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冰
作家、秦嶺文化學者。主要作品有詩集《巨大的冬天》,長篇系列散文《走進大秦嶺》、《尋找大秦帝國》、《渭河傳》、《仰望太白山》,電視紀錄片《大秦嶺》(先后獲得多種國家級紀錄片獎)等。現(xiàn)為天水日報社副總編。
太白山的高山峽谷、原始森林隱匿了金絲猴的行蹤,讓它們演化成中國金絲猴家族中一個絕無僅有的新種群——秦嶺金絲猴。它們的家園,就在以太白山為中心的秦嶺深山密林里……一只雌猴的舉動引起了科研人員的注意,它始終抱著一只幼猴不肯放棄。研究人員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原來它緊緊抱著的竟然是已經(jīng)死去的幼猴。
在太白山密林深處,當一只金絲猴蹲踞在布滿綠苔的巨石上,金錢豹也爬上了巨大的闊葉樹干,把警覺的目光投向遠方——這種比金絲猴兇猛、殘暴、敏捷的食肉動物,時刻忘不了搜尋可以捕食的獵物。
因為金黃燦爛的皮毛,以及敏捷靈巧的動作,金絲猴成了太白山最讓人喜愛的動物之一。但在莽莽的林海和起伏的峰巒之間,金絲猴還有很多鄰居:飛禽走獸,寄居在枯葉、土壤和流水中的爬行動物或浮游生物……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生靈,太白山才充滿生機與生趣。
但相比同居一山的其他動物,金絲猴的知名度和稀有度,只有大熊貓可以比肩。大熊貓因其種群古老稀缺而為世人矚目,而金絲猴持續(xù)受人關注,首先是因為它僅僅存在于中國,其次才因為它那金黃的毛發(fā)與活潑可愛的樣子。
金絲猴生活的最北區(qū)域
猴這種靈長類動物出現(xiàn)在地球上的歷史,遠比人類要早得多。它們大腦發(fā)達、眼眶朝前、手指和腳趾分開等特征,讓其成為我們熟知的動物中最接近人類先祖類人猿的一種。盡管猴的生存史非常悠久,族系成員分類也十分復雜,但在距今150年前,人類還不知道猴子族系中另一個陌生種群——金絲猴的存在。
1869年5月,受命到中國傳教的法國苦修會神甫、博物學家戴維在中國發(fā)現(xiàn)了大熊貓,然后又從與秦嶺一脈相承的岷山山區(qū)獵戶的手中,意外獲得6張毛色金黃、長著一條長尾巴的猴子皮張。這個意外收獲讓他喜出望外:他從這張猴皮金黃的毛色以及沒有鼻梁、鼻子卻朝天仰張的形狀上來判斷,這可能是一種已經(jīng)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蹤跡的脊椎類猴目物種。這6張猴皮張標本很快被戴維運回法國,法國動物學家愛德華對這6張猴皮標本進行了研究,第二年其論文一經(jīng)發(fā)表,便在世界動物界引起轟動。從此,一種只有中國才有發(fā)現(xiàn)的全新猴目動物——金絲猴,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愛德華在論文中明確指出,金絲猴目前的唯一存活地點在中國。
后來的研究結果證明,太白山是金絲猴在中國生活的最北區(qū)域。戴維發(fā)現(xiàn)川金絲猴的時候,太白山還是我們只能仰望,不可接近的生命秘境。這里重巒疊嶂,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讓人們很難發(fā)現(xiàn)并接近這種山中精靈。太白山垂直分布的落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高山針葉林,孕育出了鮮嫩枝芽、豐富多彩的果實、多種多樣的樹葉,為金絲猴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讓它們在以太白山為核心的秦嶺腹地生活得悠閑自在。太白山的高山峽谷、原始森林隱匿了它們的行蹤,讓它們逐漸演化成中國金絲猴家族中一個絕無僅有的新種群——秦嶺金絲猴。它們的家園,就在以太白山為中心的秦嶺深山密林里。動物學家在描述秦嶺金絲猴的形態(tài)特征時這樣寫道:秦嶺金絲猴皮質優(yōu)良,毛長柔密,色彩絢麗,光亮如絲,是所有金絲猴中最漂亮、最神奇的種群。還有人得出研究結論,說吳承恩《西游記》里的“美猴王”形象,就是以秦嶺金絲猴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
古籍中的秦嶺金絲猴
在當代,第一只野生秦嶺金絲猴是西北大學教授李保國在1985年發(fā)現(xiàn)的。由于山大林密,秦嶺金絲猴真相被世人所認識,比川金絲猴整整晚了100年,但這并沒有改變它們成為金絲猴中的佼佼者的事實。
既然金絲猴是與類人猿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之一,那么它的身影很早就為我們的先祖所關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茖W家研究證明,早在距今100萬年前,秦嶺金絲猴就選擇了太白山及秦嶺南北高山密林作為自己的家園,也就是說,當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藍田猿人走出距離太白山不遠的藍田縣的時候,金絲猴已經(jīng)來到了秦嶺深處,并與藍田猿人共同擁有秦嶺腹地這片莽莽的山林。這也讓我覺得,當年的藍田猿人在終南山深處開始打磨最初的原始石器,或穿行于叢林深處狩獵之際,他們見過大熊貓在叢林里隨意穿行,也肯定被毛色燦爛、跳躍自如的金絲猴所深深吸引過。
在古代中國,最早提及金絲猴的典籍有《爾雅》和屈原的《離騷》。但在那時,金絲猴被叫作“狨”。也有人說,《山海經(jīng)》里的“狌狌”就是金絲猴?!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說:“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贝筇崎_元年間,與太白山隔渭河相望的三原縣尉陳藏器在其《本草拾遺》中記述:“狨生山南(今秦嶺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長,黃赤色。人將其皮作鞍褥”。這種名為“狨”的猴類,顯然就是生活在秦嶺及太白山南麓的金絲猴。
從古至今,人們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金絲猴這個動物種群在動物界極其罕有,且擁有細致入微的喜怒哀樂感情和穩(wěn)定的家庭觀念。北宋典籍《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個金絲猴母子相惜的感人故事:一個叫公卻證布的獵人帶著網(wǎng)罟,帶著弓箭到森林打獵,正巧遇見一群猴子,便拉弓射擊,將一只母猴射傷。其他猴子受到驚嚇,驚惶而逃。被射傷前,母猴懷里還抱著一只幼猴,中箭后,母猴將小猴放下,示意其逃命。小猴走了不遠,又返回來投入母猴的懷抱。母猴忍著疼痛,再次將小猴推出懷抱,讓其逃跑。沒想到小猴哀號不止,再次撲入母親懷抱,用舌頭舔舐母猴傷口。獵人再次開弓,將母猴和小猴一同射殺。
金絲猴母子不離不棄
其實,這個故事所記述的猴子是不是金絲猴并不重要,因為在猴類家族中這種“惺惺相惜”現(xiàn)象,正是延續(xù)其龐大種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秦嶺金絲猴家族里,這種不離不棄的親情仍然在延續(xù)。2007年3月21日,《北京科技報》刊發(fā)的一篇題為《金絲猴不棄死嬰震驚科學家》報道說:2005年4月3日,李保國帶領科研小組在秦嶺考察時,一棵大樹上十幾只金絲猴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那些猴子看上去顯然是一個大家族,只有一只成年雄猴,其余大大小小都是雌猴,其中還有3只幼猴被母親抱著。有一只雌性金絲猴的舉動讓科研人員更為好奇,這只金絲猴始終抱著一只幼猴不肯放棄。為了更仔細地觀察,研究人員拿出了望遠鏡,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原來這只母猴緊緊抱著的竟然是一只已經(jīng)死去的幼猴。
顯然,這只雌猴還沒有從失去孩子的悲痛中清醒過來,從早上開始,雌猴就一直攜帶著死去的幼猴不離不棄。在休息的時候,雌猴端正地坐著,慈愛地檢視、嗅吻死去的幼猴,還不時撫摸為其理毛,而這個姿勢,與平時雌猴攜帶、撫養(yǎng)幼猴的行為非常相似。
當那只雌猴移動時,常常用前肢抓著死去的幼猴并把它放在胸前,攀爬時,它還甚至用嘴叼著幼猴。13天后,幼猴的尸體變得非常干枯,已經(jīng)不成模樣,但雌猴仍然對自己的愛子不離不棄。
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或許體會到了這些“叢林里的金色精靈”生死不離的情感世界,以及它們綿延不斷的生命秘密——在秦嶺的密林深處,有38個金絲猴群、4000多只家庭成員圍繞著太白山而頑強生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