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友松
《推敲》一文是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的一篇課文。整個故事情節(jié)動人,再現(xiàn)了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苦苦吟詠、專心推敲的詩人形象。就這篇課文而言,要教些什么,怎么去教,特級教師盧謙以他多年追求的“簡約語文”教學(xué),給我們做了生動具體的詮釋,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
務(wù)本——以學(xué)生為本,以文本為本
師:我們知道“推敲”一詞有一段來歷。它既是一個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一個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好好讀一讀、品一品這個故事。(生讀課文2~7自然段)
師:讀完了嗎?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呢?我請一個同學(xué)讀課文的第二段。其他同學(xué)邊聽邊看邊想,你從這段話中獲得哪些信息?
生:我感到賈島拜訪自己的朋友,摸了好久才找到朋友的家,說明李凝家很難找。
生:我從“郊外”看出李凝家很偏僻。
生:李凝住的地方很寧靜。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很寧靜?
生: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師:你為什么從這感覺到很寧靜呢?
生:不寧靜的話敲門聲就不可能驚醒沉睡的小鳥。
師:你真會讀書!還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我覺得李凝是一個隱士。
師:書中沒有說他是隱士,但有一個詞能告訴我們他住的地方。
生:我認為是《題李凝幽居》的“幽”字。
師:為什么你覺得這個字告訴我們李凝是隱士呢?
生:因為幽居的意思就是隱居。
師:你想說的意思我明白了,但要表達更準確.誰來幫她重說?
生:就是基本上沒有鄰居,一個人住在外面,所以說他是隱士。
師:大家對這一段理解得很好。我們還能讀出些什么,自由讀。
生:摸了好久才摸到,我體會到友誼很深。
生:我通過“拜訪”這個詞,看出賈島對李凝非常尊重,說不定李凝的才華比他還要高。
師:同意嗎?
生:我從留了一首詩來看出兩人友誼很深,一般人不會作詩留下來。
師:剛才他說通過“拜訪”這個詞看出賈島對李凝的尊重??磥砝钅莻€隱士,是個有學(xué)問的人,是不是?“拜訪”改成“訪問”行嗎?
生:不可以,體現(xiàn)不出來賈島對李凝的尊重。
師:剛才我們獲得了這么多信息,主要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
生:賈島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詩留了下來。
師:是不是告訴我們這個?(板書:即興寫詩。出示《題李凝幽居》。生讀)
師:賈島把詩留了下來。第二天他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xué)們默讀課文第三段。(交流)
生:賈島騎著毛驢,思考詩中“推”好還是“敲”好。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是思考?
生:我從“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看出來的。(師板書:斟酌文字)
師:賈島騎在毛驢上,怎么斟酌文字的,請同學(xué)們讀讀課文,做做賈島的動作。
師:誰上講臺來表演表演賈島的動作,大家評議評議他表演得怎么樣。(一生上臺表演)
生:他只把推門、敲門的動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夠。因為賈島在斟酌文字,應(yīng)該反復(fù)做“推”和“敲”這兩個動作。
生:我覺得他沒有把賈島沉思的神態(tài)演出來。賈島是不知不覺進的長安城,可見他斟酌得很投入。
……
師:那賈島吟哦什么呢?
生:“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薄傍B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p>
師:現(xiàn)在誰來臺前做做賈島呢?(師指名上臺,生精彩表演引起同學(xué)們的笑聲)
師:你們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生:大家快瞧那個和尚,奇怪嗎?他在比比劃劃的,干什么呀?
生:笑這個人是不是癡子呀,還是中了什么邪?
師:你看,賈島多癡迷??!
生:喂,我們在笑你呢,你看見了嗎?當心從毛驢上摔下來??!
生:他好滑稽呀,我們都在笑他,他怎么沒有感覺到呢?
師:同學(xué)們,大街上行人的笑聲他聽得到嗎?
生:聽不到!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他看得到嗎?
生:看不到!
師:韓愈的儀仗隊他看得到嗎?
生:看不到!
師:是啊,此時的賈島“不知不覺”,全身心投入,已經(jīng)到了一個忘我的境界??!
什么是務(wù)本?這里的“本”有三層含義:一是語文課應(yīng)該以學(xué)生為本位,二是注重語文學(xué)科的本體,三是強調(diào)文本本身。在教學(xué)中如何凸顯“本體”意識,我們從上述教學(xué)片段中可以窺見一二。首先,無論是教師的提問、引導(dǎo),還是學(xué)生對文本的體驗感知,或是生生之間的交流、思辨,都緊緊圍繞學(xué)生這一中心,體現(xiàn)學(xué)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是在教學(xué)過程中盧老師始終以文本為依托,引領(lǐng)學(xué)生走進文本,在品味文本語言中引導(dǎo)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并堅持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既讓學(xué)生讀出所感所悟,又讀出所疑所惑;既讓學(xué)生讀懂語句,又品出語句中蘊涵的情意。再次彰顯師生間的和諧對話。整堂課自始至終都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既有文本與學(xué)生之間的無聲交流,又有學(xué)生與教師之間的有聲對話,更有教師、學(xué)生、文本三者之間直接有效的智慧交鋒。
求實——實在品文析字,感知形象
師: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連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也不知道。知道韓愈是什么人嗎?他也是唐朝的大詩人,正在京城長安做官。多大的官呢?相當于現(xiàn)在首都北京市市長兼公安局長。當時沖撞了市長兼公安局長的儀仗隊那還了得?輕則大刑侍候,重則丟掉性命。(生笑)賈島是怎么跟韓大人解釋的呢?請大家做賈島,說給你的同桌聽。endprint
生:我昨夜去拜訪一個叫李凝的友人,誰知他不在家,我寫了一首詩在他家門上。今天回想起,覺得詩句中有一個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生:韓大人,貧僧昨夜去拜訪友人,可是沒有見著。我雖然沒有見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暢,我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美好的情景使我詩興大發(fā),我寫了一首詩留了下來。可是我覺得詩句“僧推月下門”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慮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我正在猶豫不決時,沒想到?jīng)_撞了您的大駕,求您寬恕。
師:聽了賈島的話,韓愈思索了一會兒,認為用“敲”字好。他有哪幾點理由呢?
生: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還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
師:用“敲”字好,有三點理由。那么,這里的“寧靜”能不能換為“安靜”呢?
生:不能。
師:你們推敲推敲,為什么不能呢?
生:我覺得“安靜”和“寧靜”都表示靜,但“寧靜”靜的程度深。
生:我覺得“寧靜”還表示一種很幽美的靜。
師:賈島聽了韓愈的話,連連點頭。后來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板書:韓愈解疑)
師:家境貧寒的詩人賈島和大詩人韓愈,盡管地位懸殊,但對詩歌的共同愛好使他們成了好朋友,演繹了一段文壇千古佳話。歷史上的賈島究竟是怎樣的人呢?(課件出示賈島的生平介紹)
師:看了賈島的生平介紹,你對他又有哪些新的認識呢?
生:賈島是晚唐“五律”的領(lǐng)袖。
生:賈島是個一生為寫詩灑盡心血的人。
生:賈島雖然早年出家為僧,但他有雄心,有志向。
師:你是從哪兒發(fā)現(xiàn)的?
生:從“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可以看出。
師:你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讀出了詩句的內(nèi)涵。同學(xué)們,你們看賈島有一個雅號,叫——
生:(齊)“苦吟詩人”。
師:是的,賈島以他對詩的不懈追求,以嚴謹?shù)膭?chuàng)作精神,以苦思苦吟的實踐,錘煉出許多精品,從而在詩人輩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投影出示: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師:這首“五絕”意思是說,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雙淚長流。你們說,他流出的是什么淚???
生:是高興的淚。
生:是自豪的淚。
生:是激動的淚。
生:是辛酸的淚。
……
師:是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事業(yè)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么行呢?
著名語文教學(xué)專家朱作仁教授在多年前提出語文課應(yīng)當“真實、樸實、扎實”。一直到今天,我們還看到很多高耗低效的場面課、虛假過剩的煽情課、形式主義的作秀課。語文課堂教學(xué)應(yīng)“實”在何處,盧老師的教學(xué)策略值得學(xué)習:其一,“實”在品文析字。在教學(xué)“賈島是怎么跟韓大人解釋的”時,盧老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鼓勵學(xué)生揣摩人物內(nèi)心,推想解釋內(nèi)容。這不僅讓學(xué)生在角色轉(zhuǎn)換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人物,而且利用文中空白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在理解“寧靜”時盧老師提出能不能換為“安靜”。學(xué)生咬文嚼字,體會到“寧靜”還表示一種很幽美的靜,既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形象,又在學(xué)《推敲》中學(xué)習推敲。其二,“實”在形象感知。賈島是什么人?是一個門第寒微的窮苦人,是一個數(shù)次應(yīng)舉不得志的失意人,是一個迫于生計棲身佛門的苦命人。為了讓學(xué)生了解賈島,盧老師引領(lǐng)學(xué)生在反復(fù)體味詩人“苦思苦吟”的創(chuàng)作背景中讀懂人物,讀懂他“一吟雙淚流”背后的艱辛。如此,一個真實的賈島形象刻印在了所有學(xué)生的心中
有度——把握好文本生長與拓展的度
師: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意思是不要一味相信書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懷疑的態(tài)度。賈島反復(fù)推敲,拿不定主意,說明用“推”也有一定的妙處。你覺得“推”好在哪里?
生:“推”讓人感覺到詩人沒有考慮太多。
生:我覺得用“推”反而可以看出詩人與李凝關(guān)系不一般,不需要太多的禮節(jié)。
師:“推”好還是“敲”好,這是一個千古難題,也是一個文壇公案,至今仍爭論不休。請默讀下面兩段話,說說自己的想法。(出示:有專家說,韓愈認為“敲”字佳,與他官員的身份有關(guān)?!扒谩陛^之“推”,更謹慎,更周全,更合乎常理。但賈島是個僧人,僧與官不同,講究逍遙自在,隨緣放曠,隨手“推”開月下門,了無掛礙。
著名畫家吳冠中說:“敲則有聲,與靜對照。但靜與鬧之對照是否破壞了整體調(diào)子,夾進了音響反而在畫面落下了敗筆。推門,無聲,只著筆于推的動作,畫出了運動中的線,與‘宿相對照,顯得比‘敲更和諧,不失畫面的統(tǒng)一?!保?/p>
師:讀完這兩段話有什么想法?
生:韓愈認為“敲”字好,與他的身份有關(guān),不同身份的人或許有不同的感受。
生:吳冠中從繪畫的角度認為“推”比“敲”更和諧。
生:看樣子,“推”好還是“敲”好,還沒有定論。
師:是啊,“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蛟S,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結(jié)果也會不一樣,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師:同學(xué)們,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請看——(投影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大家看,這句詩句中哪個字用得最好?
生:綠。
師:王安石在用“綠”字之前,曾用過哪些字呢?
生:春風又入江南岸。
生:春風又滿江南岸。
……
師:詩人為什么不用“入、滿、到”這些字,而用“綠”呢?
生:因為“綠”字把無形的春風形象化了。
生:“綠”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讓人聯(lián)想到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
師:大家品評得有滋有味。讓我們齊聲讀——
生(齊):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請大家再看一句宋詞,橫線上可以填哪些字呢?(投影出示:紅杏枝頭春意_____)
生:紅杏枝頭春意濃。
生:紅杏枝頭春意美。
師:那么詞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請看——(出示:鬧)詞人為什么用“鬧”呢?推敲推敲,用“鬧”好在哪里?你仿佛看到、聽到了什么?
生:“鬧”字寫出了紅杏很多。
生:一個“鬧”字,我仿佛看到枝頭上紅杏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仿佛在比美。
生:“鬧”字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
師: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聽到了蜜蜂“嗡嗡”的聲音。
生:我仿佛聽到紅杏在迎著春風呵呵地笑呢!
師:看,“鬧”字將枝頭紅杏的特點寫活了。清代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p>
……
“度”是哲學(xué)層面的一個概念。作為語文教學(xué)的主體——教師和學(xué)生在文本解讀中必須把握好“度”,不能超越或不足其“度”。在上述教學(xué)片段中,究竟用“推”好還是“敲”好,盧老師讓學(xué)生默讀有關(guān)資料,讓他們?nèi)收咭娙?,智者見智。一方面,學(xué)生在教師智慧靈性的引領(lǐng)中,學(xué)會質(zhì)疑,學(xué)會思考;另一方面,學(xué)生在創(chuàng)造性的思辨與交流中,使靜態(tài)的文本煥發(fā)出活潑、新鮮的生命力,進而享受閱讀帶來的精神愉悅。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文本拓展適度,既讓學(xué)生跳一跳夠得著,又讓他們在揣摩文字的過程中學(xué)會思考,讓課堂教學(xué)有了“思想的魅力”。有關(guān)“綠”和“鬧”這兩個字的推敲,拓寬了學(xué)生語文課外學(xué)習的效度,而且使他們在開闊視野的基礎(chǔ)上“得意”而不“忘言”,真正品嘗到語文學(xué)習的芳香與魅力。(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yīng)縣實驗小學(xué))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jxjyjxsxw@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