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駿驊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們黨風更好了:領導干部作風更扎實了,新聞電視上見得少了,田間地頭見得多了,與群眾聯(lián)系更加緊密了。然而,有的基層領導干部依舊難以避免一些 “作秀”,成為群眾議論的焦點。
到基層督促檢查,就一定要帶著相機;到困難戶家中進行探望,就要讓記者跟蹤報道;組織一場日常的學習交流會議,必定在媒體出現(xiàn)各位“認真讀書”的面孔;進行一個工作督辦會,就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扎實工作”……其實,頻繁宣傳工作過程,報道工作進度,不如做些群眾更關心的事,給群眾一些具體實在的利益。
基層領導干部要謹防媒體作秀,以免惡心了群眾的眼球。群眾最看不慣的就是干部的形式主義作風,看到一個基層領導干部的工作動態(tài)頻頻出現(xiàn)在熒幕,卻一直感受不到其工作帶來的成果,有過程就是真理,結果卻是無人問津的“苦果”。何必讓群眾每天坐在電視機前期待什么呢?拿出些具體可行的措施,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實事,把更好地實現(xiàn)、維護和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讓群眾從實質上感受到領導干部工作的成效,豈不更好?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才是檢驗各項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
領導干部需要在宣傳上“瘦身”,在辦實事上“強身”,媒體也需要在宣傳上轉變方式。讓新聞與群眾聯(lián)系更緊密,而不是以領導足跡為重,讓群眾永遠作為領導的“群眾演員”出鏡。媒體需要報道的應該是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領導視察某地,“輕輕的你來了”對當?shù)厝罕娔苡卸啻笥绊??群眾每天傾心于生產生活,哪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領導言行?只有領導的正確決策才能帶給群眾一些福音,實實在在的措施才是群眾最關心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