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以英式方法根治房地產腐敗
2014年中央巡視組第一輪巡視地區(qū)為北京、天津、遼寧、福建等地區(qū),上述地區(qū)均發(fā)現房地產腐敗問題。根據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情況和各地方的整改通報,整體上看,在前三輪被巡視的21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發(fā)現了房地產業(yè)腐敗,占比達95%。
事實證明,房地產是腐敗高發(fā)區(qū)。房地產是地方政府手中最大宗、最值錢的資產,地方政府可以進行土地交易,得到地方財政收入。房地產領域腐敗多,說明官員把在房地產領域尋租價格高、獲利厚。
找個土地貪腐犯容易,進行制度制約不容易。
最好的辦法是讓市場說話,把租金降到零,減少土地貪腐的內在動力。如果土地私有、市場自由交易,政府官員的手插不到市場,即使有租金,數額也會低得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政府對市場的管制越少,租金就越低。
但用負面清單管理方式推進不很理想,在土地市場根本就無法推行,地方政府擁有土地事實上的所有權,所有的環(huán)節(jié)從規(guī)劃、審批、征地、生地變熟地,政府是土地市場最重要的審批者與交易者,除非中國土地所有制變革,否則,土地市場就是一個天然的尋租場。
既然如此,最好的辦法是讓尋租場透明,尋租場中有不同的利益集團相互制約,提高尋租成本。
內地土地政策基本來自香港地區(qū),香港地區(qū)來自英國。
香港土地除了一塊圣公會土地外,在回歸之前均屬英王所有。香港賣地擴大貧富差距,卻未造成普遍貪腐。一則稅收對公共財政重要性高于賣地,最高的80年代初期1980/1981年度,賣地收入占比一度只占35.6%。因此,政府不會偏袒開發(fā)商,還要顧及其他企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二則香港有廉政公署作為鷹眼,盯著公職人員。三則香港有立法會,政府的貓膩有其他利益集團盯緊。
英國土地歸英王所有,個人和私人機構僅擁有土地使用權,但英國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自由交易,使用權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以至于國民常常忘記自己獲得的不過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如果政府或公共機構進行法定建設,需要通過強制購買來獲得土地使用權,這一交易透明公平,受到法律保護。
境內外的先進經驗,加上中國本土特色,中國改革思路大致如下:中國的土地管理部門屬于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付監(jiān)督之責;同時作為中式廉政公署的紀委負有全權督查之責;人大代表權力機構對政府有否決權;法律作為公平的救濟底線,捍衛(wèi)民眾完整的土地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