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
同治三年(1864年),清朝與太平軍的戰(zhàn)爭,基本已塵埃落定。除了曾國荃圍困的金陵尚未攻破,其他地方的太平軍都被消滅。
為了早日攻下金陵,朝廷發(fā)文,讓那些擁兵的巡撫發(fā)兵助剿。左宗棠接到圣旨后,立即將水兵營調過去,還把炮隊也派到了金陵,但李鴻章卻找各種借口百般推諉,不但不派兵增援,還索性請假回老家成親。
這讓眾人很是不解,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因為恩師舉薦,他才做了江蘇巡撫,而曾國荃既是曾國藩的弟弟,也是曾國藩的屬下,幫曾國荃就是幫恩師啊,為何他卻如此忘恩負義?
幾個月后,金陵被攻破,曾國藩兄弟領了頭功,分別被封為侯爵和伯爵,榮耀無人能比。讓人費解的是,第一時間出兵相助的左宗棠不僅毫無功勞,還惹得曾國藩老大不高興,主將曾國荃也非常不滿,就連士兵們都非常抵觸。而未出一兵一卒的李鴻章卻得到曾國藩夸獎,經曾國藩奏請,他被朝廷加了頭等頂戴,并封為一等伯爵。
原來,曾國荃圍困金陵已長達兩年之久,城內太平軍所存糧草早已用盡,先是挖野菜充饑,到最后野菜都挖光了,只能喝雨水和河水,而且天王洪秀全已染重病,生命垂危,大家都知道,太平軍氣數(shù)已盡,攻克金陵只是早晚的事。
這么大的功勞,豈能讓曾氏兄弟獨享?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因此向朝廷奏請發(fā)兵相助,朝廷也想早日攻克金陵,便下旨讓各路人馬增援。
湘軍吃了那么多的苦,做了那么久的前期工作,眼看勝利在握,卻憑空跑出來一幫人要搶功勞,心里當然不樂意。李鴻章只供糧餉卻不派兵,就是不想分別人鍋里的羹,不想搶別人的功勞,正因如此,曾國藩才對他特別感激,也愈加器重。
碰上好事,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能克制自己,不因一己私利讓別人利益受損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最終贏得更長久的發(fā)展。
(劉誼人摘自《環(huán)球視察》2014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