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明德(蒙古族)
春華秋實,天地大美(序)
現(xiàn)在,巴特爾先生的《一個思想者的遠行》隨想八卷本出版面世了。對于按慣常說法踏入古稀之年的巴特爾先生來說,這既是他詩性生命歷程的一個亮麗標識,也是獻給廣大讀者的一份厚重之禮,實在令人可喜可賀!
我和巴特爾先生相識有三十多年了。和文學界很多朋友一樣,我一直認為巴特爾先生本質上是一位作家,是一位詩人。巴特爾創(chuàng)作的突出特征,是作品閃爍的思想光芒和煥發(fā)的哲理魅力。他竭力探求和尋找的詩與藝術的哲學思辨,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鮮明的體現(xiàn)。作為一位作家,一位詩人,他的思想不是概念性的;他不規(guī)避時代維度,但又不是時代概念的傳聲筒。他的作品體現(xiàn)著生命和生活、詩情和激情、思想和哲理的完美融合,并寓含在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里。例如,“愛大自然,求大自由,得大自在”;“彎月是消瘦了的回憶,圓月是豐滿著的憧憬”;“最亮的那顆星,不一定是最大的星,也不一定是離我們最近的星”;“賞月,吸引人們向高處看而忘卻煩惱;觀星,指引人們向遠處走而不致迷失”;“善和惡走在同一條路上,最后分手時,善敲開的是天堂之門,惡推開的是地獄之門”;“我們擁抱信仰,信仰說:我是你心中的陽光;我們收獲信念,信念說:我是你精神的脊梁”;“頭腦是思想的家園,心靈是智慧的家園,靈魂是精神的家園”等等。完全可以說,巴特爾的游思,是詩意的游思;巴特爾的隨想,是哲理的隨想。這游思和隨想,演繹著作家的靈魂,詮釋著詩人的人生。
內(nèi)蒙古被譽為詩鄉(xiāng)歌海,詩和馬是蒙古民族的兩只翅膀。作為一個土默川的蒙古族人,他的內(nèi)心保存著豐厚的民族記憶,蘊含著鮮明的詩性天賦。可以明顯地感到,巴特爾的詩文透朗流暢,充溢著民歌民謠的風味。但他又不依賴題材,不囿于寫什么。在他這里,民族性和地域性,不是遠行的障礙,不是感受新知的藩籬,而是審美想象的依托,而是擴展藝術張力的介質。他心游萬仞,思接千載:歷史和現(xiàn)實,世界和中國,自然和情感,人生和心靈,道德和修養(yǎng),精神和哲理,愛情和友誼,萬事萬物總關情,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傊?,巴特爾追索的不是寫什么,而是怎么寫。所以,他寫出了獨特的品質,寫出了別樣的風格,寫出了深刻的思想,寫出了詩化的哲理。例如:“生命是春夏秋冬的輪回,所以多姿多彩;人生是酸甜苦辣的勾兌,所以有滋有味?!薄吧臉O致,一定是站在了哲學的最高處;靈魂的美妙,一定是走進了藝術的最深處?!薄坝辛巳松拈L度、高度和厚度,才有生命的數(shù)量、質量和重量?!薄吧叛霾蛔兪请y得的;人生,沒有理想是可怕的?!薄暗赖碌牧α浚綐闼氐脑綇姶?;品格的魅力,越樸實的越美麗?!薄叭松?,是美麗的畫;道德,是畫的底色。”“向善的人越多越和諧,感恩的心越多越美好?!薄耙粋€思想者的遠行,既需要寂寞的陪護,更需要孤獨的相伴?!?/p>
巴特爾這厚重的八卷作品集,溫暖心靈,引領精神,風華映人,從文本的內(nèi)核、意蘊、結構到語言,流溢出經(jīng)典性的品格。這和他一直熱愛閱讀和學習經(jīng)典文學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他的為文很講究排比、對仗、平仄和押韻,在語法修辭上的功夫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使得他的作品滲透著直面世事、直面現(xiàn)實,直書感知、直抒胸臆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語言清麗秀美,音韻和暢,盡情盡理,盡懷盡志。另一方面,他也深受俄蘇文學和印度文學的影響,特別是普希金和泰戈爾,對他創(chuàng)作的影響尤為明顯。普希金是意境開闊的生活歌手,泰戈爾則是浪漫主義和神秘主義結合的典型代表。他們都在寫祖國、人類、自然、城市、鄉(xiāng)村、愛情和友誼中,琢句抽思,道出了人生和自然的真諦。巴特爾的創(chuàng)作,鮮亮地體現(xiàn)著這樣的風格與蘊涵??梢哉f,巴特爾的創(chuàng)作在古與今、中與外的結合創(chuàng)新上是格外出彩和風格獨具的。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里說:“無論這些理由有多冠冕堂皇,都與作者的動機無關。這本書已經(jīng)夠厚了,無須再可以增加些什么。”在我遵囑為巴特爾的隨想八卷本寫序的時候,想起了這段話。我所寫的僅僅是我讀巴特爾先生隨想后的膚淺體會和收益而已,如果要高度概括的話,應該是這樣八個字:春華秋實,天地大美!
二〇一二年金秋于北京
■ 巴特爾(蒙古族)
我與隨想(代后記)
夢,是一種渴求,是人生追求最初的淵藪。
夢,溫暖心靈,點燃生命,引渡蒼生。
文學是我人生最初的夢,它美麗、漫長而平實。
我的文學夢,是從詩歌開始,由隨想而升華。后來,詩與隨想便成為我文學之夢的雙翼。它們的不同僅僅在于:我寫詩是有心栽花,它既是我最初的興趣,也是至今的愛好;我寫隨想是無意插柳,雖半路起家,卻一發(fā)而不可收,竟成了我生命的難舍和不棄。而且,寫到后來,我嘗試著把散文當詩寫,有時也喜歡把詩寫成散文的樣子。另外,我還以為,隨想寫到最后,拼的不是語言,而是思想:思想的誠實,思想的深刻,思想的智慧。所以,我寫隨想,總想簡約一點,美麗一點,意外一點,時而在“有我”之境,時而在“無我”之境,時而又在“有我”和“無我”之間。這里,“有我”和“無我”其實原本心靈是相同的,因為它的根本是“我”在,即“我”對生命和人生的感知與“我”對社會和自然的認知。
從一九八五年至今,我先后共出版不同體裁的作品二十部。其中,從一九八七年至二○一○年先后出版有關隨想的書共七部,即《沉思與隨想》、《教育隨想錄》、《人生隨想》、《巴特爾自選集·隨想卷》、《隨想錄》、《戊子年隨想》、《游思錄》。這些文字,是我生活的況味、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體驗,也是我生命獨特存在的形式和人生沉思的獨語。關于我的隨想,寫來寫去,寫到最后,我給它的定位是“詩意隨想”和“哲理隨想”,以至漸漸形成了鮮明而別具特色的風格——“詩意”與“哲理”的相融,即詩與藝術的哲學思辨,或哲學思辨的詩與藝術。總之,我的詩意隨想,是我的天堂,演繹我的靈魂;我的哲理隨想,是我的宗教,詮釋我的人生。
這次,《一個思想者的遠行》隨想文集的出版,是我近三十年所寫隨想的一個小結,也是前后所出有關隨想七部書中所寫內(nèi)容重新整合后的一次全新展現(xiàn)。文集共八卷:自然卷、情感卷、人生卷、心境卷、道德卷、修養(yǎng)卷、哲理卷、社會卷。這是就其內(nèi)容而言,而從形式看,我想進一步強調的是,它在編排的形式上,作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即把散文的語句,用詩歌的形式分行排列,試圖以徐志摩所倡導的詩歌的“建筑美”來更好地體現(xiàn)“詩意隨想”的意境美和“哲理隨想”的意蘊美。像近幾年出版的《毛澤東箴言》、《魯迅箴言》、《愛因斯坦箴言》一樣。至于效果如何,只要能見仁見智,我就甚感欣慰了。另外,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即在隨想文集八卷本出版的同時,還專門整理出版了有關隨想的”評論集”一冊,內(nèi)容包括書序、書評、詩評和附錄一、附錄二共五個部分,以便廣大讀者和專家學者閱讀隨想相關內(nèi)容時在思路上有所生發(fā)和拓展。
當然,在這部新書付梓之際,還有一些感謝的話須一吐為快。首先,關于書的序,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學術委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知名文學評論家包明德所寫。感謝鄉(xiāng)友、族友包明德先生的真誠、盛情和激勵;真誠為友,盛情有愛,激勵難忘。其次,要感謝出版社各位領導以及責任編輯王世喜對這部新書的特別垂青和傾情付出,感謝王占榮、廉信兩位書友在書的裝幀和藏書票的設計中分別所給予的無私相助。再次,要感謝諸書友、文友、專家、學者們對我隨想一直以來的偏愛和攜助,或撰文,或賦詩……這一切都給我鼓舞,給我信心,給我力量,給我方向。最后,特別要感謝廣大讀者與我一路前行,是你們對我所寫隨想的關注和深愛,或剪貼,或抄錄;或轉發(fā),或互薦;或隨身攜帶,或枕邊相伴;或因其共鳴而會心莞爾,或因其相契而茅塞頓開……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溫暖,感到欣慰,感到愉悅,感到幸福——所以,盡管我的隨想首先是寫給自己的,但它更大的愿望是能與廣大讀者分享。
人生有夢,有夢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如今,我的文學之夢,夢還在夢中,我的創(chuàng)作之路,路仍在路上?;厥走^往,如果說第一本隨想的出版為我開啟了一扇門,那么之后陸續(xù)出版的六本隨想就是一條路。所以,我將繼續(xù)寫我喜歡的文字,讓思想沐浴日月,穿越四季,一路遠行。遠方,有夢光明的際遇;遠方的遠方,有夢燦爛的期許。我想,夢想是一塊圣土。隨想,就是那條引我回家的風光旖旎的漫漫長路,就是讓我眷顧而日夜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
二○一二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二于秋實齋
〔責任編輯 楊 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