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利,黃愛紅,鄭樹國(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西南醫(yī)院肝膽外科,重慶 400038)
心理因素導致重癥監(jiān)護治療病房(ICU)患者病死率增高證據確鑿,近年來,ICU患者心理障礙問題與解決方案已成為研究熱點。王健葉等[1]認為,人性化服務理念,如心理疏導、音樂療法等可以有效減少ICU患者的心理問題。李玉萍等[2]指出,ICU患者常見的心理障礙包括恐懼、孤獨、絕望、依賴、懷疑、抑郁等。這些情緒對患者身體狀態(tài)造成損害,都能提高患者的焦慮情緒指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將患者康復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于曉燕等[3]認為,ICU整體環(huán)境因素,如燈光、噪音等均可以影響患者的睡眠狀態(tài),導致患者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誘發(fā)患者心理障礙。陳海燕等[4]研究結果顯示,將佩皮勞人際關系模式應用在ICU患者的心理護理過程中,能動態(tài)觀察和處理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可達到較為滿意的心理護理效果。本文旨在通過臨床觀察,分析心理干預的作用,為提高ICU病房患者存活率增添新的護理手段,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ICU危重患者,男66例,女34例;年齡14~74歲,平均37.64歲。所選患者均為符合入住ICU條件,且意識恢復清醒,可以回答問題的危重癥患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50例。干預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齡37.12歲,大專以上學歷26例,初高中學歷10例,初中以下學歷12例,文盲2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齡38.04歲,大專以上學歷28例,初高中學歷6例,初中以下學歷13例,文盲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學歷、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試驗擬訂護理周期為7d,對照組患者僅根據其治療方法給予ICU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增加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即主要應用佩皮勞人際關系模式分4個階段(心理干預護理認知期、方案期、發(fā)展期、解決期)對ICU患者實施個性化心理干預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護理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比較 干預組患者入住ICU初期SAS評分為(70.44±8.19)分與對照組的(72.36±6.07)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3.32,P>0.05);護理結束后,干預組患者的SAS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5.89±7.8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09,P<0.05)。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比較 干預組患者在護理周期內發(fā)生各類并發(fā)癥8例(16%)、死亡0例(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例(30%)、4例(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ICU危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特點
3.1.1 孤獨心理 由于ICU收治的均為危重患者,為防止交叉感染,通常采取無陪護制度,對探視時間和人員也有嚴格限定,這就使患者缺少了來自親人的關懷和照顧。另外,加之護理人員主要忙于搶救和監(jiān)護,主要關注患者的各項重要生理指標,而缺乏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導致患者產生孤獨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主要出現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少言寡語,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漠然置之等。
3.1.2 恐懼心理 臨床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患者,尤其是小兒,在進入ICU 1~2d內都會出現不同程度地恐懼心理[5]。主要的誘發(fā)因素有(1)陌生的環(huán)境,緊張而忙碌地搶救氣氛,醫(yī)院本身的氛圍,如藥水味,白色床單,易讓患者回憶起以前的不愉快經歷;(2)自身特殊治療、復雜搶救設備的應用、頻繁地檢查項目,懼怕各種檢查項目的不良結果,患得患失;(3)同室其他患者病情變化、斷斷續(xù)續(xù)有氣無力的呻吟、死亡的惡性刺激;(4)對自身病情結果的不良聯想等。
3.1.3 瀕死窒息心理 該心理是恐懼心理的延續(xù)和發(fā)展?;颊邥蜃陨聿∏槲V?,其他患者死亡的刺激而對死亡產生極度恐懼感。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癥狀,如心慌、胸悶、呼吸困難、出冷汗、手腳顫動、臉色蒼白、昏厥休克等,將嚴重的影響患者生理狀態(tài),甚至有時會造成無法挽救的后果,而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周圍患者的恐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3.1.4 焦躁心理 入住ICU病房后,患者通常被嚴格限制活動,周圍空間會被安置大量結構復雜的設備,導致患者活動空間狹小,無法進行基本活動。同時,各種有創(chuàng)治療、護理操作導致的疼痛也會影響患者的適應性,讓患者產生不良心理聯想。另外,ICU病房的患者由于治療和監(jiān)護的需要,通常會裸露過多的身體體表,使較大部分患者不適應;還有ICU病房中24h光照以及各種噪音的刺激也是患者負面情緒的引發(fā)器;對高昂費用的擔心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煩躁、焦慮、易怒、失眠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該項心理障礙屬多發(fā)現象,約占到ICU患者的50%以上。
3.1.5 其他 一些性格內向的患者進入ICU后,孤獨心理會較嚴重,進而發(fā)展為抑郁、懷疑心理。另外,患者還可出現依賴心理,該種心理狀態(tài)通常會表現在病情有所好轉或恢復即將離開ICU病房的患者身上。由于ICU病房的特殊規(guī)定,患者在ICU中只能接觸醫(yī)護人員,其中護理人員與之關聯非常密切,這就使患者對ICU護理人員產生了依賴感。
3.2 對ICU危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的意義
3.2.1 增強護患信任度,協助患者恢復良好的心理 患者在自身處于病情危重的狀態(tài)下,極易發(fā)生各種心理障礙。此時,患者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勵和關愛,期待與他人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而對ICU危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護患之間的信任,為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的不良心緒得以宣泄,最主要的是需要可調動其潛意識中的積極因素,從而恢復其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3.2.2 減少醫(yī)患矛盾,提高患者的病愈率 ICU病房環(huán)境特殊,其規(guī)定也異常嚴格,患者家屬不能親自照料患者,尤其是看到親人情緒低落、失眠、煩躁等癥狀,抑或病房中出現其他患者搶救時,家屬常常會憂慮患者病情是否會加重,因而往往會處于焦躁情緒之中,嚴重的就會與醫(yī)務人員發(fā)生沖突。對ICU危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措施后,患者的心理障礙得以解決,表現癥狀減少,通過患者在探視中與家屬的交流,可極大降低醫(yī)患之間矛盾沖突的可能性,患者也將會積極配合治療,從而縮短了療程,提高了病愈率。
3.2.3 體現ICU護理人員的醫(yī)德,提高醫(yī)院美譽度 對ICU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不僅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進程,同時也是ICU護理人員醫(yī)德的高度體現[6]。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通過具體的心理干預護理措施得到了展示,使患者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滿足?;颊哂纱双@得了優(yōu)質高效的醫(yī)療服務,醫(yī)院本身的綜合素質也得到提高,在治愈患者或者家屬的口口相傳下,醫(yī)院的美譽度也得以提高。
3.3 對ICU危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的效果 本試驗主要應用了佩皮勞人際關系模式理論對ICU危重患者分4個階段實施心理干預護理。佩皮勞人際關系模式是目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精神護理模式,其闡述了護理人員與患者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終止的過程??梢詰糜诙喾N護理狀況。ICU不同于普通病房,其入住的患者不僅病情危重,其精神壓力也高于普通病房數倍,易誘發(fā)緊張綜合征、ICU綜合征、ICU譫妄、人格喪失、甚至精神障礙等問題。相關試驗結果顯示,佩皮勞人際關系模式應用于ICU患者的心理干預護理過程中,可使護理人員動態(tài)地觀察和處理患者存在的各個層面、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問題,從而達到滿意的心理護理效果[7]。
本試驗中,干預組患者入住ICU初期SAS評分(70.44±8.19)分與對照組的(72.36±6.07)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3.32,P>0.05);護理結束后,干預組患者的SAS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5.89±7.8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09,P<0.05),與季愛琴等[8]的試驗結果相符,說明心理干預護理對改善ICU患者的焦慮程度具有良好的作用。
另外,本試驗還發(fā)現,干預組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病死率上也明顯低于對照組。但該項發(fā)現,尚無文獻報道。作者認為,雖然導致ICU危重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以及死亡的因素復雜多樣,但心理因素是一項重要的誘發(fā)因素,應該得到重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予糾正。
3.4 ICU危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需要注意的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ICU危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病死率,同時還可以減少醫(yī)患矛盾,提高醫(yī)院的整體形象。在臨床實踐中,筆者發(fā)現,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將影響心理干預護理措施的順利實施,同樣的護理方案不大可能適用于所有的患者,有時僵硬的企圖使用一種心理護理手法往往適得其反,影響了最終效果。因此,在護理初始階段,全面仔細地了解患者的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護理人員還應該進一步掌握揣摩患者心理的技巧,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護理,如掌握交流時機,通過患者表現了解其內心想法。因此,需要護理人員有較高心理干預水平,通過學習情緒表達,微表情心理學及試驗操作來驗證提高,達到心理護理的最終目標。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ICU護理的基礎上增加科學而有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可以有效改善ICU患者心理產生的焦慮等不良情緒,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ICU的病死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健葉,劉蓉.ICU患者的心理問題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10):1588-1589.
[2]李玉萍,范艷華.淺析ICU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醫(yī)學信息,2013,26(3):215-216.
[3]于曉燕,王彥利.ICU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196.
[4]陳海燕,路雪芹.佩皮勞人際關系模式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病人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25):2319-2320.
[5]溫建華.重癥醫(yī)學科護士心理壓力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8):98-98.
[6]米潔.中心ICU清醒患者負性心理的研究及干預[J].重慶醫(yī)學,2010,39(12):1578-1579.
[7]邢沫,周晶娟.Peplau的人際間關系模式及其臨床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5):411-413.
[8]季愛琴,徐玲芬,謝波,等.改進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對ICU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7,21(10):9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