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舉 吉林乾安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五屆青年理論評論家班學員。先后在《散文海外版》《作家》《散文選刊》等四十多種刊物上發(fā)表各類文字近百萬。曾獲長白山文藝獎、吉林文學獎、全國電力系統(tǒng)優(yōu)秀著作獎等,代表作《玉米大地》。
牛無語?;蛟S,它們是天成的一段深沉,只因篤信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那份默契,一切都悄然存放于內(nèi)心深處,便無意為一些似是而非的表達而勞動口舌。也許它們比人類想象的更加壑智、透徹,早就默認了自己難逃的命運,知道一切努力都注定徒勞。
生命的中止或被無端折斷,固然令人惋惜,但取而代之的總是另一種方式的重生,所以達觀如莊子的先哲們,即使是自己妻子死去也會“鼓盆而歌”。他們的心里不是沒有悲傷,而是因為總是有一種希望讓他們戰(zhàn)勝悲傷。
牛拉著犁走在田壟之間,或拉著輪轂巨大的勒勒車走在路上,口中很少能發(fā)出聲音,一只用鐵絲編成的“箍嘴”死死地限制了它們嘴巴的活動,行至吃力處,只有粗重的氣息“突突”地從鼻孔里噴射而出。身后偶爾傳來一兩聲吆喝,反倒像它們自己緊鎖于喉嚨里的一段呻吟,短促又模糊,自遠處傳來,總似隔著一層凝固的“光陰”。
牛在人類面前,一以貫之的常態(tài)就是這樣地無語。
雖然平時它們嘴里也經(jīng)常會發(fā)出一些聲音,諸如“喀吃喀吃”咀嚼草料的聲音或偶爾“哞”的一聲長鳴,但都不是人類所認為的語言。這種動物雖然已經(jīng)和人類打了數(shù)千年的交道,卻始終不像其他動物那樣,會主動與人類進行“語言”交流及信息溝通。
特別在“語言”方面,它們似乎有一種骨子里的笨拙。
倔犟,最直接、具象的注解就是牛了。牛的行為和性情,無疑讓我們在解釋這個詞的時候省下不少的周折?!按虻袅搜劳抢镅省保磺樵?、不躲避也不服輸……對于任何一項人類指派的勞役,它們都持有不積極也不抗拒的態(tài)度,不慌不忙慢悠悠地走過去,毫不上心的樣子,卻每每毫無保留地用盡了全身力氣。為此,人類竟一時難以辨別它們真實的意愿,對于牛到底是被動地受人驅(qū)使還是主動地自覺擔當,到底是木訥還是不屑,便很難做出結(jié)論性的判斷。
牛無語。或許,它們是天成的一段深沉,只因篤信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那份默契,一切都悄然存放于內(nèi)心深處,便無意為一些似是而非的表達而勞煩口舌。也許它們比人類想象得更加壑智、透徹,早就默認了自己難逃的命運,知道一切努力都注定徒勞。既然人類早已經(jīng)明確表態(tài),不屑于“對牛彈琴”,那么還有什么好說的呢?鞭子和韁繩握在人的手里,就算渾身是口,又怎么能辯論過這兩樣不容分說的東西呢!看來,牛能做的,也許只有以無語闡釋命運,以沉默闡釋力量。
不需要勞作時,人與牛之間那種驅(qū)使與被驅(qū)使的從屬關(guān)系便告解除,二者之間,即變成一種相對獨立,自由平等的關(guān)系。一旦沒有了皮鞭與套索,??瓷先ニ坪醣热烁油洌哺凶饑?。它們龐大、健碩的身軀融入自然的背景,總讓人由衷地想起偉岸、從容、穩(wěn)重等一些美好的詞語。
它們靜靜站立或臥伏于草地上吃草,總?cè)缫粠哂杏彤嬓Ч撵o物。草地上的風、天上的白云、時間、陽光、碧綠的草,一一從畫面上掠過,而牛卻始終如一部咀嚼的機器,泰然而專心致志于自己的咀嚼。在牛的身后,草色淡了,歲月短了,風與流云也漸漸顯得疲憊……當陽光由強而弱,由熱烈而暗淡,最后竟然變成了冷冷的一抹清輝時,牛仍然在咀嚼。靜夜里,??谥须S時鐘的嘀嗒而同步作響的,并不是草,而是幾縷淡淡的月光和飄渺的往事。
對于人類從早到晚沒完沒了的嘮叨,不知道牛持怎樣的看法。在一切抒發(fā)和表達方式中,牛似乎只相信自己的咀嚼,于是便將心中的愛、恨與不平,統(tǒng)統(tǒng)都交付于橫跨日夜的咀嚼。它們一定是相信,只有咀嚼才能把所有沉悶的時日嚼成齏粉,把所有艱苦的歲月嚼成細渣兒,把不如意的前世今生一節(jié)節(jié)地磨碎嚼爛。
已故詩人艾青曾有詩:“為什么我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但淚水并不只是人類的專利,也并非只為愛而流,有時,它具有更加深刻、豐富的內(nèi)涵。作為生命間流露、表達情感的共同媒介和通用語言,淚水,也時?;匦谂5难壑小ES兴奈?,通過不斷的咀嚼和發(fā)酵,早已暗暗將天賜的那把青草化為成分和味道十分復雜的淚水。
我曾不止一次聽人講過牛流淚的故事。其中一則說,有一個屠夫一直以殺牛賣肉為生。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樣,揮起剛剛磨好的屠刀準備屠殺一頭事先指定的母牛,動手前他無意間看了一下牛的眼睛,不料卻看到了牛眼中流出的淚水。屠夫感到很奇怪,難道一頭牛也會有很豐富的情感嗎?但殺牛賣肉是他的生計呀,他總不能因為那兩行莫明其妙的淚水就把飯碗丟掉吧?他的心雖然有些猶豫,但手依然是堅決的。當他再次把刀揮起,那頭牛突然跪了下來。這個動作不能不讓屠夫深感震驚,但他和所有剛愎自用的人類一樣,早已經(jīng)在一意孤行之中失去了反思和敬畏的能力,并不愿意為一些奇怪的感覺或事情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于是,他硬下心將刀插入牛的身體。然而,當牛腹被剖開時,他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在牛的肚子里,還有一個裹著胎盤的小牛。原來,牛流淚、下跪、苦苦相求,并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依戀生命,畏懼死亡,更主要的還是為了那頭沒有出生的小牛。
盡管這故事立意很好,也洋溢著讓所有人類都為之動容的母性之光,但實際上仍然有可能是人類對牛內(nèi)心世界的輕視、貶抑和某種根深蒂固的誤解。牛是多么倔強的一種動物呵,誰敢肯定牛流淚一定是在以某種軟弱的方式為自己的命運乞求呢?
我一直認為牛是一種不同凡響的動物,而牛的不同凡響卻又是從降生那一刻就有所體現(xiàn)的。
小時候,我們的牛或馬等大牲畜都集中飼養(yǎng)在生產(chǎn)隊里,沒有一頭是屬于個人的,但沒有一頭和我們一點兒關(guān)系也沒有。這種似是而非的從屬關(guān)系往往讓人們能夠在行為和情感上隨意取舍,而我們自然是避開那些費心勞神沒意思的部分,只揀一些有意思的部分加以關(guān)注,比如馬生駒或牛生犢等。每遇那些“好玩”的事情,總是有一些小伙伴湊到一起成群結(jié)隊去看熱鬧,但每一次的熱鬧我們都看得很不輕松。確切地說,都會被那種艱難的生命儀式狠狠地教育一番。每次看那剛從娘胎里落地的小牛要靠自己的力量掙扎站起,我們都會攥緊拳頭,默不作聲,暗暗地運足全身力氣給小牛加油。一個稚嫩、弱小的生命就那樣開始它第一次生命的舞蹈:顫巍巍地一次次努力著爬起,一次次無一例外地重重跌倒,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這種天性中的頑強、剛毅和自強不息,不由得我們心生崇敬。這樣的動物,怎么可能輕易低頭、服軟、流淚呢?由此,我不禁聯(lián)想起人類初生時的情形:仰臥于床,四肢亂踢,哇哇大哭,至少要躺幾個月才能一點點地爬起然后一點點站立、行走,便自覺有一些兩耳發(fā)燒雙頰灼熱。endprint
說起軟弱而詭譎的人類,也真是神奇。憑什么,怎么就“噌”地一下串到牛背上成了主宰者呢?更奇怪的是,那么倔強的牛果然就很順從地接受了人類交付的套索,并給予了無怨無悔的擔當。當人的力氣不足時,牛就獻出一身力氣,替人擔起沉重的擔子,把人托至空中或載向遠方;當人沒衣沒鞋子可穿時,牛就獻出自己的皮和毛;當人缺鐵、缺鈣,營養(yǎng)不良時,牛就獻出自己的一腔熱血和骨頭。只要吆喝一起,只要鞭子一搖,牛就會很乖順地走在人類想走而自己又懶得走或沒有力氣走的路上。從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到杏花村頭的童子牛背上倒吹橫笛,牛已經(jīng)背負著從老到小的人類,天上、地下地走個遍。當初,魯迅先生寫“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時,大約也算是代表人類的良心發(fā)現(xiàn),對牛進行一次曲意的贊美吧。
若按佛家的六道輪回之說,此一世的牛很有可能就是上一世犯了罪孽或欠下重債的人呢。前一世宿債難償,恩怨交織,這一世當牛作馬,愿賭服輸,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清償和了斷。果然如此,此一世的牛就應(yīng)當比此一世的人平添許多反思、悔悟的自覺和能力。也難怪牛面對命運優(yōu)勝者們的喋喋不休、滔滔不絕、指手畫腳或生殺予奪,只選擇了默默流淚,或無言地悲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福建省的一個小村莊,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奇特的故事,不知道是否千真萬確,但卻流傳極久、極廣。據(jù)說,有一個牧童很疼愛自己的牛,當大人要將牛賣到市場宰殺換錢的時候,牧童把這個不幸的消息提前告訴了牛。他拍著牛的臉對那頭公牛說,你知不知道你明天就要賣給屠夫啦?牛就現(xiàn)出一幅悲傷的神情。既然牧童已經(jīng)對牛說了話,就證明他和牛在言語和心意上是彼此相通的。于是牛就流著淚給牧童跪下了,其實牛也不用說什么,意思都在那行動當中。牧童正愁找不到什么借口去解救他的牛,就對大人們大肆渲染起牛的神奇,并四處相求,讓村民們想辦法救救這頭“通人氣”的牛。于是人們動了惻隱之心,集資把那頭牛買下來,送到了寺廟里放生。牛進了寺廟之后,最喜歡的就是聽經(jīng)禮佛,一聽到僧人的頌經(jīng)聲,就呆立不動,看似很投入也很出神,好像它真的能夠聽懂。后來,?;畹靡呀?jīng)足夠老,似乎已經(jīng)預知自己的時日已盡,便在一天清晨獨自走到曠野臥倒,半日后殞命。
這樣的牛,算是牛中的“高士”、智者或開悟者了,是所謂的“知天命”吧?再活,怕就要成精了。這樣的牛,前生今世的事情有什么是它不知道的呢?三界六道里的因果報應(yīng)之理,又有什么是它不明白的呢?面對屠夫無法、無力收回的屠刀,面對自己本應(yīng)面對的結(jié)局,它會因為恐懼害怕而流淚不止嗎?它的淚難道就沒有可能是為手執(zhí)屠刀的人類而流?
生命的中止或被無端折斷,固然令人惋惜,但取而代之的總是另一種方式的重生,所以達觀如莊子的先哲們,即使是自己妻子死去也會“鼓盆而歌”。他們的心里不是沒有悲傷,而是因為總是有一種希望讓他們戰(zhàn)勝悲傷。說來,也只有任何情感都軟化不了的殘忍,才是一團永不透光的黑暗,它會讓一切的生命都看不到生機和希望,所以它才是悲傷里的悲傷,才是不借助悲憫都無以化解的沉痛。一刀下去,對于一頭牛來說,不過是瞬間的疼痛,而人類的手卻沾上了洗不去的罪過,并如一灘凝血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暗,越來越黑。緊接著,又是一場生生死死的輪回、恩恩怨怨的交替、善惡果報循環(huán)往復的悲哀。
很顯然,在熟視無睹的屠宰以及對生命的割裂過程中,人類并沒想到要去流淚,也不屑于對自己的舊跡進行涂洗,因為人類并不認為除了自身之外的生物值得為之流淚,何況是那些任由處置的家畜。但人沒有意識到的事情,不一定牛就意識不到,只是牛流了淚水之后并沒有表明,那淚水到底是為了自己,為了人類還是為了所有的生命而流。牛不語,人類也無語,只是胸中那顆不知滿足和感恩的心,仍然躲躲閃閃地期盼著,牛,最好能把最后一次的祝福和功德也奉獻給我們。
就這樣,牛真的說了話。
牛說,我死后你就剝下我的皮吧,在最危難的時刻披在身上。
于是,有一個識破天機的放牛娃,真的聽懂了牛的話。
他先是哭了。淚水,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人一流淚,感恩的情態(tài)就凸顯出來,心也就會變得通透一些,就好像樹葉兒滴過了露水。原來,人心上多已蒙了灰塵,總是要用什么洗一洗才會變得清明。放牛娃開始與牛以兄弟相稱,管那頭說話的牛叫大哥。其實,那牛對他所給予的就是舍生忘死的父愛??!除了父,誰能為你犧牲得如此徹底呢?但牛并不計較,生命都舍了,還會在意一個虛詞?
放牛娃披上牛皮之后,果然就從牛那里承襲了另一份血氣和力量,牛氣沖天地挑起籮筐追尋著仙女的足跡一氣跑到天河岸邊,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盡管此故事純屬虛構(gòu),卻也不能說這故事沒有切中人與牛之間關(guān)系的某些實質(zhì)。這是一個基本遵循了情感真實原則而只在細節(jié)上進行了鋪排、演繹的文本。按理說,牛與人的關(guān)系都已經(jīng)處得如此之近,人類應(yīng)該對牛相敬有加,感恩戴德才是。但實際上人們一放下書本兒就徹底忘記了書中的故事,一忘記故事也就忘記了編織到故事里的溫情。
人類史上最泥濘的路,已經(jīng)由牛背負著人類走過,最重的苦役也已經(jīng)由牛替人類服過;就連升天追月的想象,牛也幫人類完成了。當現(xiàn)代化的高速列車達到了每小時三百公里的速度,當一臺大型農(nóng)用機械每天能干出五百頭牛的農(nóng)活兒,當航天飛船真正實現(xiàn)了載人登月,牛的一身力氣和一片忠實已經(jīng)對人類沒有任何意義了。往昔那些牛與人同行共舞的日子,都已經(jīng)成了一去不復返的回憶,而回憶,卻是不能創(chuàng)造任何價值的。
當世界史再一次演繹到十字路口時,牛與人都陷入了迷茫,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前邊的路到底應(yīng)該以怎樣的方式行走,又能夠走到哪里呢?
有一天,我翻開一本畫冊,指著上邊的一頭牛問四歲的小外甥女,那是什么,小女孩兒柔指一點,嫩聲嫩氣地說:“?!?,機靈的小眼睛邊說邊露出得意之色。
我又問:“牛是做什么用的?”
“七(吃)又(肉)?!?/p>
我恍然大悟,此時的牛,早已經(jīng)排著無休止的長隊,一頭接一頭走向一條我們并不熟悉的路上——屠宰廠窄窄的“牛道”。那情景,我有一個寫《肉聯(lián)廠》的朋友是這樣描述的:“哀聲由一個小牛犢的嗚咽引起,瞬時傳染了整個牛群。那無數(shù)頭牛哞哞的哭聲,時而凄厲,時而低沉,震動著寂靜的曠野。工廠的地面在顫抖,車間的玻璃發(fā)出嗡嗡的回響,天空之下,巨大的牛群變成了一條悲傷的莫日格勒河……”
然而,更多的牛,仍然在山坡上或草原上埋頭吃草,在踏上“牛道”之前,正抓緊最后的時間將牧草轉(zhuǎn)化成可分割、可稱量的肉或可供自己使用的淚水,攢足最后一筆“債款”、最后一段祝?;蛟{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