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
中國的重大開拓:社會主義運動從世界性到民族性*
□孫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前,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認為社會主義運動應該是一個世界性的統(tǒng)一的模式,強調民族的差異和特色被認為是不妥當的。從共產國際對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指揮協(xié)調,到蘇聯模式的推行,以及蘇聯對社會主義陣營的主宰,都體現了這樣的取向。然而,中國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把社會主義的民族屬性凸顯了出來。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進程中,每一次理論的總結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審慎地將其定位在對中國問題的回答上。中國共產黨人推進了社會主義理論由世界性話語向民族性話語的轉型,中國共產黨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定語非常清楚地規(guī)定了這一理論的場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并不想把這一理論作為“蘇聯模式”那樣的教條推而廣之。民族特色對社會主義理論來講,追求的不是它的世界性和普適性,而強調理論的指導性和科學性與特定的空間范圍相匹配,主張各個國家的共產黨,都應該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自己國家的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才能夠真正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中國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確立了這一旗幟。事實證明,這是對當代社會主義運動的重大貢獻,也是第一個強調民族特性的社會主義學說,這一理論形態(tài)闡釋了社會主義運動在中國表現出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特色。
社會主義 中國道路 世界性 民族性
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的分析和批判,特別著眼于資本主義對世界市場的開拓?!豆伯a黨宣言》中的一句名言就是:“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tài),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頁。馬恩形成了與人類現代化相一致的世界眼光,他們這樣分析問題的高度和系統(tǒng)性,被稱為“世界歷史”②“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頁。的思想。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恩揭示了大工業(yè)是世界歷史的最終推動者:“它首次開創(chuàng)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tài)?!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88、291、291頁。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fā)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tài)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88、291、291頁。。
立足于對世界歷史的分析,馬恩認為,社會主義運動是全世界統(tǒng)一的、協(xié)調一致的社會主義運動,強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84頁。并宣告“工人沒有祖國”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88、291、291頁。。馬恩推動的社會主義運動,是全球性的社會主義運動,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把這作為取得勝利的前提:“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雹荨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88、291、291頁。
研究國際共運史的美國學者福斯特論述了19世紀工人運動對聯合行動的認識:“19世紀早期,年輕的無產階級已經察覺到強烈需要國際范圍內的團結。工人們在反對貪得無厭的資本家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政治斗爭中,有必要相互了解和相互支援,這些資本家雖然在一個國家的利益方面有尖銳的矛盾,可是他們在反對工人階級的要求上都表現出一種國際團結。更具體些說,工人們必須和國際破壞活動進行斗爭。他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愈深,他們就更是國際主義者了?!雹轠美]威廉·福斯特:《三個國際的歷史》,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版,第38頁。
1865年,國際工人協(xié)會在布魯塞爾召開第一次大會,馬克思幫助協(xié)會制定了共同章程。章程認為,工人運動過去的失敗是源于缺乏相互間的團結:“為達到這個偉大目標所做的一切努力之所以至今沒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個國家里各個不同勞動部門的工人彼此間不夠團結,由于各國工人階級彼此間缺乏親密的聯合?!雹摺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609、609-610頁。并從理論上強調工人階級的解放是國際問題:“勞動的解放既不是一個地方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涉及存在現代社會的一切國家的社會問題,它的解決有賴于最先進各國在實踐上和理論上的合作?!雹唷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609、609-610頁。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對工人運動非地方性和非民族性的強調。這一文件呼吁:“目前歐洲各個最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工人階級運動的新高漲,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時,也鄭重地警告不要重犯過去的錯誤,要求立刻把各個仍然分散的運動聯合起來?!雹帷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609、609-610頁。
事實上,早期的無產階級政黨都是國際性的組織,從1847年“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立,到1864年國際工人協(xié)會(即第一國際)的成立,工人運動都主要是在這樣國際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之下。1869年,第一個民族國家范圍內的無產階級政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此后民族國家范圍內的無產階級政黨才陸陸續(xù)續(xù)地誕生和成長起來。
第一國際之后的第二國際,在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協(xié)調行動方面遠遠不如第一國際,是一個比較松散的國際組織。但是,在列寧推動下成立起來的第三國際,從一開始就力圖改變這一傾向,加強組織紀律性和統(tǒng)一、協(xié)調。
在1913年3月制定的《共產國際綱領》指出:“共產國際要使所謂國家利益服從國際公民的利益,它要體現各國無產階級的相互支援;無產階級沒有經濟方面和其他方面的相互支援,就不能組織新的社會?!雹庵泄仓醒朦h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文獻資料選輯:1917-1925》,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頁。
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一問題上繼承的是馬恩的思想,同樣強調社會主義運動的統(tǒng)一性。1920年,列寧在《為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準備的文件》中論述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時說:“共產國際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上的全部政策,主要應該是使各民族和各國的無產者和勞動群眾為共同進行革命斗爭、打倒地主和資產階級而彼此接近起來。這是因為只有這種接近,才能保證戰(zhàn)勝資本主義,如果沒有這一勝利,便不能消滅民族壓迫和不平等的現象。”?《列寧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254頁。
列寧為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親自擬定了加入共產國際的二十一項條件,在第十三條規(guī)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入共產國際的黨,應該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在目前激烈的國內戰(zhàn)爭時代,共產黨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組織起來,在黨內實行近似軍事紀律那樣的鐵的紀律,黨的中央機關成為擁有廣泛的權力、得到黨員普遍信任的權威性機構,只有這樣,黨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列寧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254頁。第十六條規(guī)定了通過審查黨綱實現思想上的統(tǒng)一:“按照規(guī)定,每個加入共產國際的黨的綱領,都應該由例行的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或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批準?!雹佟读袑庍x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254頁。
第十七條強調了加入共產國際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統(tǒng)一協(xié)調行動問題:“共產國際代表大會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的一切決定,所有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執(zhí)行。共產國際是在非常激烈的國內戰(zhàn)爭的情況下進行活動的,它應當比第二國際組織得更加集中。同時共產國際及其執(zhí)行委員會在一切工作中,當然必須考慮各黨斗爭和活動的種種不同的條件,因此,作出全體必須執(zhí)行的決定的僅限于此類決定可行的問題?!雹凇读袑庍x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254頁。
很顯然,列寧時期也強調社會主義運動的統(tǒng)一性??梢哉f,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即使是某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也具有相當強的國際屬性。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作出的第一個決議,就專門列了一條“黨與第三國際的聯系”,規(guī)定“黨中央委員會應每月向第三國際報告工作”。③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25)》(第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67、67頁。
在中共二大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決議案指出:“無產階級是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也是世界的,況且遠東產業(yè)幼稚的國家,更是要和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力?!雹苤醒霗n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25)》(第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67、67頁?!爸袊伯a黨既然是代表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所以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議決正式加入第三國際,完全承認第三國際所議決的加入條件二十一條,中國共產黨為國際共產黨之中國支部。”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25)》(第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67、67頁。
社會主義運動對統(tǒng)一性的追求,制約了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對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1938年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新探索提供理論的基礎:“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huán)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之一部分而與這個民族血肉相連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雹廾珴蓶|:《論新階段》,載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頁。
但這一重大命題卻受到蘇共中央的批評,為顧全大局,后來公開出版的《毛澤東選集》將這一表述改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⑦《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
共產國際不滿意中國共產黨提倡實事求是反對教條主義的做法。共產國際駐延安的聯絡員向共產國際反映:“教條主義者這個叫法,體現出中共領導對蘇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公開厭惡?!雹嗖苘娭骸吨袊伯a黨和共產國際關系史研究》,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0頁。
盡管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了,但蘇共繼續(xù)謀求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地位,特別是二戰(zhàn)以后,逐步形成的“蘇聯模式”成為其他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必須遵循的典范。正如西班牙學者克勞丁所說:“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勝利,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提供出一些新的理由,可以用來為斯大林的教條主義和強求一致的做法辯解?!雹醄西班牙]費爾南多·克勞丁著:《共產主義運動——從共產國際到共產黨情報局》,北京:求實出版社,1982年版,第7、266、266-267、267頁。
中國革命的勝利,主要源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相結合后的偉大實踐,但蘇共卻刻意地否認這一點??藙诙≡凇豆伯a主義運動——從共產國際到共產黨情報局》一書中談到:“當1949年的勝利日益明顯時,特別是在這一年中,一系列經過周密考慮的文章出現在蘇聯的理論刊物上。這些文章引用毛著作中對蘇聯、列寧和斯大林的作用和榜樣表示敬意的段落,而不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毛關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中革命發(fā)展特殊論進行了含蓄的批評?!雹鈁西班牙]費爾南多·克勞丁著:《共產主義運動——從共產國際到共產黨情報局》,北京:求實出版社,1982年版,第7、266、266-267、267頁。
克勞丁轉引了一段批評“中國化”和強調馬恩列斯指出的一般規(guī)律的重要性和根本性的論述:“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是相同的。人們只能說這種發(fā)展在速度和特定形式上有差別。在這個意義上說,東方的人民民主就其基本要點來說,與西方是相同的?!蔽恼逻€說:“殖民地民族斗爭的整個進程,民主力量在東亞所取得的巨大勝利,有力地證實了列寧和斯大林關于殖民地民族問題學說的正確,并證明戰(zhàn)無不勝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思想的勝利?!?[西班牙]費爾南多·克勞丁著:《共產主義運動——從共產國際到共產黨情報局》,北京:求實出版社,1982年版,第7、266、266-267、267頁。克勞丁敏銳地指出:“按蘇聯這位理論家的看法,根本就不存在毛的思想?!?[西班牙]費爾南多·克勞丁著:《共產主義運動——從共產國際到共產黨情報局》,北京:求實出版社,1982年版,第7、266、266-267、267頁。
所以,直到中國共產黨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社會主義運動一直是強調世界性和排斥民族性的。
1938年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這就為中國共產黨人開拓民族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由此而開始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開拓,實際上就已經具有了鮮明的中國革命特色。此前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來沒有論述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命題。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并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這與經典作家論述的以發(fā)達國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革命有很大的不同。新中國的建立,充分證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科學性。
毛澤東同樣也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民族特色進行了探索。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fā)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系》,在開始論述“十大關系”前他就談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雹佟睹珴蓶|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4、369-370頁。
《論十大關系》發(fā)表幾天后,毛澤東在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黨的代表團談話中,更進一步地闡述了根據國情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指出:“各國應根據自己國家的特點決定方針、政策,把馬克思主義同本國特點結合起來。中國的經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即使是好的經驗,也不一定同別的國家的具體情況相適合。照抄是很危險的,成功的經驗,在這個國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個國家如果不同本國的情況相結合而一模一樣地照搬就會導向失敗。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雹凇睹珴蓶|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4、369-370頁。
1958年3月,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回顧這篇講話時指出:“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論十大關系》,開始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設路線,原則和蘇聯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們自己的一套內容?!雹邸睹珴蓶|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4、369-370頁。繼而又在5月18日談到:“十大關系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雹苊珴蓶|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各代表團團長會議上的講話記錄,轉引自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484頁。可見,《論十大關系》的基本思想就是以蘇為鑒,根據國情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但是,道路的開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積累,經驗和教訓的反復驗證,中國終于在改革開放以后正式確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雹荨多囆∑轿倪x》(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
從中共十二大樹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旗,就明確提出:“革命決不能輸出,它只能是各國人民自己選擇的結果?!雹蕖妒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頁。緊接著在1983年中央召開的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大會上,胡耀邦代表中央發(fā)表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歷史的一條根本經驗,就是各國黨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所處的國際地位和國內情況,自己決定自己的路線和政策,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才能取得成功?!雹摺妒粚萌腥珪詠碇匾墨I選讀》(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38頁。中共十五大對中國社會主義的實踐場域予以明確的表述,即“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⑧《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5頁。。
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為中心,同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作為中心是迥然不同的,前者的目標是要發(fā)展和完善一個民族國家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后者的目標是進行世界革命,推翻全球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前者的根本任務是建設,后者的根本任務是革命。立足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不會追求輸出革命。1981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時強調要澄清的一個觀點,就是有人認為“中國政府信奉的意識形態(tài)旨在摧毀類似美國這樣的政府”。鄧小平鄭重地指出:“這樣的觀點至少不是八十年代的觀點,也不是七十年代的觀點,而是恢復了六十年代以前的觀點?!雹佟多囆∑轿倪x》(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8頁。
從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來講,民族特色的定位意味著追求的不是世界性和普適性,而強調理論的指導性和科學性與特定的空間范圍相匹配,主張各個國家的共產黨,都應該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自己國家的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才能夠真正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正因為如此,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不把自己的經驗和原則強加于其他的政黨和民族。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此前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區(qū)別。
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進程中,每一次理論的總結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審慎地將其定位在對中國問題的回答上。如中共十五大指出,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根本任務、發(fā)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zhàn)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tǒng)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②《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頁。。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闡述,也清楚地揭示了它的民族屬性,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③《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頁。,“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④《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頁。。科學發(fā)展觀同樣如此,中共十八大指出,“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⑤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⑥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
中國帶來的社會主義的復興,與傳統(tǒng)社會主義的一個極大不同,就在于這是民族特色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這一開拓也帶來社會主義多樣化的時代特點。強調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必然要破除社會主義模式化、格式化的傳統(tǒng),尊重不同國情下的各種不同探索。因此,中國的貢獻,更在于它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運動在這一時代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無論社會主義的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都必須緊密地與本國國情相結合,體現出民族的特色,否則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這一科學的認識已經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繼續(xù)堅持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無產階級政黨和國家,都已經開始重視強調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問題。越南共產黨在1991年6月召開“七大”政治報告中,正式提出“胡志明思想”的概念,認為胡志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于越南實踐的產物”⑦周新城主編:《越南、古巴社會主義現狀與前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10、225頁。,從而為民族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建設奠定理論基礎。
1991年召開的古共“四大”,明確宣布古共是“馬蒂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性質的黨”⑧周新城主編:《越南、古巴社會主義現狀與前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10、225頁。,1997年的古共“五大”第一次使用“卡斯特羅思想”的提法,稱古巴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列主義、馬蒂學說和卡斯特羅的思想為指導的政黨。在實踐上開始強調既不搞拉美國家“新自由主義”式的改革,也不搞蘇聯的“毀滅社會主義”的改革,而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改革,走古巴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⑨周新城主編:《越南、古巴社會主義現狀與前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10、225頁。
中國共產黨人推進了社會主義理論由世界性話語向民族性話語的轉型,中國共產黨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定語非常清楚地規(guī)定了這一理論的場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并不想把這一理論作為“蘇聯模式”那樣的教條推而廣之。中國共產黨對自己理論體系的表述一直都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始終沒有使其含義溢出民族國家的范疇。中共十八大從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角度,對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成就給予了高度的概括,均明確地限定了其民族的特性,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⑩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因此,離開了民族性,就無法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責任編輯:宋雪玲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主義的中國貢獻及價值分析”(13BK06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孫力,男,南京政治學院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 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