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語文水平低劣,知識大廈岌岌可危,執(zhí)筆彷徨,臨紙踟躕,思維不清,足將行而趔趄;言語混亂,口欲說而囁嚅,抑郁愁眉;反之,語文素質高,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思泉涌,妙筆生花,胸懷謀略,馳騁人生。因此,增強語文教學的活力,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群情踴躍、課堂散馥流芬、其樂融融,下面將教學體悟略述如下。
一、多讀多學,加強自身素質
語文教學很難,課堂上,學生常常思想空洞,語言干癟,氣氛生冷;我們應該看到,社會需求綜合型人才,各項試題也偏重于課外知識,如果教師不繼續(xù)學習,只靠以前上學時學的知識,單純地教課本上的內容,肯定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那么,教師如何才能在妙趣橫生的語文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呢?最重要一點就是——讀書。古時候上學被稱之為讀書;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仍將讀書呼為上學,可見讀書是多么的重要。我們看到,有些教師一提到自身語文素質便有一種“書到用時方很少”“白首方會讀書遲”的感悟,于是便自暴自棄,不再期望自己有多大作為,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我們自身能力有限,而且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學校上學,但可以去讀書。一個語文教師,雖然不能藏書萬卷,但是沒有一定的藏書卻說明了對知識的忽略。讀書不多,綜合素質必然低下。庾信曰:“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睕]有藝術細胞,沒有相當?shù)男摒B(yǎng),何出此言?我們教師,怎樣游刃有余地教學生學習語文?
二、破臼除窠,教學靈活多變
加快課程體系的改革步伐,創(chuàng)建新的課程編排體系、體例,廣泛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教學大綱,教科書早已落后于時代,滯后于新形勢的發(fā)展要求,不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情商和非智力因素,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不能滿足開展研究性學習所需的各項活動要求。而且,現(xiàn)用教材一種模式、一種規(guī)格、一種要求,以綱為綱,以本為本。這就從根本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有效開發(fā)和利用,也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使學生單純?yōu)閷W習而習,為知識而學習,從而形成了固定不變的思維定式,出現(xiàn)了高分低能、有知識沒文化、綜合素質差的想象,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們必須建立科學、規(guī)范、適用、多層面的課程編排體系,打破舊有的“一綱一本”的壟斷式運行機制,施行“多綱多本”。體現(xiàn)以人為本,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材新體系,增加學生實踐活動內容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活動所需的內容。只有這樣,學生們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思維力,想象力、智力潛能及情感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地啟迪和開發(fā)。將快樂教育、成功教育、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方式引入課堂內,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
三、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的功能
文學自古就是人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實際需要,與社會契合,目的明確,有效幫助學生解決思想方面的疑惑,提升他們?yōu)槿颂幨赖哪芰?,激勵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使之具有一往無前的勇氣,百折不撓的精神,善始善終的品質,甚至于移風易俗的志向。還要有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得到提高,讓他們具備敏銳的思維、良好的修養(yǎng),強大的能力,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平時帶領學生深入社會之中,熱情主動地參與,通過思索省悟,在實踐中將知識熟練運用,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這樣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加大文字智慧與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要知機識變,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素質,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價值,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語文的特點,讓學生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益處。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