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枉言
永樂年間,廣東番禺人陳諤以鄉(xiāng)舉入太學(xué),官授刑科給事中。此人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說話嗓門奇大。
每次上朝奏事,陳諤都聲如洪鐘,震耳欲聾。朱棣十分不悅,心想此人是不是吃得太飽的緣故,索性餓他幾天看看,于是下旨罰他不許吃飯。這種處罰看似啼笑皆非,實則異常殘酷,但陳諤還是忠實地執(zhí)行了。幾天后,朱棣想檢驗一下處罰成果,就召陳諤談話,沒想到他一開口,聲音仍然如雷震耳。朱棣搖了搖頭,嘆氣道:“真是本性難移??!”從這以后,朱棣每次召見陳諤就不呼其名或稱他“愛卿”了,干脆就叫他“大聲秀才”。從此,“大聲秀才”的稱號廣為流傳。
不久,“大聲秀才”又因犯顏直諫觸怒了朱棣,被活埋在奉天門外,只許把腦袋露出地面,不許吃喝。陳諤被饑渴和痛苦折磨了整整七天,差點喪命,幸虧有一幫大臣為他求情,朱棣見他聲音也小了許多,這才赦免了他。
經(jīng)過屢次磨難,陳諤卻依然不改初衷。不久,他又一次“忤旨”,朱棣罰他自費修建一座象房。陳諤一向為官清廉,并無錢財,拿什么去雇工匠買建材?沒辦法,他只有親自動手干。陳諤出身書香門第,是個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怎能經(jīng)受得起這樣繁重的體力勞動?沒多久,他就蓬頭垢面,面黃肌瘦,整個變了一個人。
一次,朱棣路過象房,問左右這人是誰。陳諤匍匐在地回答:“我是陳諤啊!陛下不是罰我修建象房嗎?”朱棣見他變成這副模樣,也動了惻隱之心,再一次赦免了他,并給他官復(fù)原職。
選自《傳奇故事·百家講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