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紅
在研讀小語教材中,我發(fā)現蘇教版五上第8課《成語故事》和第12課《伊索寓言》在內容和形式上有相似點,有可比性,所以,我決定采用比較閱讀,將知識內容串聯,兩課并上,壓縮課時,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 勇于發(fā)現,梳理兩課的有機關聯
學習這兩篇課文前,我布置學生按要求認真預習這兩課,掃清課文字詞障礙,通過查資料,了解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的來源。第二天上課時,在同學們交流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把兩課作比較,使學生明白,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意義完整、表達精煉、含義豐富的固定短語。在語句中,它作為一個整體來運用,主要來源于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話和其他傳說,以及古典文學作品;而寓言,是通過假托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作品,往往是帶有教育、諷刺和勸誡的文學作品。這樣鮮明的比較,使學生清楚了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概念和區(qū)域,為下面的學習和今后區(qū)別成語故事與寓言故事做了強有力的鋪墊。
二、 敢于挑戰(zhàn),嘗試個性化理解故事
兩課中的六個小故事,學生從小就比較熟悉,耳濡目染,加上課前預習,所以我決定把這堂課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以講帶學。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先講講兩課中的六個小故事,然后暢所欲言,談談對故事的理解。教學中,我發(fā)現這種教學方法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故事講得生動、有趣,語言流暢,神采飛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和語言,把一個個小故事加以潤色,變成了“自己的故事”,講得娓娓動聽,引來班里同學陣陣歡笑。最精彩的是,學生在理解中能彰顯個性,他們一個個舉起小手,大膽地、充分地發(fā)表了自己對寓意的理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由此課文的重點也被輕松突破了。這堂課,從頭至尾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精氣神,遷移著學生情感線不斷變化而升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他們的人格魅力與個性特點得到了充分展現,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教材的趣味性。兩課并一課的比較式學習,在“短時間”內產生了“長效應”。
三、 突破重點,角色朗讀提煉感受
故事講完了,成語和寓意理解了,學生的熱情依舊激蕩。我抓住這一契機進一步推波助瀾,調動起學生更高的熱情,鼓勵他們抓住故事中人物對話、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按照自己獨特的感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中感受寓意,獲得教益。學生閱讀興趣高,表現欲強,根據已有閱讀經驗,學生能快速、準確地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體會人物情感變化,把課文朗讀得有聲有色,個別學生還積極到講臺上來表演,把故事演繹得聲情并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展開比較,提高學生賞析能力
相同文體的閱讀材料比較,我竭力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兩篇課文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提高了學生辨別鑒賞的能力。在學生交流補充的基礎上,老師歸納總結(課件出示):
個性比較:成語固有合適寓言故事的分類,主要是在講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語故事的目的是補充成語沒有完全表達的內容,使成語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講述道理,兩者不矛盾,只是分類不同。寓言故事說的事情一般都是不存在的,都是人編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而成語故事大多都是真實的,有歷史記載的。
共性比較:一些成語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說成語故事就是寓言故事。學習成語,不僅能讓我們懂得很多的知識、道理,而且能為我們的習作增添色彩;學習寓言故事,能讓我們明白道理,在情節(jié)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五、 凸顯高效,彰顯文章結構特點
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習任務即將結束時,我引導學生對兩課進行比較,用板書的形式整理故事內容,使之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學習效果,便于理解和記憶。通過比較教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串聯相關知識,構成知識的有機體,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網絡,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學生還可以在比較中進行篩選和吸收,將知識內化,形成自己的個性,透徹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逐步提高語文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學鑒賞水平。
(作者單位:寧夏青銅峽市三?。?