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民族音樂指的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及以其為基礎發(fā)展出來的各種音樂。這一人們用于闡述情感的最傳統(tǒng)且活力四射的藝術形式,被應用到影視作品中之后,不僅豐富了影視藝術,而且給予了人們良好的聽覺享受,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民族音樂 電影作品 應用
音樂中的民族風格一直都是音樂文化不斷前行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元素。電影音樂屬于整個音樂文化的一個分支。隨著諸多風格與體裁的電影音樂的形成,我國電影制作人把各時期、各民族及各地域的民族樂器(如琵琶、鼓等)運用到了電影作品中,效果顯著。
一、民族音樂的特點
(一)民族音樂的構成
從音樂的構成角度上看,我國民族音樂大多都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這里所說的五聲調式主要指的是由商、羽、宮、角、徵這五個音而構成的調式,就跟我們當前所用的簡譜中的“1、2、3、5、6”一樣。民族音樂中所設立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主要是以五聲調式為依據而產生的。
(二)民族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
我國民族音樂比較重視音樂的橫向進行,也就是旋律的表現(xiàn)性,類似于我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從藝術風格角度上看,我國民族音樂十分注重旋律的韻味處理,注重形散神不散。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一般會采用單旋律的方式,極少會用到和聲。
(三)和舞蹈、詩歌等藝術關系密切
我國古代,有音樂的地方一般都有舞蹈,兩者間是緊密聯(lián)系的。比如周朝所盛行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曲、唐宋之后發(fā)展起來的戲曲音樂均反映了音樂與舞蹈間的融合。在古代,有詩、詞、曲這幾種詩歌形式,最初都是用來演唱的,只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詩歌的功能出現(xiàn)了相應的分化。
二、民族音樂在電影中的應用
(一)民族音樂與文化在電影中的有機結合
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使電影音樂產生了極強的生命力。我國民族文化是中國電影音樂中不可少的核心構成元素,對中國電影音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重視度,一直強調的是“點到為止”“言外之意”的美學境界。我國電影音樂在表達情感時都是以內在、寫意、自然及深沉的方式為主,不僅將其具有的凝練、抽象的特征全面展現(xiàn)出來,而且還有助于畫面順利完成僅靠視覺難以表達的復雜感受,讓觀眾回味無窮。比如,陳凱歌導演所導的《黃土地》電影中就反復使用了意象的藝術手法以揭露黃土高原的自然環(huán)境、生存情況、民俗等。該部電影作品中有不少靜止的畫面,比如,一頭牛、一盞油燈等。同時,還將具有和諧特點的音樂融入至了這些靜止的畫面中,彼此間良好地交織、融合,讓人瞬間感受到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再如著名導演張藝謀所導的《紅高粱》電影,一開始映入觀眾眼簾的是當地迎娶新娘要“顛轎”的習俗,使觀眾了解了這一傳統(tǒng)民俗,有了良好的視覺感受。
(二)傳統(tǒng)民歌的應用
在電影作品中科學合理地應用民歌十分有利于音樂形象的描繪,使整部電影呈現(xiàn)出較好的效果。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而悠久的藝術形式和文化。比如,陜北的信天游、寧夏的花兒、內蒙古的長調短調和被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地方戲曲等,這些對我國電影音樂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幫助。諸多的歌詞作曲者們積極地獲取第一手音樂資料,了解民族音樂中存在的各類元素,吸收民族音樂中的精華之處,把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用歌譜寫生活的場景搬到熒屏上。比如,《劉三姐》電影中所使用的就是廣西壯族音樂,《五朵金花》中主要使用的是云南大理區(qū)域中的民間音樂等。將眾多的傳統(tǒng)民歌相應地應用到電影作品中,除了可以全面表現(xiàn)民族的獨特特色外,同時,還將該區(qū)域中的社會生活與風土人情予以很好地反映,使得電影作品散發(fā)出濃烈的民俗氣息及藝術感染力。
(三)民族器樂的應用
我國共有弦樂、吹奏、打擊等類型的傳統(tǒng)民族樂器,各樂器均蘊含著較強的表現(xiàn)力。在大量的具有特色的器樂演奏基礎上還涌現(xiàn)了風格各異的器樂類型。比如,在《蘆笙戀歌》這部電影中,作曲者雷振邦就選擇了拉祜族中經常用到的樂器蘆笙來伴奏,并且以拉祜族的音樂小調為基礎,探索了音樂旋律?!栋⒃姮敗愤@部電影中主要使用的是西南少數民族彝族中常用的音樂形式,整部影片都以樂器為主進行演奏,其中最具代表性性的要屬能發(fā)出高音的竹笛及發(fā)出低音的三弦。彝族中所使用的三弦散發(fā)著濃烈的民族特色,低音較重,所以表現(xiàn)力豐富。
大部分影片在使用器樂時并非僅用樂器一味地硬套當地的民族音樂,而需要作曲家予以重新創(chuàng)作。比如,《臥虎藏龍》影片中有關于“到南方”的音樂片段,通過優(yōu)美的穿透力強的竹笛和蘊含濃烈邊疆韻味的鼓樂來反映女主人公一個人闖蕩江湖的體驗與感受。影片主要將云南中常用到的《小河淌水》民歌作為主旋律,在反復地展開與伴奏下,極大地滿足了影片中人物的需求。該片段主要運用于影片中女主角玉蛟龍展現(xiàn)功夫的過程中。其原屬一個殺氣重重的場面,一個人把酒樓上上下下的人都打傷在地。但通過竹笛而演奏出的歡快音樂使得畫面立即呈現(xiàn)出了“弱暴力”的狀態(tài),映入觀眾眼簾的并非血腥場面,而是體現(xiàn)出玉蛟龍的可愛一面。從應用角度上看,該片段的音樂還表達了玉嬌龍內心所潛在的情感因素。關于器樂的應用,此種在本土音樂基礎上而產生的審美追求是具有較大遠見的。
綜上所述,隨著諸多新風格與新體裁電影音樂的出現(xiàn),我們不僅要充分提取有著獨特特色的民族文藝,而且,還要吸收西方國家中一些優(yōu)秀的新作曲技法。唯有如此,才會制作出大量的受到人們青睞的精美電影作品,我國電影音樂也就會在全新的姿態(tài)下更快、更好地前行。
參考文獻:
[1]趙胤先.影視音樂的藝術形態(tài)與運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2]楊帆.論數字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J].新聞傳播,2011(7).
[3]張詩揚.漫談影視音樂[J].北方音樂,2011(7).
[4]羅春柳.影視音樂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5]陳圣婕.關于音樂與影視文化交融傳播意義的思考[D].河南師范大學,2012.
(此論文為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課題號:201303437)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