿:如餓了、渴了、上廁所等。會認識自己的物品。
入園是幼兒三年幼兒園生活的開始,入園是否順利影響著幼兒三年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用耐心、愛心、包容和理解,來陪伴幼兒一起走過分離焦慮期,讓幼兒喜歡和愛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