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典 郁麗萍
幼兒期正處于“讀圖”年齡段,圖畫書對幼兒的視覺震撼更為直接。圖畫書對幼兒的情感、想象力及審美感的啟迪是他們日后成功與快樂生活的源泉。正是這樣的背景,繪本閱讀悄悄地進入了我們幼兒園,成為早期閱讀的教材。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師對繪本教學本質問題還缺乏理性的認識,存在盲目跟風的現(xiàn)象。在實踐中,由于經驗的缺乏和認識的偏差,繪本閱讀沒有發(fā)揮其優(yōu)勢,繪本閱讀教學也陷入了種種誤區(qū)。
誤區(qū)一:閱讀識字型
圖文并茂的繪本,圖畫精美,語言精煉。在繪本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便利用繪本精簡的語言,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進行識字訓練。在識字要求的壓力下,讓繪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讓幼兒對繪本望而卻步。
誤區(qū)二:提問傳授型
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有著經久不衰的永恒主題和深刻的內涵。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急功近利,為了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受到教育,便以提問貫穿繪本閱讀始終。在一連串的“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的追問下,幼兒的閱讀興趣被蒸發(fā)。
誤區(qū)三:無指導型
在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中,一些教師本著“繪本是讀給孩子聽的書”的理念,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純粹以朗讀者的身份出現(xiàn),讀完故事就完事,不啟發(fā)、不質疑、不指導,使繪本蘊含的豐富價值和意義缺失,效率低下。
那么,在繪本教學中如何讓幼兒對繪本“愛看、會聽、善講、敢編、樂演”呢?我們園相關課題組通過以繪本為載體的教學活動實踐,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繪本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教材的調整和處理策略
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繪本頁數較多,畫面細節(jié)非常豐富,信息量較大。幼兒在集體閱讀時興趣點容易分散。根據這種現(xiàn)狀,我們課題組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前,會站在幼兒的角度上進行研讀與思考,根據教學的需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對繪本進行適當的取舍和整合,用最適合幼兒的表現(xiàn)方式將繪本所蘊含的真正內涵傳遞給孩子,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如:繪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有六個動物借小背心:小鴨子、小猴、海獅、獅子、馬、大象,而且,他們的對白都是一樣的。反復的情節(jié)、反復的對白在教學過程中顯得很單調,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們刪減了兩個角色:海獅和馬,這樣故事更加緊湊,又沒有影響主題的表達。
二、幼兒活動式體驗策略
幼兒發(fā)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體驗,體驗強調的是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強調親自參與活動,使幼兒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提升經驗,最終讓幼兒感悟到體驗的快樂,為一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分別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活動式體驗策略。針對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的學習特點,我們重點采用“游戲體驗”和“操作探索”的策略,引導幼兒在游戲性、情景性、操作性的氛圍中充分感知和體驗。如:小班繪本活動“好餓的毛毛蟲”,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操作探索環(huán)節(jié):提供1~5的數字卡及水果卡一套,讓幼兒進行數學方面的5以內數量對應關系的操作。數字1,對應毛毛蟲吃了1個蘋果;數字2,對應毛毛蟲吃了2個梨子……中大班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想象力、表達力和探索欲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我們重點運用“表演表現(xiàn)”、“想象創(chuàng)作”等策略,鼓勵幼兒在充分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大班繪本《佩澤提諾》中的幾個角色小P、飛得遠、游得快等形象都是由色塊組成的,那么小P在尋找自我的旅途中還會遇到的什么樣的朋友呢?我們在續(xù)編活動中提供了由色塊組成的可自由變化的魔棍,讓幼兒用魔棍建構形象,并根據自己建構的形象起名,如:為什么(問號形象)、看得遠(望遠鏡形象)、航海家(龍舟形象)等來續(xù)編繪本故事。
三、師幼互動提問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和表現(xiàn),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痹谶@種互動中,教師是幼兒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提問”,抓住故事情節(jié)線索,抓住繪本特質進行引導提問。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我們運用了引導性互動提問、追問式互動提問、層次性互動提問、啟發(fā)式互動提問等一系列的策略。如大班繪本活動“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教師可在出示封面,揭示書名后,在第一張畫至海獅前面幾張畫運用引導性互動提問。教師可提出:“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小老鼠摘到蘋果了嗎?為什么?”的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去自主閱讀并理解繪本前一部分的信息。在繪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轉折處,指著海獅的畫面至結束處,教師采用追問式互動提問:“小小的海獅為什么能摘到蘋果?”這樣的追問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深層的思索。再如大班繪本活動“我的幸運一天”,針對幼兒在閱讀過程遇到的重難點問題,設計了啟發(fā)式互動提問:“為什么狐貍不吃小豬,反給它洗澡、做午餐、做按摩呢?”一些幼兒認為是狐貍想吃到干凈、肥一點的小豬;另一些幼兒則認為這是小豬想出來的辦法,想拖延時間。到底哪種推測是正確的,教師不作解答,而是讓幼兒帶著期待到最后幾張畫面中(這部分事先用夾子夾?。┤ふ掖鸢浮?/p>
實踐證明,以上互動中的提問共同構造了一個全方位的、動態(tài)的繪本閱讀活動中關于問題的探究過程,這種全面的互動使閱讀活動更富有活力,并從不同的角度保證了繪本閱讀活動目標的實現(xiàn)。
四、幼兒情感體驗式策略
幼兒期的情緒情感正處在發(fā)展的關鍵期,而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xù)性,繪本幽默、夸張的內容深深吸引幼兒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的真實情緒的需求,緊扣繪本情感的中心思想,因勢利導,彌散情緒氣氛,使幼兒受到感染和影響,再通過教師的肯定和鼓勵,讓這種體驗印入到幼兒的腦海中,成為他們真實的情感體驗。如大班繪本活動“蘇菲生氣了”,開始時我讓幼兒觀察蘇菲生氣的表情,并學一學她生氣的表情。猜一猜蘇菲今天為什么這么生氣?通過猜想生氣的原因讓幼兒設身處地將自己和蘇菲融合在一起,感同身受地去閱讀理解后面的故事。當幼兒閱讀了繪本,知道了蘇菲生氣的原因后,再讓幼兒討論:生氣好嗎?有什么不好?那你們在非常生氣的時候有什么好辦法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你能把自己的辦法記錄下來嗎?同時將幼兒記錄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請幼兒逐個說明自己的做法。通過這樣的情感體驗的方式,讓幼兒明白生氣的情緒對自己和別人都不好,當你生氣的時候,要學會找一個好辦法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重新快樂起來。
五、多元化表達表現(xiàn)策略
每個幼兒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教師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應為幼兒提供多種想象、嘗試多元化表達表現(xiàn)的機會與條件,運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幼兒多角度、多方面表達表現(xiàn)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表現(xiàn)自己對繪本中描述情景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藝術間的同構。如:在繪本活動“爺爺一定有辦法”中,可讓幼兒從衣料的大小、材質方面,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多途徑、多方面的講述衣料還可以變成什么?并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和實踐中,充分感受到爺爺的智慧和不同制作方法帶來不同效果的成就感。多元化的表達表現(xiàn),不僅激發(fā)了幼兒對語言表達的渴望,也深植了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多途徑的角色體驗。
六、信息技術的運用策略
我們建立了一套豐富的多媒體素材庫,并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將傳統(tǒng)的繪本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即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將繪本的畫面重組、增加動畫和聲音的配置、鏡頭的特寫等,從而突破了繪本的靜態(tài)限制,極大地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和社會性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焦點放大”和“聚光燈”的功能,幼兒學會觀察,學會了如何尋找繪本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輕松解決了教學重難點;通過多媒體各種形式的人機互動和鏈接功能,把內容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給幼兒,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講述內容,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而且通過鏈接操作更有效地體現(xiàn)了教材處理的人文性,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便捷,讓教具更好地為幼兒服務。如:大班繪本《火焰》生動地描繪了一只勇敢而智慧的狐貍媽媽——“火焰”,在其孩子深陷險境時冒生命危險救孩子的驚險經歷。為了凸顯繪本的價值,更深地體會狐貍媽媽“火焰”冒險救孩子的機智情境,我們在教學中將原故事的重點即第二次驚心動魄的營救進行了改編。用生動形象的動詞:跨、跑、躍、躥、跳描述了“火焰”被獵狗緊追不放的場景,同時配合以切合的動畫和音樂烘托,既增強了驚險度又生動地展現(xiàn)了“火焰”的智慧和勇敢。將繪本所傳遞的教育價值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于幼兒面前,使他們內心的情感受到感染和觸動。多媒體技術在繪本教學中的靈活運用,使整個繪本教學高效、鮮活、靈動起來。
各種策略的交互使用提高了繪本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根據繪本的核心價值和幼兒的學習特點,選用最恰當的、最適宜的教學策略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讓幼兒在經典繪本閱讀中留下美妙的體驗,踏上快樂的“悅”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