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可竟
面對迭起的新潮與時尚,年輕的心最難按捺,我們總在熱烈地追逐著,都怕自己是落伍者。
其實,欲領(lǐng)某些新潮之先并非難事,我們極容易把自己的外表裝飾成一個很現(xiàn)代的青年。只是衣著的標簽和品牌所透出的點點文化味兒,最終也掩不掉獨對自己時的浮躁與茫然。
在花樣亂眼的時髦左右下,我們連自己也說不清我們到底需要什么,只把可見的財富視為人生的幸運與富足,我們就會漸漸遠于思想——這行為的靈魂。直到有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渾身到處是“文化”,唯有心靈荒如沙漠。
如果可以,我們不拒絕過守金伴銀的日子。只是在金飾之下,別蕩然了我們的精神之欲。
青春本是個好時節(jié),每個人的領(lǐng)受卻各不相同。有人收獲盈懷,有人徒自空悲;有人賺一把汗水,有人握一手虛榮。這差別全在于我們是否肯對心靈有所承諾,并付諸精力。因為追求真正的文化品位,實在是一段苦旅。需過得下儉樸的生活,守得住心靈的寧靜,始終視書籍為精神伴侶。
我們一直在羨慕心智無限的人,這正是來自于思想的魅力。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很有味:“人是蘆葦,然而是能思考的蘆葦?!崩w若蘆葦?shù)娜?,因具有思考的能力,而包容得下整個宇宙。人,也正是由此才顯現(xiàn)出偉大。
思想,使我們的生活情趣接近高尚,而遭遇苦難時,則體會到深厚的慰藉。在思想中,我們將獲得一種別致,絕勝一套華衣優(yōu)雅惹人得多。
思想,永遠是一份不過時的美麗。
(選自《精美散文》,蘇仙主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