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
摘 要:每個新詞構成的背后都有著它不一樣的歷史,然而,新詞之間必然有所相通之處。為了進一步分析英語新詞的構成,探索其構詞方式的發(fā)展趨勢,以線上牛津英語大辭典(簡稱OED)為數(shù)據(jù)庫,選取1983年以來具有首次引證時間的新詞1680個。基于Bauer對1983年之前新詞數(shù)據(jù)的研究,通過分析法、歸類法和比較法以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呈現(xiàn)出當代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新趨勢。
關鍵詞:英語新詞;首次引證;線上牛津英語大辭典;構詞方式;趨勢
中圖分類號:H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6-0196-03
如果說語言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那么新詞必是生活真實動態(tài)的寫照。對于新詞的定義,研究角度不同,結論也就不一。從藍本角度上來講,新詞可以是某些詞典、亦或是所有詞典都未能收錄的詞。而從時間角度上來說,新詞也可以被定義為出現(xiàn)在某一時間段內或自某一時間點以來首次出現(xiàn)的詞。本文研究便是從時間的角度入手,取詞OED,共計1680個新詞,其首次引證時間在1983年到2006年之間,通過對此段時間擁有首次引證的新詞進行構詞分析,對比Bauer的研究數(shù)據(jù),探討新詞構詞的發(fā)展趨勢。
一、研究背景
自19世紀初語言學家們便開始了英語新詞的研究,1987年,Cannon編著的Historical change and English Word Formation: Recent Vocabulary一書被評為最為經(jīng)典的學術著作。該書以歷史為詞匯背景,通過21種構詞法將詞匯的發(fā)展現(xiàn)狀躍于紙上。其取詞于3本當時極具影響力的新詞詞典,共計新詞13683個,年限跨越為1961-1980。該書從取材來看,應取藍本角度上的新詞詞義,一些詞匯的首次引用甚至可以追溯到16世紀更是證明了這一觀點。隨后,1989年5月,在奧克蘭舉辦的語言學大會上,Bauer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也對新詞進行了透徹的研究,并將其研究結果與Cannon的進行對比。而與Cannon的不同之處在于,該文取詞牛津英語大字典增補版(1972-1986),并對詞匯進行了嚴格的篩選。除隨機抽樣外,凡入選的新詞需非其現(xiàn)有詞的補充詞義或現(xiàn)有詞的同形異義詞,同時首次引證年限早于1880年也將被排除。作為英語新詞研究最具權威性的詞典,OED不僅收藏了從1000年至今所有擁有已被引證的新詞,而且每季度仍以相當大的比例在更新。其收錄的詞條不僅包括詞形、詞性、詞義、詞源,更增加了首次引用和大量的其它引用例證。這對構詞的分析無疑是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jù)。
二、新詞構詞方式分析
(一)復合法
1.復合詞。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由詞素,通過空格、連字符,亦或直接連寫等方式結合在一起而構成的新詞就是復合詞。一般來說,對復合詞的研究主要從其在句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詞性功能入手,進而就其組成成分的詞性、語義、內部關系、句法功能或者多種方法并存等形式來分析。復合詞的詞性可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嘆詞、連詞、介詞和代詞。而在本文新詞數(shù)據(jù)中,并未見后3類詞性復合詞,副詞和嘆詞也極為稀少,只以名詞居多。本文268個由復合法構成的新詞數(shù)據(jù)中,就有191個名詞性復合詞,25個動詞性復合詞,45個形容詞性復合詞,3個副詞詞性復合詞和4個嘆詞詞性復合詞。從詞性構成的角度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復合詞,他們的組成成分中通常會含有該詞詞性的詞。如在209個名詞性復合詞中就有197個含有名詞成分。25個動詞復合詞中就有23個,48個形容詞中也包含了35個。
2.新古典復合詞。新古典復合詞是指由古希臘語或拉丁語中的一種特殊的構詞成份,即組合形式所組成,在古典語言中并不存在的英語新詞。然而,對新古典復合詞的界定并非易事,因其組合形式既非獨立的簡單詞,也非粘著的前后綴,它上接簡單詞,下連前后綴,是介于詞和詞綴之間的成份。因組合形式大多來自希臘或拉丁語中的實詞(名詞,形容詞或動詞)的詞根,因而在構成新古典復合詞之后,同樣以這3種詞性存在。名詞仍位居首位,所占比例為80%。對于新古典復合詞構詞的分類,可以有5種:前綴+組合形式;組合形式+后綴;組合形式+組合形式;詞+組合形式;組合形式+詞。這里,前3種分類中組合形式與前后綴和其本身的結合極為強烈地表現(xiàn)了它所具有的詞根特性,而后兩種與詞的結合則突顯了其粘著語素的特性。與此同時,根據(jù)其構詞形式的份額比例也可以看出,組合形式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粘著語素的性質要大大強于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詞根性質。
(二)詞綴法
1.前綴派生詞。由前綴加上詞根所構成的詞就是前綴派生詞。值得指出的是,新古典復合詞中詞首組合形式的界定直接導致前綴的數(shù)量大大地減少。也正因此,在本文研究時間段所搜集的數(shù)據(jù)中,前綴派生詞就只有53個,其中前綴的數(shù)量是23個。整體上來說,前綴在構詞中不像詞首組合形式那樣具有實在的詞義,相比之下,它更類似于虛詞,在新詞中起到輔助詞根限定或修飾詞義的作用。從詞根詞性是否改變的角度來說,前綴詞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改變詞性類前綴派生詞,二是不變詞性類前綴派生詞。對于改變詞性類前綴派生詞來說,其占的比例要比不變詞性類前綴派生詞小很多,53個詞中只有10個。
2.后綴派生詞。由后綴加上詞根所構成的詞就是后綴派生詞。與前綴不同的是,后綴在語義上不如前綴明顯,并具有較強的語法意義,能夠決定詞的語法屬性。本數(shù)據(jù)中出現(xiàn)的后綴有67個,構詞能力最強的是-ing,造詞65個,其次是-er和-y,分別造詞49個。從后綴對詞性改變角度分析,該類詞只有4類,即名詞、形容詞、動詞和副詞性后綴派生詞,名詞性后綴派生詞仍以不可戰(zhàn)勝的優(yōu)勢位居榜首。
(三)縮短法
1.截短詞。截短詞是指通過對原詞進行剪切形成的新詞,其詞性與詞義均不改變,而只是形式上發(fā)生變化。本文研究語料中的截短詞共有108個,其中90%以上都是名詞詞性的截短詞。雖然形容詞、動詞所占比例還不及10%,但還是以少量形式存在的。一般來說,截短詞在造詞過程中只是通過剪切形式去掉原詞的一部分,然而有時為了語音或形式上的需要,亦會發(fā)生一些特殊的變化。
2.拼綴詞。拼綴詞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詞中的至少一個詞進行剪切并組合而成的新詞,其實也就是復合法與截短法的結合運用。拼綴法在本數(shù)據(jù)中占比例約10%,共計詞173個。按保留部分對拼綴詞進行的分類一般可歸為6類,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首尾式、全尾式、首全式、混合式、首首式和全首式,其比例為51:48:43:16:11:4。根據(jù)比例可以明顯看出拼綴詞的構成主要還是通過首尾式、全尾式和首全式這3類的模式,占總拼綴詞的80%以上。而混合式,因其構詞比較復雜、多樣,常常無據(jù)可循。至于首首式和全首式,雖然比例較小,但構詞方法上還是很清晰,易于理解的。
3.首字母縮寫詞。首字母縮寫詞是指將詞或短語中的第一個字母取出并結合而成的新詞。根據(jù)其發(fā)音方式,可以再劃分為首字母連接詞和首字母拼音詞,前者是指按該詞單個字母的順序依次讀音的詞,而后者則是按一個單詞的發(fā)音方式進行讀音的詞。首字母縮寫詞在本數(shù)據(jù)中共計60個,其中首字母連接詞占17個,首字母拼音詞占43個。實際上,一些字母連接詞因其構詞的特點,也逐漸向首字母拼音詞轉變。雖然在歸類時被歸入首字母連接詞,但有時也會被人們當成首字母拼音詞來發(fā)音。通過對兩組數(shù)據(jù)的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首字母連接詞之所以按字母順序逐個發(fā)音主要還是因為該類詞大都只有輔音,沒有元音,這不符英語發(fā)音規(guī)則。而首字母拼音詞卻符合這一規(guī)則。這也說明為什么會發(fā)生上述由首字母連接詞向首字母拼音詞轉變的現(xiàn)象了。因此,可以預測,這種轉變將會是一種趨勢。
endprint
4.逆構詞。在英語構詞法中,最為常見的莫過于詞綴法,即在原有詞的基礎上加上已有前綴或后綴。而逆構法則恰恰相反,它通過刪除較長單詞中假想詞綴而形成較短單詞,這一反常規(guī)的構詞手段所構成的詞,即逆構詞。本文逆構詞共計9個。其中8個是通過刪除后綴而成,只有一個是通過刪除前綴而成,這種形式的構詞法比較少見。
(四)轉類法
在構詞法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特殊的構詞方式,它不需要通過任何成分的添加或經(jīng)過任何其它詞形上的改變,而只是在英語原有詞的基礎上將某一詞性轉化成另一詞性。這種構詞方式便是能產(chǎn)性極強而爭議也頗多的轉類法。對于轉類法的爭議主要是就其所包括的范圍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在本文數(shù)據(jù)中由轉類法所生成的轉類詞共計117個。雖然轉類詞一般都是在形容詞、動詞和名詞3類之間進行的轉換,但也仍有少量的由短語、組合形式或后綴進行轉化而成的新詞。對數(shù)據(jù)進行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轉化量最大的是名詞轉動詞。
(五)其它
1.外來詞。外來詞又稱借詞,是指從其它語言中引用而來的詞匯。英語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幾乎吸收了世界上所有語言的詞匯,而大部分主要來源于拉丁語、法語、希臘語和德語。然而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轉變,外來詞的來源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從1983到2006這24年間,英語共計外來詞138個,其來源為37個國家。其中,來源于拉丁語的外來詞仍位居首位,為23個。日語則躍居第二,共計15個。然后是西班牙語,14個,意大利語,13個,而原本位居第二的法語外來詞下降到第五位,12個,同樣下降的還有德語,10個。然而,變化最大的是希臘語,由最初最為主要的外來詞來源語降到在此期間只有1個外來詞的來源語。
2.轉變詞。在所有構詞法中,最無規(guī)律可循的就是轉變法,其構詞成因有很多,常常因為某種需要而在原有詞的基礎上做以相應的改變。本文共計42個由轉變法而來的新詞。根據(jù)其構詞過程,大體可將原因歸為5類:發(fā)音、委婉、仿效、偶然、區(qū)分。
3.專有名詞。此類構詞法較為簡單,只是將人名、地名、品牌名或其它等專有名詞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詞,其最終轉化方向一般都是名詞。本數(shù)據(jù)中共計新詞31個。大多數(shù)來源都是人名或地名。
4.不確定。除上述所有構詞法外,還有一些英語新詞因各種原因無法分辨其構詞過程,這類詞共有11個。
三、趨勢對比分析
圖1是本文對1680個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歸類。除不確定的構詞方式外,共計12種。從表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排名前3位的構詞是后綴詞、新古典復合詞和復合詞。然而,這只是近二三十年來構詞方式分布的狀態(tài)。
在Bauer的文章中,他將1880年到1982的新詞,通過抽樣、篩選最終確定下來2082個新詞,以政治時間為界線,劃分了3個時間段:1880- 1913,1914-1938,1939-1982。而本文詞匯研究的時間跨度(1983-2006),完全可以作為至目前為止的第四個時間段,這樣恰好是一個多世紀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一個趨勢總結,如圖2所示。
圖2與圖1略有不同,因Bauer在其篩選新詞數(shù)據(jù)時有意將OED現(xiàn)有詞的同形異義詞去掉,所以在他的數(shù)據(jù)里不會出現(xiàn)轉類詞。為與之進行對比,本文也將原有數(shù)據(jù)中轉類詞去除。透過該趨勢圖,我們發(fā)現(xiàn),后綴構詞法雖然在1983-2006這段時間內比例有所下降,但無論在哪個時間段,其構詞能力均雄踞首位。然而變化最大的是新古典復合詞,由20世紀80年代之前最高不過3.4%的比例,在80年代后以18.7%的比例已然躍居第二。復合詞的比例雖呈上升趨勢,但變化頗微。在整個圖表的4個階段,一直呈現(xiàn)下降趨勢的只有外來詞。由第一時間段的31.5%下降到第二階段的22.9%,再到第三階段的19.1%,80年代后的第四階段就只有8.8%。對于前綴詞在第四階段的猛然下降,這與新古典復合詞的上升有很大關系,因為很多原以為前綴在OED中被引證是組合形式。截短詞、逆構詞、拼綴詞雖然所占份額不大,但都呈明顯上升趨勢。首字母縮寫詞,在經(jīng)歷了1914-1982中間兩個時間段的下滑后,第一和第四時間段基本保持一致。同樣,專有名詞雖中間兩個階段有所上升,但前后比例仍均等。
通過對1983-2006這24年間OED擁有首次引證的1680個新詞進行構詞分析,并與Bauer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英語構詞方式基本上仍以復合法、詞綴法為主。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外來詞引入的大幅度下降和后綴詞比例的相對減少說明了構詞能力相對薄弱的截短詞、逆構詞、拼綴詞和首字母縮略詞正在以奔跑的速度逐年遞增,同時作為后起之秀代表的新古典復合詞在20世紀80年代后一反常態(tài),以其超強的孽生性發(fā)展并壯大著。
——————————
參考文獻:
〔1〕Laurie Bauer. English Vocabulary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C]. New Zealand Linguistics conference,1989.
〔2〕David Crystal.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Adams V.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Word-Formation [M]. London: Longman, 1973.
〔4〕Laurie Bauer. English Word-Form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李冬.英語組合形式及新古典復合詞[J].外語教學,1985,(1).
(責任編輯 張海鵬)
endprint
4.逆構詞。在英語構詞法中,最為常見的莫過于詞綴法,即在原有詞的基礎上加上已有前綴或后綴。而逆構法則恰恰相反,它通過刪除較長單詞中假想詞綴而形成較短單詞,這一反常規(guī)的構詞手段所構成的詞,即逆構詞。本文逆構詞共計9個。其中8個是通過刪除后綴而成,只有一個是通過刪除前綴而成,這種形式的構詞法比較少見。
(四)轉類法
在構詞法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特殊的構詞方式,它不需要通過任何成分的添加或經(jīng)過任何其它詞形上的改變,而只是在英語原有詞的基礎上將某一詞性轉化成另一詞性。這種構詞方式便是能產(chǎn)性極強而爭議也頗多的轉類法。對于轉類法的爭議主要是就其所包括的范圍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在本文數(shù)據(jù)中由轉類法所生成的轉類詞共計117個。雖然轉類詞一般都是在形容詞、動詞和名詞3類之間進行的轉換,但也仍有少量的由短語、組合形式或后綴進行轉化而成的新詞。對數(shù)據(jù)進行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轉化量最大的是名詞轉動詞。
(五)其它
1.外來詞。外來詞又稱借詞,是指從其它語言中引用而來的詞匯。英語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幾乎吸收了世界上所有語言的詞匯,而大部分主要來源于拉丁語、法語、希臘語和德語。然而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轉變,外來詞的來源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從1983到2006這24年間,英語共計外來詞138個,其來源為37個國家。其中,來源于拉丁語的外來詞仍位居首位,為23個。日語則躍居第二,共計15個。然后是西班牙語,14個,意大利語,13個,而原本位居第二的法語外來詞下降到第五位,12個,同樣下降的還有德語,10個。然而,變化最大的是希臘語,由最初最為主要的外來詞來源語降到在此期間只有1個外來詞的來源語。
2.轉變詞。在所有構詞法中,最無規(guī)律可循的就是轉變法,其構詞成因有很多,常常因為某種需要而在原有詞的基礎上做以相應的改變。本文共計42個由轉變法而來的新詞。根據(jù)其構詞過程,大體可將原因歸為5類:發(fā)音、委婉、仿效、偶然、區(qū)分。
3.專有名詞。此類構詞法較為簡單,只是將人名、地名、品牌名或其它等專有名詞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詞,其最終轉化方向一般都是名詞。本數(shù)據(jù)中共計新詞31個。大多數(shù)來源都是人名或地名。
4.不確定。除上述所有構詞法外,還有一些英語新詞因各種原因無法分辨其構詞過程,這類詞共有11個。
三、趨勢對比分析
圖1是本文對1680個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歸類。除不確定的構詞方式外,共計12種。從表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排名前3位的構詞是后綴詞、新古典復合詞和復合詞。然而,這只是近二三十年來構詞方式分布的狀態(tài)。
在Bauer的文章中,他將1880年到1982的新詞,通過抽樣、篩選最終確定下來2082個新詞,以政治時間為界線,劃分了3個時間段:1880- 1913,1914-1938,1939-1982。而本文詞匯研究的時間跨度(1983-2006),完全可以作為至目前為止的第四個時間段,這樣恰好是一個多世紀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一個趨勢總結,如圖2所示。
圖2與圖1略有不同,因Bauer在其篩選新詞數(shù)據(jù)時有意將OED現(xiàn)有詞的同形異義詞去掉,所以在他的數(shù)據(jù)里不會出現(xiàn)轉類詞。為與之進行對比,本文也將原有數(shù)據(jù)中轉類詞去除。透過該趨勢圖,我們發(fā)現(xiàn),后綴構詞法雖然在1983-2006這段時間內比例有所下降,但無論在哪個時間段,其構詞能力均雄踞首位。然而變化最大的是新古典復合詞,由20世紀80年代之前最高不過3.4%的比例,在80年代后以18.7%的比例已然躍居第二。復合詞的比例雖呈上升趨勢,但變化頗微。在整個圖表的4個階段,一直呈現(xiàn)下降趨勢的只有外來詞。由第一時間段的31.5%下降到第二階段的22.9%,再到第三階段的19.1%,80年代后的第四階段就只有8.8%。對于前綴詞在第四階段的猛然下降,這與新古典復合詞的上升有很大關系,因為很多原以為前綴在OED中被引證是組合形式。截短詞、逆構詞、拼綴詞雖然所占份額不大,但都呈明顯上升趨勢。首字母縮寫詞,在經(jīng)歷了1914-1982中間兩個時間段的下滑后,第一和第四時間段基本保持一致。同樣,專有名詞雖中間兩個階段有所上升,但前后比例仍均等。
通過對1983-2006這24年間OED擁有首次引證的1680個新詞進行構詞分析,并與Bauer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英語構詞方式基本上仍以復合法、詞綴法為主。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外來詞引入的大幅度下降和后綴詞比例的相對減少說明了構詞能力相對薄弱的截短詞、逆構詞、拼綴詞和首字母縮略詞正在以奔跑的速度逐年遞增,同時作為后起之秀代表的新古典復合詞在20世紀80年代后一反常態(tài),以其超強的孽生性發(fā)展并壯大著。
——————————
參考文獻:
〔1〕Laurie Bauer. English Vocabulary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C]. New Zealand Linguistics conference,1989.
〔2〕David Crystal.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Adams V.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Word-Formation [M]. London: Longman, 1973.
〔4〕Laurie Bauer. English Word-Form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李冬.英語組合形式及新古典復合詞[J].外語教學,1985,(1).
(責任編輯 張海鵬)
endprint
4.逆構詞。在英語構詞法中,最為常見的莫過于詞綴法,即在原有詞的基礎上加上已有前綴或后綴。而逆構法則恰恰相反,它通過刪除較長單詞中假想詞綴而形成較短單詞,這一反常規(guī)的構詞手段所構成的詞,即逆構詞。本文逆構詞共計9個。其中8個是通過刪除后綴而成,只有一個是通過刪除前綴而成,這種形式的構詞法比較少見。
(四)轉類法
在構詞法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特殊的構詞方式,它不需要通過任何成分的添加或經(jīng)過任何其它詞形上的改變,而只是在英語原有詞的基礎上將某一詞性轉化成另一詞性。這種構詞方式便是能產(chǎn)性極強而爭議也頗多的轉類法。對于轉類法的爭議主要是就其所包括的范圍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在本文數(shù)據(jù)中由轉類法所生成的轉類詞共計117個。雖然轉類詞一般都是在形容詞、動詞和名詞3類之間進行的轉換,但也仍有少量的由短語、組合形式或后綴進行轉化而成的新詞。對數(shù)據(jù)進行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轉化量最大的是名詞轉動詞。
(五)其它
1.外來詞。外來詞又稱借詞,是指從其它語言中引用而來的詞匯。英語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幾乎吸收了世界上所有語言的詞匯,而大部分主要來源于拉丁語、法語、希臘語和德語。然而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轉變,外來詞的來源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從1983到2006這24年間,英語共計外來詞138個,其來源為37個國家。其中,來源于拉丁語的外來詞仍位居首位,為23個。日語則躍居第二,共計15個。然后是西班牙語,14個,意大利語,13個,而原本位居第二的法語外來詞下降到第五位,12個,同樣下降的還有德語,10個。然而,變化最大的是希臘語,由最初最為主要的外來詞來源語降到在此期間只有1個外來詞的來源語。
2.轉變詞。在所有構詞法中,最無規(guī)律可循的就是轉變法,其構詞成因有很多,常常因為某種需要而在原有詞的基礎上做以相應的改變。本文共計42個由轉變法而來的新詞。根據(jù)其構詞過程,大體可將原因歸為5類:發(fā)音、委婉、仿效、偶然、區(qū)分。
3.專有名詞。此類構詞法較為簡單,只是將人名、地名、品牌名或其它等專有名詞轉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詞,其最終轉化方向一般都是名詞。本數(shù)據(jù)中共計新詞31個。大多數(shù)來源都是人名或地名。
4.不確定。除上述所有構詞法外,還有一些英語新詞因各種原因無法分辨其構詞過程,這類詞共有11個。
三、趨勢對比分析
圖1是本文對1680個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歸類。除不確定的構詞方式外,共計12種。從表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排名前3位的構詞是后綴詞、新古典復合詞和復合詞。然而,這只是近二三十年來構詞方式分布的狀態(tài)。
在Bauer的文章中,他將1880年到1982的新詞,通過抽樣、篩選最終確定下來2082個新詞,以政治時間為界線,劃分了3個時間段:1880- 1913,1914-1938,1939-1982。而本文詞匯研究的時間跨度(1983-2006),完全可以作為至目前為止的第四個時間段,這樣恰好是一個多世紀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一個趨勢總結,如圖2所示。
圖2與圖1略有不同,因Bauer在其篩選新詞數(shù)據(jù)時有意將OED現(xiàn)有詞的同形異義詞去掉,所以在他的數(shù)據(jù)里不會出現(xiàn)轉類詞。為與之進行對比,本文也將原有數(shù)據(jù)中轉類詞去除。透過該趨勢圖,我們發(fā)現(xiàn),后綴構詞法雖然在1983-2006這段時間內比例有所下降,但無論在哪個時間段,其構詞能力均雄踞首位。然而變化最大的是新古典復合詞,由20世紀80年代之前最高不過3.4%的比例,在80年代后以18.7%的比例已然躍居第二。復合詞的比例雖呈上升趨勢,但變化頗微。在整個圖表的4個階段,一直呈現(xiàn)下降趨勢的只有外來詞。由第一時間段的31.5%下降到第二階段的22.9%,再到第三階段的19.1%,80年代后的第四階段就只有8.8%。對于前綴詞在第四階段的猛然下降,這與新古典復合詞的上升有很大關系,因為很多原以為前綴在OED中被引證是組合形式。截短詞、逆構詞、拼綴詞雖然所占份額不大,但都呈明顯上升趨勢。首字母縮寫詞,在經(jīng)歷了1914-1982中間兩個時間段的下滑后,第一和第四時間段基本保持一致。同樣,專有名詞雖中間兩個階段有所上升,但前后比例仍均等。
通過對1983-2006這24年間OED擁有首次引證的1680個新詞進行構詞分析,并與Bauer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演變,英語構詞方式基本上仍以復合法、詞綴法為主。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外來詞引入的大幅度下降和后綴詞比例的相對減少說明了構詞能力相對薄弱的截短詞、逆構詞、拼綴詞和首字母縮略詞正在以奔跑的速度逐年遞增,同時作為后起之秀代表的新古典復合詞在20世紀80年代后一反常態(tài),以其超強的孽生性發(fā)展并壯大著。
——————————
參考文獻:
〔1〕Laurie Bauer. English Vocabulary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C]. New Zealand Linguistics conference,1989.
〔2〕David Crystal.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Adams V.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Word-Formation [M]. London: Longman, 1973.
〔4〕Laurie Bauer. English Word-Form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李冬.英語組合形式及新古典復合詞[J].外語教學,1985,(1).
(責任編輯 張海鵬)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