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壽炎
郭美美又出新聞了。不過這次,她栽在了賭球上。據北京警方表示,郭美美對參與賭博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中。
從2011年開始,郭美美就不斷地挑戰(zhàn)公共輿論和公序良俗。她出手精準、招數(shù)狠辣,幾乎彈無虛發(fā)。先是讓慈善機構顏面掃地,后是把“干爹”變成無人敢用的貶義詞,然后進軍娛樂圈,拍MV,拍電影,甚至成立個人工作室。名氣、事業(yè)一路走高,靠的是“一招鮮”,那就是不斷高調炫富,然后暗示或者明示這巨額財物來源曖昧: 或者來自“干爹”的饋贈,或者來自慈善機構的“生意”,或者來自灰色甚至黑色的官商勾兌。反正哪里是輿論和道德的敏感痛點,她就往哪里死戳。輿論譴責得越猛烈,她就戳得越來勁。
看似激起聲浪滔天,其實做起來也沒多大難度,不要臉就行。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公序良俗之道而行,別說貌美多金的郭美美,多年下來,芙蓉姐姐、鳳姐、干露露等網絡紅人,不也都爆得大名了嗎?然而,這種靠挑戰(zhàn)、踐踏公序良俗博出位的言行,在其個人名利雙收的同時,卻讓公序良俗淪為“公地的悲劇”,付出了沉重代價。
道德要求似乎是老生常談,而且似乎失于寬泛。但社會道德滑坡、甚至普遍失德所釀成的苦果,相信許多人都正在品嘗。與道德相比,郭美美對慈善領域所造成的危害,則更加具體可見。從2011年6月,郭美美在微博高調炫富起,舉國關切之下,鬧劇硬是跌宕起伏了三年多。所謂的“調查”,一度啟動又按下不表。郭美美與慈善機構之間到底是何關系,公眾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法。公信力重于生命的慈善組織,斷然不愿讓郭美美來當形象代言人。但清白不能自證,對這起嚴重損害其聲譽和形象的惡性事件,徹查與否似乎不該是可以自行決定的“家務事”。然而,公眾期待的“有關部門介入調查”卻一直沒有出現(xiàn)。
郭美美事件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當郭美美在瑪莎拉蒂里搔首弄姿的時候,有多少嗷嗷待哺的孤兒,卻再也得不到慈善物資的援救;當郭美美手持五十一億元存款傲視群倫的時候,一些慈善機構獲得的社會捐贈,開始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當郭美美進軍娛樂圈,衣香鬢影歌舞升平的時候,亟待發(fā)展卻步履艱難的慈善事業(yè)、亟待喚醒且極需珍視的社會愛心,卻猶如嫩芽蓓蕾經受著肅殺寒霜。
在這里,并非有意夸大郭美美的負能量,但是如果我們的社會任由這樣的“奇葩”盛開,無論如何都不是件好事。長此以往,一些人就會審丑逐臭,只要能出名,便無所不用其極,健康的社會風氣和生態(tài)將因此遭受侵蝕。
【原載2014年7月16日《解放日報·評論》】
插圖 / “靠山” / 王偉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