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佳
在2013學年第一學期接到數(shù)學教研員的一個任務,有機會上縣里的公開課,我是一個新老師,有這樣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因此當我得知內(nèi)容是二年級的數(shù)學廣角中《排列》一課時,我就開始仔細研究教材,思考教法,以及設計一個適合自己上課的教學大綱,于是,我的《排列》有了這樣的歷程。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新朋友樂樂,開始出現(xiàn)一張圖猜猜誰是樂樂。
2.跟樂樂進入數(shù)學王國碰到一扇密碼門,密碼是由1、2和3組成的兩位數(shù),每個兩位數(shù)的十位數(shù)和個位數(shù)不能一樣,通過密碼門就能進入數(shù)學王國。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匯報,學生板演,教師引導,得出三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組:12、21、13、31、23、32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
教師引導:你先選了哪兩個數(shù)字調(diào)換位置?再選了哪兩個數(shù)調(diào)換位置?揭示調(diào)換位置法。
第二組:12、13、21、23、31、32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
教師引導:先選1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2、3分別組成12、13;再選2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3分組成21、23;然后選3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2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組:引導既然可以固定十位來擺數(shù),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個位擺數(shù)呢?
得出21、31、12、32、13、23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
教師引導:這種方法先選1固定在個位,再選2固定在個位,然后選3固定在個位,分別和另外的兩個數(shù)組成不同的數(shù)??梢园堰@種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個位法。
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要有順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揭示課題并板書:排列與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問題。進入數(shù)學王國,碰見兩個新朋友,想跟他們握手表示友好,每兩個人握一次,可以握幾次。
2.吃點心問題。數(shù)學王國的小精靈看小朋友這么能干,來給大家送點心了,面包、包子、餅干,送給三個小朋友各一種,一共有多少種送法?
三、鞏固學習
三個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結
你學會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學設計要從教材內(nèi)容編排出發(fā)。
舊版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中數(shù)學廣角中第一課時把排列與組合放在一起,而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數(shù)學廣角的第一課時只有排列,并沒有組合的內(nèi)容攝入。我在備課中,沒有仔細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手問題和吃點心問題放進了第一課時,這兩個都是組合的典型例題,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開始的導入中,我出示兩個小朋友讓學生猜誰是樂樂,這個知識點也不符合本課要求,因此刪去。
第二次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刪去誰是樂樂這個環(huán)節(jié),直接導入,進入密碼門,其他一樣。)
揭示課題并板書: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紅黃藍三種顏色,分別涂頭和身子,有多少種涂法?
(我的出發(fā)點是想創(chuàng)新,不用書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又為了方便做課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涂頭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0、2、3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
(這個例題也是在第一次試教中教研員指出的一個對于新知識的練習。)
三、提升拓展
1.三個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點心問題。(變成排列問題,三種點心按順序先后吃,可以怎么選擇?)
四、小結
說一說你學會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學設計的案例要符合實際生活。
雖然這次試教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但是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設計的用紅黃藍三種顏色,分別涂頭和身子,有多少種涂法的問題。我的出發(fā)點是想與眾不同,沒想到我的例題卻出了問題,試問世上哪有紅色的頭藍色的身子呢?這個問題確實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也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老師要以生活為背景,真實的設計教學案例,使學生把數(shù)學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第三次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揭示課題并板書: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0、2、3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
2.練習一:(課本中)用 紅、黃、藍 3種顏色給地圖上的兩個城區(qū)涂上不同的顏色,一共有多少種涂色方法?
3.練習二:從讀、好、書三個字中任選2個字,一共有多少種選法?
4.練習三:從讀、好、書三個字中任選3個字,一共有多少種選法?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彪m然本次上課并不成功,在教學中也有很多欠缺,但是這次經(jīng)歷卻給我留下了無線的思考。我的每一次試教,對教學設計的每一次改動,對課堂的每一點沖動,每一點思考,每一滴努力的汗水都是一次次收獲,無論將來怎么樣,我都會用這樣一種信念來堅持我的工作,成長我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浙江省新昌縣沙溪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