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陜西臨潼人。作品散見于《散文》《讀者》《延安文學(xué)》《人民日報》等。
韭花白
進入七月,天氣開始變得炎熱。此時,在鄉(xiāng)下的田畦旁、壟溝邊、菜地頭,隨處可見盛開著的白色的韭菜花,一片片,一簇簇,繁華熱烈,隨風(fēng)搖曳。正午的驕陽打在密集的花蕊中,潔白,耀眼。有成群的蜜蜂飛入花叢之中,鉆進鉆出,辛勤而歡快地忙碌著。
早在十幾天前,母親就對喜歡吃韭菜的我說,長在地里的韭菜老了,不能吃了,等著吃韭花吧。在我們那里,有這樣一句諺語:“六月韭,牛吃吐。”意思是說,六月的韭菜,早已失去了二月時的鮮嫩,三月時的翠綠,四月、五月時的飽滿多汁。待到六月,包括其莖和葉,都已失去水分,變得干裂、粗糙,口感極差,就連牛吃了,也會吐出來的。所以,在我們村里,一進入六月,是沒有人家去割韭菜吃的。
當(dāng)然,我們不吃六月里的韭菜,并不代表我們不再管它,不再親近它,任由其自生自滅。當(dāng)然不是!我們是在安靜地等待韭菜開花,我們盼望能吃到那朵朵惹人愛憐的嬌嫩的韭花。
等待韭菜開花的過程,是一個較為漫長過程,是急不得躁不得的,它磨的就是你的性子。有時,你越是盼望它早點開花,它卻偏偏不開;然而,當(dāng)你一賭氣不理它時,它卻一夜之間,蓬蓬勃勃地張揚了一地。
這段時間,是婆姨女子大顯身手的時候。男人們都會甕聲甕氣地對自家婆姨說:“韭菜開花了,能軋韭花了?!庇谑牵骷腋鲬舻呐藗兿嗷パs著,三三兩兩,穿紅戴綠,相互說著笑著,就像一只只花蝴蝶,穿梭在自家的韭菜地里。靈巧的雙手熟練地在韭花底部一捋,就采下一把,丟進筐子里,整個動作連貫而協(xié)調(diào)。
韭菜花開的時候,不長葉子,只有一根光滑細(xì)長的莖,頂著一蓬攢聚在一塊的花朵,白中帶粉,粉中帶綠,多數(shù)含苞待放,樸素淡雅。它的花期有時可長達(dá)一月左右。放眼望去,潔白如雪,素裝淡雅,甚是壯觀。這時,你就可以隨意地采上一把回家,專摘那花朵來放入熱油中,等噴出濃郁的香味,再及時倒入手工面條的湯鍋里,那香氣就香滿了半條街。既原始古樸又天然純粹的香,把路過的人都裹挾住。
追溯中國人吃韭菜的歷史,早在春秋時代就已有之。《詩經(jīng)·七月》里說:“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春四月之初,用小羊和韭菜祭司寒之神,可見韭菜在中國食用的悠久歷史以及在當(dāng)時的珍貴?!洱R民要術(shù)·種韭》引漢代崔緹《四月令》說:“七月韭菁?!薄熬螺肌奔淳虏嘶āR馑际钦f,七月,是到了該吃韭花的時候了。而在《本草綱目》里講,韭菜花食之能生津開胃,增強食欲,促進消化。同時它還富含鈣、磷、鐵、胡蘿卜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可謂菜中極品。
七月的某個有風(fēng)的午后,漫步在田間地頭,隨意地摘來一朵韭菜花,細(xì)細(xì)來看,它是樸素的純白,白而不假,白而不妖,白而不膩,就像冬天的雪花,自然的純白。它沒有濃郁的花香,可心中早已溢于芬芳。它沒碩大的花朵,卻讓人目不轉(zhuǎn)晴,戀戀難忘。它無需呵護,卻依然可以婷婷麗麗,典雅端莊。你可以無視它,但你卻無法逃避掉它的白、它的純。而它的樸素與真摯,純粹與清素,卻早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間,根植在你的心底了。
想來,我本是鄉(xiāng)居的青韭,多年生草本。性如韭,而品如蘭,足矣?!笆掷涞嬷?,一曲微茫度此生”,是充和老人的淡泊?!安耖T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是長卿先生的孤寂。于我,清酒一盅,花生一碟,搖一把老祖母的躺椅,韭花香里敘家常,也不失為一種釋懷與恬淡。
黃花黃
小暑來臨的第一天,一大早,母親就將賴在被窩里的我叫醒,叮囑我趕緊去地里,將那些行將盛開的黃花采摘回來。母親總說,這一天采回來的黃花,鮮嫩,柔脆,清香,口感細(xì)膩,滋味綿長。如果我吃了,腦瓜會變得聰明,身體會長得健壯。
對于母親的話,我總是深信不疑。我飛快地穿好衣服,一溜小跑到我家那片長滿黃花的田地里。我生怕自己跑慢一步,黃花就會被鄰居家的小胖摘去。小胖總是貪吃,不放過生長在地里的任何可以裹腹的東西。
他之前曾有過幾次采摘我們家黃花的事情,但母親都以小胖太小不懂事為由,寬容地原諒了他。這還不算,到最后,母親還特意采上一大簍,讓我給小胖家送去。這時,我總是覺得母親太過善良了。再說,小胖還比我大兩歲呢,怎么就不懂事了?雖然心里不愿意,但我最后還會照著母親的話去做。
來到地里,我看到,一株株長勢良好的黃花連成一片,在盛夏驕陽的照耀下,金黃,燦爛,光彩奪目。黃花纖瘦婀娜的身姿伴隨著夏季柔柔的微風(fēng),一左一右地輕輕搖曳,就像一個風(fēng)采多姿的舞蹈演員,在廣袤的大地上盡情地翩翩起舞。
仔細(xì)看,黃花碧綠青翠的枝葉,夾雜著黃中帶紅的花朵,使整個田地看上去熠熠生輝,充滿豐收的喜悅。母親曾告訴我,成熟后的黃花全身金黃,花瓣向四周綻開,花蕊則像極了盛開的金絲菊的形狀,驚艷,豐盈,飽滿;而行將成熟的黃花,其底部為翡翠綠,頂部為杏花黃,花苞則緊緊依偎在一起,像熟睡的嬰兒,又像待嫁的新娘,含羞待放。
我準(zhǔn)備采摘的,就是那種將開未開的黃花。母親說,盛開后的黃花不如這種黃花口感好,其清醇純樸的味道也要淡上一些。采回去后,母親先仔細(xì)地用清水將黃花淘過,然后將其切成一厘米左右長的碎段,伴上老黃豆做成的豆腐丁,盛到一個碗里,撒上精鹽待用。
接著,母親再燒上一勺滾燙的菜油,“滋啦”一下,熟練地將菜油直接淋在黃花豆腐上。立即,黃花變得油亮、熱烈、滋潤。隨即,撈一碗母親的手搟面,將黃花臊子平澆上去,再撒一點兒小蔥花,最后,淋上一筷頭紅亮的辣子油和芥末油,就這樣,一碗麻辣可口,清香美味的黃花臊子面就做好了。說實話,這種美味曾在我的舌頭上跳躍多年,至今回味悠長。
當(dāng)然,這種吃法主要取決于黃花生長的新鮮程度。當(dāng)滿地的黃花洋洋灑灑地全部盛開成熟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做黃花菜了。此時,各家各戶都在忙。婆姨們忙著在地里采摘黃花,男人們則在自家庭院里緊張地搭鍋建臺。鍋是早就備好的那種大口鍋,里面可以搭上三層箅子。endprint
待黃花送回來后,男人們直接將黃花攤到箅子上,厚厚三層,將大鍋架到旺火上面蒸。待上氣后,蒸五分鐘即可。時間一定要把握到位,過長,黃花會被蒸爛,失去筋道的口感;過短,則易腐爛變質(zhì)。
出鍋后,將蒸好的黃花倒在水泥臺面上。此時的黃花飽含水分,由金黃變?yōu)榈S,也不再像之前那樣亭亭玉立。它們看上去膽怯,軟弱,楚楚可憐。在太陽底下暴曬至水分殆盡,就變成了我們在超市里常見的那種黃花菜了。
一朵花從綻放到衰敗,從青澀到成熟,是一個漫長的孕育的過程,也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而黃花,則在它最絢麗的時刻,成就了我們的最難伺候的味覺,也成就了它豐盈金黃的一生。
絲瓜青
晚飯過后,夕陽西下,溽熱逐漸散去。躲避了一天高溫的雞們,鴨們,大人們,小孩們,開始紛紛走出籠舍房間,或外出覓食,或伸胳膊踢腿,抓緊時間外出做自由活動。
此時,當(dāng)最后一抹夕陽打在我家院子里那棵絲瓜藤上的時候,我會準(zhǔn)時地拿出一張涼席,鋪到絲瓜架的下面,供家人晚上乘涼之用。這是在夏季的夜晚來臨時,我每天做的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抬頭望去,滿藤的絲瓜長勢良好,它們在夕陽的照耀下,顯示出前所末的繁榮和勃勃生機。一個個果肉飽滿的絲瓜,靜靜地從瓜蔓上垂下來,像極了大寫的感嘆號。它們的表面泛著誘人的翠綠,細(xì)長的紋理清晰可見。間或,有一兩只彩色的蝴蝶停留在尚末褪去的花蒂上面,稍作休息,就翩躚著飛得不知去向。
晚上的這頓飯,我們喝著稀飯,就著母親做的絲瓜炒雞蛋,吃得滿口生津。絲瓜是我親自挑選的,細(xì)細(xì)長長的三根,嫩得能掐出水分。往常,在做這道菜時,母親總是告誡我,一定要挑那些面相平和表面光滑的絲瓜摘。說得多了,我也就聽煩了,還沒等母親開口,就已經(jīng)跑到絲瓜架下,想摘哪個摘哪個,看上哪個摘哪個。平常,我們是難得吃上一頓絲瓜炒雞蛋,只有等到在縣城上班的父親回來后,我們才能打一回牙祭。絲瓜架上有,但雞蛋,在當(dāng)時卻不是常常能吃到的東西。
除了絲瓜炒雞蛋外,母親做得最多的,就是絲瓜湯了。絲瓜摘下來后,母親先用刀片輕輕刮去絲瓜皮,接著切片。待油熱后放入蔥花,隨即放入瓜片翻炒。等瓜片軟滑后,加水燒開,放入紫菜一把,末了再撒入一些香菜,一碗清香的絲瓜蛋湯就做好了。聽讀過私塾的爺爺說,絲瓜雖很普通,卻有清涼、利尿、活血、通經(jīng)、解毒之效。這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
除了喜食絲瓜外,我最喜歡的便是絲瓜開花的日子。那明艷潔凈的花朵黃燦燦的,不羞不怯,大大方方,開滿了庭院,像極了樸質(zhì)而秀麗的村姑,呈現(xiàn)出一種田園之美。墻內(nèi)墻外綠色盈盈,花香蕩蕩,蝶來蜂往,嗡嗡嚶嚶,像小院里逢盛會,趕年集,熱鬧非凡。有一根絲蔓,竟昂著頭托舉著一朵花兒,調(diào)皮地爬到我睡覺的窗前,打開窗,清風(fēng)悠悠,讓我五臟六腑沁透了花香。
絲瓜的花期并不長,頂多十來天的時間。聽村里有的人說,新鮮的絲瓜花也可用來做菜,味道還不錯。不過,在我們家,從來沒用絲瓜花做過一次菜,我想,多半是母親不會做的緣故吧。
當(dāng)鮮嫩的花兒逐漸淡去,此時,那些花兒便孕育出了毛絨絨的瓜秧,好像那調(diào)皮的小子,在微風(fēng)中搖搖蕩蕩打著秋千,煞是可愛。它的發(fā)育之快令人驚嘆,一夜之間,就出溜成半大小子了。
長大后,讀了一些書,知道齊白石老人酷愛畫絲瓜,最著名的是《絲瓜蜜蜂》、《絲瓜昆蟲》、《絲瓜蜻蜓》。他將大自然的植物與昆蟲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圖清新,相映成趣,表現(xiàn)了和諧相依、點滴成趣的快樂與美好。樸實平淡的絲瓜在他的筆下富有生機,在昆蟲的襯托下具有了靈性。想著,某天若能親手畫一幅《絲瓜圖》掛在屋內(nèi),該是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呀。
在房前屋后種絲瓜,是一種淡定溫和的生活方式。如龍應(yīng)臺所說:“絲瓜對人而言是個象征,因為絲瓜是最土的最容易種的。可是你需要不離開,你得留在那兒,這是你不再走了不再漂蕩才會種的東西。”
老時,我也愿過那種離不開土地的田園生活,土地不必太多,房前屋后即可,灑下幾粒種子,鋤草施肥,澆水搭架,看枝蔓慢慢爬上架,絲瓜漸漸長大,坦然自得地享受人間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