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飛
【話題版:寶貝為什么要“撒謊”】
女兒快3歲,每次上幼兒園都要爺爺送,后來才知道這其中的秘密。因為她吵著要吃香腸,爺爺都會滿足她。當我明確告訴女兒不能這么做時,她卻回答:“是爺爺要買給我吃的”。 我很擔心,3歲的寶寶為什么就會撒謊了呢?
桐媽解析
不必談謊色變
這個年齡的寶貝撒謊,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現(xiàn)象,跟道德品質(zhì)沒有什么聯(lián)系。對于學齡前的寶寶來說,他們的謊言是不能從道德角度進行評判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這個時期的寶寶道德發(fā)展遠沒有達到“自律”水平,是談不上道德問題的。
不“談慌色變”不等于可以忽視這種現(xiàn)象,因為在謊言的背后,往往蘊藏著很多值得關(guān)注的“玄機”。明智的媽媽,會把這些玄機轉(zhuǎn)變?yōu)榻逃钠鯔C,該寬容的時候?qū)捜?,該反思的時候反思,該引導(dǎo)的時候引導(dǎo),在消滅謊言的同時與寶寶一起成長。
仔細分析謊言背后的原因
概括而言,學齡前寶寶撒謊主要有以下幾類原因,包括分不清想象與現(xiàn)實、記憶或語言表達能力不夠精確、擔心某種結(jié)果、自尊心使然、逃避某種責任、害怕受到處罰、希望引起注意、好奇心驅(qū)動、模仿、媽媽處理問題的方式不當?shù)取?/p>
案例中,小家伙撒謊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
害怕處罰
寶寶特別喜歡吃香腸,但不被媽媽允許。當媽媽發(fā)現(xiàn)了小家伙背著她偷吃香腸的事實之后,在追問之下,小家伙為了避免受到批評就編造了“爺爺買的”這個謊言。
如果是這種情況,媽媽要反思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了:是否對寶寶太嚴格了、是否懲罰太厲害了?如果是教養(yǎng)方式給了寶寶太多的精神壓力,你最好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期望值或管教方法。
模仿成人
有時候?qū)殞毴鲋e是跟父母學的,當他耳聞目睹父母說謊,并從中得到好處時,就會產(chǎn)生模仿的欲望。比如,你懶得去上班,就跟領(lǐng)導(dǎo)請假說自己病了,結(jié)果如愿以償在家休息。這很容易讓寶寶經(jīng)由“觀察學習”體會到撒謊的好處,模仿也就在所難免了。
如果寶寶撒謊是因為模仿你的行為,你有必要當面跟寶寶檢討,告訴寶寶自己那樣做是不對的,大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但改正了就是“好孩子”。你還可以借助相關(guān)的繪本故事,告訴寶寶不能撒謊的道理。
被你“明知故問”誘導(dǎo)
在寶寶做錯事后,你若明知故問,則很容易給寶寶提供撒謊的機會。比如,寶寶不小心摔碎了水杯,你明明知道的,還裝不知道地問寶寶是誰打碎的,這很可能造成寶寶說出“小貓打碎的”或者“我不知道”之類的謊言。
你最妥當?shù)姆磻?yīng)方式是直接解決問題。比如,寶寶摔壞玩具之后,直接處理摔壞玩具這件事的后果——和寶寶一起總結(jié)教訓,提醒寶寶下次爭取不再失手。
寶寶撒謊并不是大人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糾正撒謊行為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撒謊可防可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