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娜
新課改的春風已經(jīng)吹遍了華夏神州的每個角落。作為語文教師,思考的應該更多。曾經(jīng)擔負著“語文教育誤盡天下蒼生”罵名的語文教師們,能不深入我們的語文教育,能不思考我們的語文課堂嗎?我想新課改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們由被迫學習轉(zhuǎn)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由強迫學習變?yōu)闊釔蹖W習語文。那么母語教學就真的能更好地發(fā)揮出它的作用了。為了能讓學生愛學語文,我把我的語文教學分為“四環(huán)八步”?!八沫h(huán)”分別是自學——展示——點撥——反饋。八步分別是:激情導入——明確目標——自主學習——質(zhì)疑思考——討論交流——展示提升——達標反饋——課堂反思。
一、激情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梢约ぐl(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調(diào)整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架起學生和教師溝通的第一道橋梁。所以每節(jié)課的導入我們都必須巧妙構(gòu)思?;蛘邷毓手?,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或者音樂歌曲。
以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我是這樣涉及導入的: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美麗的燕山腳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讓我們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你看!芍藥低垂,那是在吟誦著生命的輪回;候鳥遷飛,那是在詮釋著四節(jié)的唯美。所有的鳥語花香,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有關(guān)物候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
詩一般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特別美妙的境界。一下子抓住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二、明確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內(nèi)容的具體化,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所以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明確。以《桃花源記》為例,我是這樣設計學習目標的: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匯的特點。2.在反復誦讀中把握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會思想內(nèi)涵。3.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分析、體味課文,從中得到人生啟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方向性。
三、自主學習
要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覺得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一部分學習任務,自己也能學好語文。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潛力。以八年級上冊古文《桃花源記》第一課時為例,我我先將學生分為8個小組在講課之前先讓學生自主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1)邊閱讀課文,勾出本課的生字詞。注意朗讀的停頓和情感的把握,通過在下面巡視我發(fā)現(xiàn)95%的學生完成的都非常好。(2)整理你課前搜集到的有關(guān)作者陶淵明的知識及本課的寫作背景。念給同組的同學聽,讓他們檢測你的學習效果。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特別投入。介紹的學生小心謹慎,生怕說錯一個字,聽的學生認認真真,稍有不對的地方立刻加以指正,課堂看起來非?;钴S。(2)詞語解釋,句子翻譯。我讓學生大聲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讀完后結(jié)合課下注釋去翻譯。并提出要求:勾出你不會翻譯的詞語和句子。為下面的質(zhì)疑思考打下基礎。
四、質(zhì)疑思考
我先讓學生提出《桃花源記》第一自然段中不會翻譯的詞語和句子。然后由語文學習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做解答。學生提問,既檢測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又能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學生作答讓他覺得自己的語文學習是走在別人的前面,自己是那么一個擅長語文學習的優(yōu)秀的人。這樣學困者和學優(yōu)者都能有收獲,他們能不熱愛語文學習嗎?
思考下面問題:
1.本段寫了一件什么事情?這件事情的起因什么?你能找出這件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嗎?
2.請找出描寫挑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面對著如此美景,漁人反應怎么樣?并思考,漁人為什么有這樣的表現(xiàn)?
我讓學生再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讀完后獨立思考兩分鐘,然后小組討論,整理出比較規(guī)范的答案,為下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展示提升
我的展示提升分為兩個部分:
1.學生展示上面的問題答案。由1—4組每組出一名學生,上黑板上寫出問題的答案。寫完后5—8組各出一名學生到講臺前對答案將以點評,不足的地方加以補充。最后出示參考答案:
(1)事件: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 起因:忘路之遠近 時間:晉太元中
地點:武陵郡 人物:漁人
(2)桃林自然景色: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純凈迷人、美麗繽紛)
漁人反應: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2.學生整理歸納第一自然段中的重點的詞語和句子:首先是組內(nèi)合作,一名小組成員整理,其他的小組成員作補充。第二是小組成員到黑板上展示。最后我和同學一起整理出第一自然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分別是:
重點詞語:緣,鮮美,繽紛,復,異,窮。
重點語句: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這個環(huán)節(jié)大體上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們在課堂上收貨了知識,找到了學習的方法,享受了學習的樂趣,我想他們會越來越熱愛學習的。
六、討論交流
在學習中學生都會遇到很多的困惑。讓他們問老師,他們或者不好意思;或者覺得問題簡單,不愿意提問;或者怕同學恥笑,不肯提問。問題越積越多,慢慢地語文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負擔,厭語文學習的情緒也就隨時產(chǎn)生了。所以我在語文教學中把討論學習也作為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以《蘇州園林》為例,大多數(shù)在讀課文時遇到“標本”這個詞可能都不能理解這里的作用。又覺得一個詞問老師不合適,基于這種情況。我在學生讀完課文后,交流討論后學生比較輕松就能得出答案:這里指的是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取樣的樣本。我們再以《蘆花蕩》為例:我設計的討論交流的問題是:找出小說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他的作用。如果學生自己找,肯定是找不全,也不能很好的作用。我先讓學生自己找,然后給3分鐘討論,最后能找出相對比較完善的答案。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收獲了更多的語文知識,也收獲到了更多的樂趣,他們當然會越來越熱愛語文學習了。
如果僅僅完成以上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的語文課堂是不完整的。一節(jié)語文課除了課內(nèi)學習知識,還得有課堂練筆,還得讓學生自己能寫出自己的課堂練筆,寫出自己的收獲和不足并長期堅持下去。這樣我們才能讓語文的興趣學習變成習慣學習。
語文課堂的改革是大勢所趨,怎樣在新形勢下能讓學生樂意學習,快樂學習更是我們必須思考的。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