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賈劍(1985.1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12級金融學專業(yè),現(xiàn)在就職于浦發(fā)銀行北京分行;研究方向:金融學。
一、現(xiàn)有經濟秩序的現(xiàn)狀的簡要分析
經濟的運作有賴于一套健全的、有秩序的體系,2013年開始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為開端,通過數次由國務院組織召開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明確傳達出的新一屆政府的在以簡政放權為核心,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的關鍵點,以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為目標的建設國家經濟設備新秩序的決心。但正像著名法學家江平指出的“市場秩序的混亂在中國仍然很嚴重”,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的也指出:“政府下放審批權是肯定的,但與其說企業(yè)怕審批,不如說它們更怕審批的不公平、不透明、不穩(wěn)定,審批是否合理比放權更重要”。
二、經濟秩序的影響因素總括
衡量經濟秩序的重要指標包括是否有嚴密法律制度、有效法律實施、高效的行政機構、較低的腐敗率、對合約的高度尊重的程度、對違規(guī)行為的有效監(jiān)督和強有力懲罰等;同時所有這些指標都離不開經濟體系的參與者對經濟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尊重和自覺維護,一國經濟秩序的有效性,實際上要依賴于該國經濟市場中所有人的自律,經濟社會倫理如果得到普遍尊重和維護,這個經濟體系就會增加參與者相互信任,反之腐敗橫行,信任缺失,經濟秩序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三、腐敗問題的現(xiàn)狀分析
我國經濟社會中的腐敗現(xiàn)象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涉及金融機構、企業(yè)高管、政府官員的大案要案層出不窮,公眾對資本市場上的各種違規(guī)、違法操作,對企業(yè)高管的貪污、腐敗,對政府官員的濫用職權等怨聲載道,而隨之產生的“不良反映”影響了經濟體系的運行效率,不利于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腐敗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根源,我平時接觸的諸如“腐敗是指國家官員為謀取個人私利而違反公認準則的行為”等定義多為多從政治、法律和道德層面對腐敗的定義,如果從經濟學角度定義腐敗,則首先要對腐敗的作為一種經濟活動來做分析,而作為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的供求成本收益分析亦可適用于對這一經濟活動的分析,在這里我們會把權利看做可交換的、滿足某種經濟訴求的社會資源。
學者盛宇明認為:“目前中國腐敗泛濫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經濟制度存在腐敗供給源和對腐敗的更強的需求”,這個推論我認為首先基于需求是否確實大于供給。以銀行貸款為例,毋容置疑即使在資本市場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銀行商業(yè)貸款仍是企業(yè)尋求資金的最主要手段之一,這從央行依然謹慎極少使用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見端倪;在銀行貸款市場,僅對比一個區(qū)域的企業(yè)數量與銀行分行(審貸權利多為分行級機構)幾何級的數量差異,就可見企業(yè)獲取銀行貸款的需求將遠大于銀行供給貸款的數量。需要明確的是這里說供小于求,還僅是正常的經濟訴求(如資質、權利以及渠道等)的供小于求,供求雙方尚處于秩序的約束中,這種關系演變?yōu)楣┙o雙方都跳出秩序的約束而進入腐敗的供給與需求,這要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權力的供給彈性。受計劃經濟影響,權力在我國仍具有在職責范圍內具有絕對的支配力的特征,在競爭市場條件下,權利很難不被價格化,而價格隨用權對象的不同是變化的,而權利擁有者又是一定的,這就形成權利供給的零彈性,面對這種情況權利供給者在“經濟人”很難不進一步尋求擴大權限或提高交易價格,而權利需求者在其允許的成本范圍內則會接受價格,腐敗隨之產生。
2、限制價格。根據經濟供求規(guī)律,如果市場供給小于需求,交易價格將自然隨之上漲,而社會資源的定價通過發(fā)揮市場的效力,自由調節(jié)價格顯然有諸多限制。
還是以銀行貸款為例,為了維護整體經濟的平穩(wěn),避免金融機構多大的分區(qū)實體經濟的收益,降低經濟活力,各級監(jiān)管機構通過利率及強制性的制度規(guī)定等,給商業(yè)銀行的貸款收益設定上限,這種類似于“限定價格”的經濟學手段,很大程度保護了社會資源的需求方,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以下問題,僅有一筆待放款資金,面臨資質情況臨近、經營業(yè)務發(fā)展前情也無明顯差距的兩家企業(yè),選擇的標準的臨界狀態(tài),滋生兩種操作方式:“灰色操作”——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業(yè)務類型,依然通過價格解決問題;或是供求雙方轉入“地下”,直接以“黑色交易”解決。
3、成本收益分析。2013年開始的中央反腐敗工作,很大程度提高了經濟訴求的供給方的腐敗行為的短期和長期成本,這種情況同時也直接降低“黑色交易”的供給量,在無任何監(jiān)管的黑色交易市場,黑色交易的成交價自然水漲船高,其漲幅往往遠高于短期成本,短期的腐敗行為在“經紀人”邏輯下,在道德約束不足的情況下,依然得已獲得滋生的經濟基礎。
從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1、如何提高權力的供給彈性。眾所周知,市場機制仍是配置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的最有效地組織制度,但在經濟現(xiàn)實中,各種資源完全自由市場配置并不存在,而“市場的失靈”則政府必須在一定的限度內掌握必要的經濟資源和參與必要的經濟活動,完成基礎設施的投資、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公共物品提供以及穩(wěn)定經濟秩序等。
而這就要求權力進行有效制約,使社會資源逐步脫離權力的高壓式控制,發(fā)揮市場的配置功能,把權力的運作限制在最佳控制范圍內;這主要依賴于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步伐,從速制定《行政程序法》、《行政訴訟法》、《國家公務員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規(guī),為行政活動提供基本的規(guī)范和程序,從而將權力的行使過程置于法律和公眾的監(jiān)督之下,以確保其最大限度地不被用于謀取個人私利。
2、限制價格的改革。我們看到金融市場中,央行已逐步施行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限制利率從政策上已出現(xiàn)松動的跡象,市場是否可以完整接納調配信號還待實踐驗證,但可以肯定得是原利率嚴格限制價格所伴生的灰色操作空間正在逐步縮小。但放觀整個經濟市場,嚴格的限制價格仍不在少數,且很多屬于國家經濟命脈類的資源,放開的時間表也短期內不會進入公眾視野,這就要求政府限制價格制定時應做足功課,提高價格制定的數據基礎,并廣泛吸取決策層外的建議信息,盡可能的模擬出市場的準確自由調配能力和反映速度,從而最大程度消除限制價格的不良副作用,降低滋生腐敗的空間,提升經濟秩序建立的市場基礎。
3、提高腐敗發(fā)生的成本。上述成本收益分析中,我們忽視了選擇腐敗行為的成本,還包括其機會成本,即通過選擇不突破制度限制,循規(guī)蹈矩的完成權利的使用,所降低的風險加權成本值如果顯著高于突破制度限制所獲取的利益,將很大程度降低灰色和黑色交易發(fā)生的可能性。灰色和黑色操作所獲收益假定固定,風險加權系數顯然就是決定的關鍵,這一方面源于法律對腐敗的懲處力度以權利主體對風險的主觀評價,同時還更重要的在于風險暴露的幾率,我想我們是否可以大膽試想建立諸如個人銀行賬戶的管控機制,尤其是公務員的個人賬戶的管控機制,這種機制雖然仍不能解決消費卡等小額腐敗滲透機制的運行,但作為可左右人的心智的大金額尋租資金的流通,將會受到極大限制,提高風險暴露的面積,腐敗行為經濟基礎將被破會,經濟秩序維護的經濟基礎得已形成。
總結來看,我們欣喜的看到本文所分析的對策,在政府決策機構的決策時間表匯總很多已逐步退出,我們的經濟秩序很有希望會像龍永圖先生所寄希望的:我們應建立一種更好的政商關系,過去企業(yè)家都是求著官員辦事,現(xiàn)在是否能建立一個政府和企業(yè)之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平等交流,這樣,企業(yè)也能在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中,通過技術、產品、管理和商業(yè)模式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優(yōu)勢。(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江平:市場秩序的混亂在中國仍然很嚴重 證券時報
[2]周方召、劉文革:存在監(jiān)管的腐敗與尋租博弈分析 法律與經濟學
[3]王曙光:談金融腐敗、金融倫理與金融生態(tài) 草根金融
[4]程厚思/曹文:腐敗行為的經濟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