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平
(山西省公路局呂梁分局)
結合工程實踐經驗,修補瀝青裂縫最有效的方法為灌縫。其施工流程主要是通過采用高粘度、高粘彈性的密封膠進行填縫。在進行瀝青表面預防性修補的過程中,應根據裂縫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修補。對于損毀較小的路面,可以采用紅外線加熱瀝青表面進行修補。對于(4±2)mm的瀝青裂縫,對路面進行封面處理。對(9±3)mm裂縫進行養(yǎng)護時,應先進行擴縫處理,再將密封膠或高熱度的瀝青灌注裂縫中。對于12 mm以上的則需要公路養(yǎng)護人員作修復性養(yǎng)護。這種分類養(yǎng)護的方式,不僅可以降低養(yǎng)護成本,還能加快養(yǎng)護速度,減少養(yǎng)護過程中造成的交通不便現象。
針對公路防護中的問題,開始進行防護措施的改革,將稀漿封層技術應用于預防性公路養(yǎng)護中。施工前,應清掃施工區(qū)域,減少雜物于公路表面的粘合。該工序的主要施工工藝是在施工前,將乳化瀝青加入水泥、石灰、水等,再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通過攪拌機的攪拌使其呈流動狀態(tài)。封層車勻速行駛,并將稀漿材料均鋪與公路路面上待其自然風干。在乳化瀝青破乳前,對未實現填縫的部分,進行人工填縫,有效修復公路裂縫、老化等問題。
從當前公路養(yǎng)護中同步碎石封層的施工技術來看,同步碎石封層的技術是將碎石和改性瀝青等材料同步鋪于公路表面。由于施工技術要求,需將改性瀝青進行加熱,使其溫度保持在160℃左右,保證瀝青噴灑過程中的均勻。在施工過程中保證碎石的勻速行駛,保證碎石與改性瀝青的均勻分布,保證里面的平整度。再讓路過車輛進行自然碾壓,實現碎石與粘合劑的緊密貼合,進而滲透于路面的裂縫中,使公路表面形成一種磨耗層。乳化瀝青在破乳前,其粘油層具有粘性高的特點,可以增加石屑間粘結劑的粘性,使石屑更好的滲透于公路表面的裂縫。
從當前瀝青公路的營運情況來看,瀝青公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后,公路瀝青路面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易出現輕微龜裂的問題,易造成公路表面的的損毀。因此,對公路進行預防性養(yǎng)護時,可以采用霧封層技術進行養(yǎng)護。霧封層主要是用來防護公路松散狀況,對防止公路老化起著積極作用。霧封層的防護技術相當簡單,瀝青噴灑車進行一次性施工,直接將乳化瀝青噴灑于公路表面,要求噴灑的瀝青封霧層與公路表面均勻結合,從而形成嚴密的防水層,降低路面積水對公路造成的損毀。同時,在封霧技術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把握單位面積內的封霧層的含量,避免路面封霧層過厚,使公路表面喪失摩擦力。該技術一般應用于輕微磨損的公路表面和車輛流量大公路中。通過提高路面的粘合程度,有效填補路面的裂縫,減緩路面老化現象。
(1)填縫處理。根據公路損壞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接縫材料,如:泡沫樹脂、杉木板、泡沫橡膠板等。對水泥公路表面進行填縫時,應先對路面采用干切、濕切的方式對公路接縫處進行處理至路基。將縫間的雜物清理干凈,采用加熱式填縫方法,將填縫材料灌入填縫機內,在進行施工。待填充材料自然固化后,才可重新開放該路段。
(2)壓漿處理。壓漿技術主要用于損毀較嚴重水泥公路。壓漿材料一般由水泥、細砂石、水等。根據路面的損毀情況,進行壓漿材料的配置,保證壓漿的質量。壓漿前,盡量減少該路段的車輛通行量。制作壓漿材料時,應保證材料配置的合理性。壓漿過程中,先從水泥板邊緣灌漿,逐步向路面中間施工,待泥漿向四周溢出時,則說明板下縫隙已經填充完整。施工結束后,對水泥路面進行清洗,局部灌漿部分則經過2~3 d的自然硬化后,再開放交通。
(1)漿砌片石防護。進行漿砌片石邊坡的防護過程中,應注意對邊坡上的防護網進行檢查,如果防護網出現斷裂現象應及時進行更換。在對漿砌片石進行防護時,應先利用擠漿法對縫隙部分進行處理。根據坡路上的沖溝,使用粘土漿砌封實。
(2)土工格植被防護。這是目前較為常用的一種公路邊坡防護方式。這一養(yǎng)護方式,可以擴大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進行土工格植被防護中應加強對植被病蟲災害的防治,定期噴灑農藥,補種植物,達到提高坡面牢固度的目的。如我國某地公路,地質情況相當復雜,為了堅強對該地公路的養(yǎng)護,采取了土工格植被防護模式。該地公路養(yǎng)護人員種植易成活的草種、樹木,并對坡地上植被進行定期護理,噴射有機基材技術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并在春、秋季節(jié)進行噴灑農藥,防止病蟲災害。對成活的樹木、草叢定期清除雜草及殘存的雜物,保證排水通暢。從而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達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提出當前采取公路預防性養(yǎng)護的重要性,結合實踐經驗,針對瀝青路面以及水泥路面而分別展開探頭,簡要分析了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應用比較普遍的幾類公路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及其相關問題,希望能為今后公路預防性養(yǎng)護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1]蔣惠娟,傅利軍.公路預防性養(yǎng)護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0,(18):95-182.
[2]馬志云,張鵬翼,唐永斌.公路預防性養(yǎng)護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8,(5):30-31.
[3]李文,馬福軍.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7,(1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